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奮鬥之第三帝國> 第11節 伊拉克戰爭

第11節 伊拉克戰爭

  車子慢慢的向前開去,街道兩旁的現代建築遮擋住了古老文明留下的痕跡。“身披幾度文明的綬帶,一個被兩河祝福的國家,孕育出堅定和寬容的天才,這片燃燒的土地,其輝煌,其崇高直上雲霄……”拉希德?阿裏總統開始輕輕地吟唱伊拉克的國歌。


  李德斜睨了誇誇其談的阿裏總統一眼,他承認伊拉克是個受神眷顧著的國家。上天不僅給了他們豐富的石油,而且還有其它阿拉伯國家所沒有的豐富的水源。要不是因為戰爭,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好的適宜人類繁衍的地方了。


  當然伊拉克人也沒有辜負神靈的厚愛,他們在6000年前就在這片位於兩河之間新月形的土地上建造了最早的城市,創立了最早的文明,發明了陶輪,創造了灌溉係統,用契形文字把法律編整成冊,建立了最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被稱為“永生王國”。而他們發明的60計數法、圓周分割法則一直沿用到今天。


  公元前1300年,底格裏斯河上遊的亞述人開始崛起,公元前8世紀,亞述成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在國王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和他的後代的帶領下,憑借著強大的軍隊,先後征服了前巴比倫王國、小亞細亞東部、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除了意大利和希臘,地中海沿岸已經被它完全占領,伊拉克人建立了屬於自己民族的第一個鼎盛時期。


  再後來,波斯人來了,阿拉伯人來了,蒙古人來了,土耳其人來了,英國人來了。今天,德國人來了……一個個同族的、異族的侵略者像走馬燈一般侵入這塊土地;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黑羊王朝,牟法威王朝,奧斯曼王朝,費薩爾王朝,一個個盛極一時的朝代如走馬觀花般的在這片土地上流過,這些王朝既為這塊神奇富饒的土地帶來過巨大的災難,但同時也為它留下了不朽的文明與財富,所以拉希德?阿裏總統完全有理由為自己是伊拉克人而驕傲。


  “我相信德國人是來幫助我們的。”總統狡黠地盯著元首,似乎從他臉上發現些什麽。


  李德答非所問:“戰爭總會過去,伊拉克一定會強大起來。”


  “感謝真主。”阿裏真誠的望著元首,點了點頭,岔開了話題,“巴比倫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全城有一百座銅製的城門,所以叫做‘百門之都’。”


  “真的有一百座城門啊?”李德訝然加愕然。原先以為“百門之都”隻是一個形象的比喻。


  “那當然了。這一百座門都是由純銅鑄造的,上麵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與神像,由用磚砌與油漆澆灌而成的城牆連接著,上麵能走四匹馬拉的馬車……”他侃侃而談,說得元首肅然起禁。


  轉而一想,這是個誇誇其談的家夥。要不是德國人幫助他複辟,他現在仍然在柏林郊外當寓公呢。


  早在1930年6月,英國就強迫伊拉克簽訂了為期25年的《英伊同盟條約》。條約規定英國軍隊有權占領伊拉克境內哈巴尼亞和塞巴兩個最大的空軍基地,如遇戰爭威脅,伊拉克亦應向英國提供其領土上的一切便利和協助。


  1927年,英國結束對美索不達米亞的“委任統治”,扶植哈希姆家族建立伊拉克王國,但考慮到盛產石油的伊拉克地處英國與英屬印度的咽喉,英國仍在當地保留大量駐軍,比如在哈巴尼亞基地就駐紮有皇家空軍的戰機和一定數量的飛行員。


  然而,英國用霸權支配中東事務,特別是慫恿猶太人大量移民巴勒斯坦,激起包括伊拉克在內的眾多伊斯蘭國家的憤怒,這種情緒又為希特勒的納粹德國情報機關所利用。


  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法西斯席卷歐洲大陸並侵入北非之際,孤軍抗戰的英國正處於最困難的階段,對伊拉克的控製已大為削弱。因此,伊拉克新政府企圖同德國結盟以對抗英國。


  德國發表支持阿拉伯民族運動的宣言後,伊拉克國內形成了以蓋拉尼為首的親德派和以努裏?賽義德為首的親英派,兩派之間鬥爭激烈,英國與伊拉克的關係也趨向緊張、惡化。英國要求伊拉克攝政王伊拉廢除該屆政府。但是伊拉無力挽回局麵,被迫和賽義德一起逃往約旦。伊拉克國內局勢更加惡化。在英國人看來,伊拉克的局勢已經演變為一場“親軸心國分子的叛亂活動”。


  在德國間諜弗郎茨?維曼-拉姆魁特的一手策劃下,1941年4月3日,仇英的伊拉克大貴族拉希德?阿裏?蓋拉尼發動政變,成立了以他為首的國防政府。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軍事手段把所有英國人趕出中東,實現國家獨立和人民自由。上台伊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他要對英國發起聖戰。


