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借陽
釋厄錄第八十一章借陽雞鳴寺後院。
緊靠著隱衛頭頂的院子旁,簡陋的籬笆小院,圍著茅草小屋,圈住幾匹老馬,這裡就是姚廣孝平日下了朝之後的苦修之所。
不過,最近這段時間,迎來了新的客人。
大明朝的皇太子朱高熾,穿著灰黑的粗布麻服,腳上也套著草鞋,身體太過臃腫,把衣服鞋子都撐的圓不隆咚緊繃繃的球一樣。
如今正跟在一匹大黑馬的後面,繞著茅草小屋,慢悠悠的散步,走了兩刻鐘時間,渾身出了層細密的汗珠,氣息也粗重起來,他才停下來,掏出麻布手巾,一邊擦拭著額臉上的汗珠,一邊推開湊到面前齜牙咧嘴像是嘲笑的大黑馬頭。
休息了片刻,身上汗意消退,朱高熾不禁嘆氣,這些年夙興夜寐慣了,忽然沒有事情做,整天只在這小院子中散步,實在閑的發慌。
朝中沒什麼大事吧?
卻說,自從出了玉漱宮地下的冰室,朱高熾睜開眼睛就發現自己躺在茅草屋中,身邊還放著一道聖旨,裡面的字只有幾個,卻讓這位太子殿下嘴角苦笑不已,心中暖意升騰。
「養病,欽此。」
欽此二字,是皇帝對臣子的命令,可前面的養病,是父親對兒子的關愛。
大明永樂如今已是第十一個年頭,父皇朱棣做了十一年的皇帝,作為兒子的朱高熾,也當了十一年的監國太子。
監國即是掌國,除了軍事大權被朱棣牢牢掌控在手中,其他的人口稅收、科舉考試、官員甄選等等,大小權力全部都是監國的人掌控。
可以說,永樂朝能有如今的繁華景象,全部歸功在這個大胖子身上,至於他那個皇帝父親,也是靠著兒子積攢下來的家底,才能放肆的縱橫疆場。
縱觀史書,不管是秦漢魏晉還是隋唐宋元,尋常的太子若想監國,不等到龍椅上那位垂垂老朽那是妄想,永樂朝算是開了先例,皇上甩手放權,只顧刀兵之事,其他的事情全部扔給了大胖兒子。
其實,做兒子的心中清楚,父皇只所以安心放權,大體來說,是有兩個原因。
第一,父親生在軍營,長在軍營,此身功名出於軍營,這帝王寶座,也是靠著刀劍搶來的,他只相信手中的刀。
只要手中握著兵權,這天下在他眼中,也不過是一隻小猴子,逃不出這尊如來佛的五指山。
至於剩下的那個原因,和刀兵也脫不開關係,常年的軍旅生涯,習慣直來直往用手中的刀劍講道理,父皇看不上朝堂上那些彎彎繞繞的文臣腐儒,懶得和他們掰扯。
所以,才把自己這個大兒子拎出來,幫他打打下手。
最初,朱高熾也堅信,父皇是想要歷練自己,為大明的將來做準備,可這些年經歷了無數次的刺殺,背後之人是誰朱高熾一清二楚。
可父皇對那人從來沒有半分訓斥,對自己也沒有些許安慰,即使寬和仁愛如他,心中也難免生出抱怨,最終都化作一句哀嘆。
生在皇家,萬般不由身。
「吱呀~」
籬笆小院木門輕響,打斷了朱高熾的縹緲神思。
鐡凝眉一身雲白衣衫,頭髮簡單的挽起,手拎褐色的麻布小包,不急不躁,緩步走向朱高熾。
鐵家大女兒行事向來不急不躁,大事臨身,也是面如止水,行止如常,被永樂皇帝稱讚有大將城府,所以和大將城府相比,從她身後竄出來的那道青色身影,就顯得毛躁輕浮了。
「孩兒拜見父王!」
本朝皇太孫朱瞻基,十二三歲,半大的孩子,將近兩個月沒有見到父親,今天好不容易求得皇爺爺朱棣恩典,可以到雞鳴寺中探望父親,再也綳不住平常裝出來的大明太孫氣勢,飛奔到茅屋門口的朱高熾身旁,幸好還記得一絲皇家禮結,沒有撲上去,強忍著眼中淚花,恭敬下拜。
許久沒有見到兒子,朱高熾也大為歡喜,笑成了彌勒佛,彎腰扶起他,滿臉欣慰,
「好,又長高了,瞻基,最近功課可有認真去寫?」
大凡天下父母,皆是如此,見到孩子疼愛的同時總不會忘記提點兩句要好好學習。
朱瞻基顯然是個聰慧認真的好孩子,這麼多年習慣了父親教誨,擦了把眼角淚珠,笑著答到,
「父王,最近太師教到了《大學》明德,君子六藝也教到了射箭,孩兒正在努力修習。」
看來太子太師姚廣孝,是朱瞻基的文學老師和武學博士,朱高熾也是在姚廣孝教導下長大,對此人尊敬有加,拍拍他的額頭勉勵到,
