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群星詛咒> 第七部 異域星空的守望者 2 嚴肅宇宙中的嚴肅建築

第七部 異域星空的守望者 2 嚴肅宇宙中的嚴肅建築

  2  嚴肅宇宙中的嚴肅建築

  穿過蟲洞后的2000年又67天。

  從冬眠艙醒來的時候,我甚至不敢相信我真的睡了2000年,AI例行向我問好的時候,感覺上次我們的對話就發生在昨天。房間里的陳設就連外觀上都沒有任何改變,不愧是使用標準年限為十萬年的設備。

  AI說「膠囊系統」此時正在與守望者號連接,自動輸送設備正在將儲藏室中的書籍運至各個「膠囊」中,我記得那些書籍是三本凡爾納小說的英文版合集(《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海底兩萬里》),資料里顯示這些書籍是用特殊材料製造的紙張和油墨印刷而成,在不刻意破壞的情況下,能夠保存十幾萬年仍舊可以閱讀。

  賽維亞還是老樣子在看書,令我驚訝和不解的是他居然叫得出我的名字!應該是AI告訴他的。麥克此時正在脫離冬眠艙,一會兒我們將共同去查看11顆行星「地球化」的結果報告。

  ……

  不得不說AI對這些行星的掃描和監測細緻得可怕,從目前的得到的結果來看,「地球化」是十分成功的,11顆行星都已達到地球新生代全新世初期的自然環境水平,各項數據都能夠滿足新生人類的「播種」工作了。

  麥克和我都一致認為這時候可以開啟下一個階段了,AI給出的建議是這個階段要重複三個周期才能看到效果,即24年時間。但我對當前計劃的實施非常有信心,所以我們麥克都認為不用在三個周期后確認新生人類文明是否殖民成功,而是直接冬眠至2000年後,去看看他們發展起來的樣子!

  AI也認同我們的想法,不過保險起見它會時刻監測各個行星上的狀況,如果有異常情況就會自動喚醒我們。至於賽維亞,就讓他保持現狀。說實話,我再一次懷疑我們來到這裡的必要性,唉,確實有些後悔了。

  「膠囊系統」將於明天啟程,正式開始「播種新生人類」的工作。這段時間和接下來的幾天我要好好看一看這11顆行星的詳細資料。

  ……

  要不是賽維亞提醒我,我差點忽略了這個有趣的細節。「地球化」過程中投放了很多動植物的基因,保證了11顆行星上面的自然環境與地球上相一致。不過在一些行星中,少部分動植物在生長繁衍過程中居然出現了大規模的返祖現象,導致出現了很多奇異的生物!目前歸檔的有類似劍齒虎、猛獁象和大型翼龍(始祖鳥?)的生物,在海里還出現了類似滄龍(長達17米的海中恐龍)的巨型生物,會不會是鯨魚的祖先?植物方面有……

  麥克認為出現這樣的生物突變或返祖並不奇怪,這也符合自然選擇的規律。但我認為僅有2000年的時間不可能出現如此巨大的差異時,麥克認為這是可能是基因投放時就已經收到了環境的影響……雖然我們倆對這個問題爭論了很長時間,但仍沒有結果。

  最後我們兩個詢問AI對這個問題的判斷,它則以相關資料不完善搪塞了我們。唉,還真是機器的作風。

  ……

  明天我和麥克將再次進入冬眠艙,這次還是睡2000年,不過AI說有問題的時候回喚醒我們。可能是之前的經驗,這一次冬眠,我完全沒有了之前那種緊張感覺,一覺睡2000年的事情居然能夠讓我如此沉著地進行第二次,以後還有第三次、第四次……雖然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但畢竟這就是我們的職責。

  剛才我問麥克如何看待我們現在的狀態,他回了我一句「守望者號是嚴肅宇宙中的嚴肅建築」,我說你是不是把我們比作阿茲卡班裡的囚犯,他瞥了我一眼后什麼也沒說,繼續看他的電影。賽維亞提示我說的不對,我倒是不太在意,我們可比囚犯的生活豐富多了,畢竟我們有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

  ……

  穿過蟲洞后的4000年又101天

  如果屏幕上顯示的的時間是正確的,那就證明「播種新生人類」的工作早已順利完成,現在應該是「發展」階段。

  果然,AI很快向我彙報了11顆行星上「新生人類文明」發展的情況。毫無意外,現在11顆行星上的新生人類文明都已進入「發展」階段,但數據評分並沒有達到預期。根據高潔在「群星計劃」制定時的電腦模擬,一顆行星上新生人類文明發展水平達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大概需要三千年到四千年左右,之後才能開啟「測試」階段,但現在的數據顯示兩千年的發展過後,這11顆行星中發展水平最高的評分才只有百分之二十九,這真的能夠在四千年甚至五千年以內完成百分之七十這個發展水平嗎?即使隨著發展會出現某些技術爆炸的發展形勢,那也是要看運氣的。