  起初,伊拉克政局的變化並沒有引起英國駐中東最高軍事長官阿奇博爾德?韋維爾爵士的注意,他認為伊拉克人不足為慮,真正的威脅來自於隆美爾的“非洲軍團”。


  然而,遠在倫敦的丘吉爾聽到這個消息後,不僅沒有一絲擔憂,反而興高采烈起來。他在發給前線指揮官的電報中氣勢洶洶地指出:“我派出英國增援部隊在巴士拉登陸,迫使反叛者在槍機剛剛扳起一半的時候,在軸心國未準備好之前,就一槍打死那個狗娘養的。”


  在丘吉爾的一再督促下,韋維爾派出第10印度師第2旅於4月29日晚在伊拉克唯一港口巴士拉先行登陸,皇家海軍的“競技神”號航母、兩艘巡洋艦和第10印度師其他部隊也迅速開進。丘吉爾隨即發出指示:“伊拉克現政府本身就是靠武裝政變篡奪權力的政府,早已在精神實質上侵犯了我們根據條約獲得的權益。對這樣的政府、這樣的國家,我們不承認它有要求作出保證的權利。”言下之意,這個政府即不合法也不聽話,我要打得他滿地找牙。


  不過,英國政府並沒有真正向伊拉克宣戰,而是美其名曰“警察行動”。身在巴格達的蓋拉尼意識到,要推遲英軍從陸上進攻巴格達的時間,就必須搶先占領最近的哈巴尼亞基地,不讓英軍獲得陸地製空權,這樣英軍地麵部隊就不敢貿然前進了。


  看到英國動了真格的,阿裏政府慌了手腳,急忙向希特勒求助。為表明效忠納粹的誠意,蓋拉尼允諾德國人可以無條件使用伊拉克軍事設施。於是希特勒命令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盡快拿出從“非洲軍團”中抽兵進軍伊拉克的計劃。


  希特勒的提議遇到哈爾德的激烈反對。他們認為僅僅派出一個師前往伊拉克作戰,無異於驅羊趕虎,很可能被英軍包圍,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何況北非戰事正酣,從隆美爾的三個德國師裏抽調出一個師,等於瘸子的腿上拿棍敲打。


  希特勒被陸軍的反對意見弄得頭昏腦漲,此事不了了之。他也沒有多餘的時間為伊拉克操心,因為他正忙著實施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希特勒表示可讓隆美爾打到蘇伊士運河後,再相機向伊拉克進發。這一拖延使他喪失了掐斷英國“戰爭血液”——石油供應的絕佳時機。


  麵對英軍的陸續登陸、希特勒的見死不救,深感恐慌的阿裏不得不采取行動了。4月30日,他派遣軍隊包圍了英國在伊拉克西部哈巴尼亞的空軍基地。經過兩天毫無結果的談判之後,到5月2日黎明時分,戰爭終於開始了。


  當時交戰雙方的兵力是很懸殊的。伊拉克軍隊有4萬多人,由4個師組成,還有一個機械化旅。空軍大約有60架飛機,其中有20架是新式的。


  駐紮在哈巴尼亞基地的英軍總計隻有2000餘人。擔任指揮的斯馬特空軍少將采取了勇敢而及時的防備措施。他把總共82架飛機,臨時編成4個中隊。英國人的空中優勢起了作用。在開戰的頭幾天,哈巴尼亞基地的英國飛機就已經把伊拉克大部分空軍消滅在機場上。


  英國人在哈巴尼亞順利地堅守了4天。結果正如本世紀初中國的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的外國大使館區一樣,麵對四麵楚歌的兩千敵人,數萬伊拉克人伊拉克部隊竟然撤退了。


  5月19日,英軍對費盧傑發動進攻,當天夜間,英軍步兵攻占了費盧傑。


  5月23日,希特勒終於簽發關於中東問題的第30號指令。根據指令,德國將向伊拉克派遣軍事代表團,提供空中支援和武器裝備。然而,已是雨後打傘。


  就在德軍介入的當天,英軍兵分兩路,逼近巴格達。與之對陣的伊軍在巴格達地區共有13個步兵營和5個炮兵團,在5月28日的戰鬥中它們還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但是,巴格達的軍事、政治首腦們卻不打算繼續抵抗。


  在戰爭最後幾天,伊拉克政府陷入無所作為的狀態。得知英國人已切斷通往摩蘇爾的大道並從北麵包抄巴格達的消息之後,大家爭相逃命,大多數政府官員逃往伊朗。阿裏逃往德國駐伊朗大使館,隨後被送到德國。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這句話確確實實應驗了。身在柏林的阿裏密切關注著德軍的進展,每天為德軍祈禱,還自己掏錢組織了一支一千人的伊拉克國防軍交給隆美爾指揮。隆美爾進入開羅的當天,伊拉克努裏?賽義德為首的親英政府惶惶不可終日,而拉希德?阿裏?蓋拉尼高興得吃了一隻羊尾巴。他知道,衣錦還鄉的日子到了。


  真是幾人歡喜幾人愁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