  發展水平上升比預料的慢,對於我們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如果從「播種」到「收割」完成,這個周期每延長1000年,對於地球那邊就是4到5天,看似無所謂的幾天,卻能積少成多,六七個周期下來就會延誤地球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即將到來的Nt艦隊入侵,這個延誤時間會埋下很深的伏筆……

  不行,我需要讓AI馬上幫我分析一下原因。

  ……

  也許是考慮到繁雜的信息會讓我感到混亂,也許是距離的原因影響信息精確,也許是最具代表性……AI只給我展示出一顆行星的信息。

  這顆行星被我編號為10號行星,她的大小略低於地球的四分之三,是距離我們所在的空間站很近的星球,也是「膠囊系統」每次旅行的最後一顆拜訪的的星球,到達守望者號最少只需要4個月,至多6個月。值得一提的是,10號行星的版圖也是最接近地球的。

  信息顯示:在「播種」完成後,新生人類以極快的速度在各地形成聚落,又很快團結成國家。基因編輯技術刻在新生人類DNA中的語言能力(漢語)、知識和智慧幫助他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建設著各自的文明,縱使初始基數不夠大,但後續的發展前景將隨著時間推移而值得期待。

  那為什麼會出現了發展水平上升比預料慢的事情呢?

  因為新生人類在發揮了人類優勢的同時,也繼承和重複了人類在歷史上曾經犯下的錯誤。人類擁有合作團結的意識,同時也有自相殘殺的卑劣天性,即使沒有像樓蘭或龐貝那樣遇到天災而滅亡,人類也會在不斷的殺戮中掙扎、崛起、衰弱、消磨殆盡——新生人類也不例外。

  經歷了近2000年發展的10號行星,在其幾塊主要大陸上都發生著如同日本戰國時期那種小國林立、相互爭鬥的場景,長年累月的兵燹吞噬著無數人口、文明和資源,而這種情況已經持續超過800年。我甚至有一種擔憂:這些新生人類會不會已經把戰爭當成了一種人生信仰而去頂禮膜拜?失去戰爭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義?——以人類的歷史來看,這種擔憂是極有可能發生的。

  10號行星如此,其它行星應該也差不多。

  真是可笑,我們辛辛苦苦穿越蟲洞而來所播種的新生人類,卻在不斷地自相殘殺,無意義地消耗著自己。就算他們最後得以保存,也會被我們所收割……悲哀啊!

  我終於明白了麥克所說的:這是嚴肅的宇宙,這是嚴肅的建築。

  ……

  AI沒有辦法探測出N粒子控制指令的開發數量、程度、效率等數據,從傳回的星球表面上也沒有看到明顯的異常景象和信息,有的只是被無盡硝煙遮蔽的天空。

  ……

  其實換個思路,這種列國紛爭的情景在地球上也出現過,而且是多次,那人類是如何終結這種情景的呢?

  其中比較常見的當然就是某個國家或勢力突然崛起,最終實現吞併大部分國家,這在很多國家的歷史中都有過實例——我們的中國就是個最具代表的例子。這種狀況的離不開英雄或偉人的出現,而目前從10號行星持續800年的戰亂中來看,至少這期間並沒有什麼人或群體影響著整個世界的走向。

  也有種可能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小國的消失,幾個中等國家實現了相互制約、斗而不破的情況,這就像地球文明的發展一樣,所有國家最終歸於合作……算了。

  不過我的擔憂也是非常有可能出現的結果,眾多小國不斷來回鬥爭,不管哪個國家都沒法取得決定性勝利,無非是新的勢力代替舊的勢力繼續鬥爭罷了。但樂觀點看,這樣也會發展成人弱器利的結果,戰爭趨勢著科技飛速發展,這種可能性還是蠻大的。當然各種天災也會影響著發展的走向,具體的概率無法預測。

  如果我們做些什麼,加速「發展」這一階段的推進,會不會讓上述某些情況提早出現呢?這也不是不可能,如歷史一樣,沒有英雄與偉人出現的話,我們可以「製造」出英雄與偉人!這樣的干涉就會起到加速的作用,但問題又來了:具體要怎麼實施?

  ……

  麥克同意我的看法,他認為可以在「發展」這個階段中對部分星球上少數正式或潛在的國家領袖進行教育(前提是他們願意),利用給出先進的知識、理念、思想,甚至直接傳授技術等方式,來讓少數國家崛起,最終成為雄霸一方的大國,這無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畢竟我們無法操控環境,更無法在空間站左右某場戰鬥的勝負。

  但我們可以干涉、影響整個星球的發展走向。

  如果這樣看,下一步要做的就變得清晰起來:如何進行干涉和教育?

  麥克的回答讓我十分意外——

  ——利用「隱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