「姚師的弟子,這全天下都沒有幾人,一定要好好修習。」
眼看父子相攜溫馨無比,這個時候才走到他們身前的鐡凝眉對著當朝太子輕輕點頭,
「該施針了。」
說罷,輕輕招手,那匹大黑馬是鐵凌霜的坐騎,罕見的和主人的姐姐也有緣分,齜起大板牙呼呼的小跑過來,對著鐡凝眉一陣搖頭擺尾,最後側過身趴在地上,拿這大屁股對著三人。
皇太孫朱瞻基獃獃的看著鐡凝眉把手中布包打開,裡面是一個軟木盒子,翻開木盒,整整齊齊的排列著不下百根銀針,大多數纖細如牛毛,不過也有幾根遠比尋常銀針粗壯。
「皇太孫,你可以出去了。」
將大黑馬當成了小桌子,把手中木盒放在馬臀上,鐡凝眉捻起最粗的那枚銀針,出聲趕走朱瞻基。
看著那枚銀針迎著日頭閃爍著鋒銳光芒,朱瞻基心中惴惴,他知道面前這個長得異常美麗的女人,和朱家有著血海深仇,可也從皇爺爺那裡得知,現在父王就是在雞鳴寺中,接受他的醫治。
小小的孩童,雖然聰慧,但依然不清楚,為什麼皇爺爺會同意,為什麼父王臉上也絲毫不見擔心,反而對著自己揮手,
「見到就行了,快回去吧,和你娘說一聲,讓她別擔心,過一段時間我就回宮。」
不情願的和父王告別,三步一回頭的離開小院,朱瞻基看著那個女人嘴角泛著一絲嘲笑盯著籬笆外的自己,再也呆不下去,轉身飛奔向皇宮。
不行!一定要找皇爺爺問清楚,難道他是故意的,他不怕父王被別人殺死嗎
「呵呵~」
眼看兒子的身影匆忙的消失在小道盡頭,皇太子朱高熾輕輕一笑,
「鐵姑娘,又要麻煩你了。」
「沒有麻煩,只是交易,永樂皇帝答應了條件,那我自然會全力出手。」
面無表情的說著,伸手在朱高熾身上輕點,本朝太子不受控制的盤坐在草地上,渾身放鬆。
應該是和妹妹學來的惡趣味,看著圓圓的大臉正對著馬屁股,鐡凝眉眼中忍不住露出一絲笑意。
粗大的銀針順手刺在了他的腳底的湧泉穴上,一左一右,各定了一根。
開始了診治,鐡凝眉也靜下心來,盯著他腳底的兩根銀針,過了片刻,依然沒見鮮血滲出,不禁搖搖頭,
「湧泉,是人精氣的起源,尋常人即使精力枯竭,也會在此存有半分,只要微微刺破一點,即血流不止,已經用太陰針醫治了三次,還是沒有鮮血滲出,看來情況遠比我想的要嚴重,太子殿下,你如今的身體,只有半年時間。」
十年的殫精竭慮,心血枯竭,總以為自己身體底子還行,怎麼說也能苟延殘喘十幾年,堅持著爬上皇位,再把皇位傳給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屆時天下太平,兒子皇位穩妥,就算雙腿一蹬駕鶴西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原來,只剩半年了。
從青年起就把腦袋拴在腰上,跟著父王造反,監國十年刺殺不斷,政事也如同亂麻,即使是這些年屢遭大事,可千古艱難唯有一死。
死到臨頭,朱高熾面色也禁不住的灰敗起來。
父皇還精力充足,二弟漢王朱高煦也是龍精虎猛,自已要是這麼一蹬腿,那以二弟跋扈陰狠的性格,在黃泉之下不需等太久,就能見到老婆孩子了。
「陽氣早已枯竭,太陰針也勾不起心火,如此,只能用借陽針了。」
話說一半嚇死人,朱高熾正心如死灰,忽然聽到還有法可解,不禁瞪大眼睛,盯著鐡凝眉,想知道切實的答案。
鐡凝眉卻沒有去看他,拔出那兩根銀針,又從針盒內取出三根最細的,舉到頭頂,銀針輕輕顫抖,漸漸的傳出細微的琴聲,聲音單調卻激昂,不過片刻,就如同擂鼓般,在朱高熾頭頂震天炸響,激蕩的他鬚髮飄揚渾身發麻。
周邊的氣息瘋狂涌動,沖入那三根銀針,亮色的銀針顏色越來越紅,逐漸散發著熾熱明亮的光芒。
身具風水雙行,和手中銀針上的熱氣屬性相衝,鐡凝眉捻著銀針的指尖吱吱作響,不時揚起焦黑氣息。
眼看銀針承受不住熱力,融化在即,她指尖如電,剎那間,銀針沒入朱高熾頭頂天靈,胸口檀中,下腹丹田。
出針收手如行雲流水,鐡凝眉隨即又捻出三根銀針,同樣的舉高至頂,琴聲響動。
溫潤的熱氣熏蒸,朱高熾腦袋混沉,如墜入霧中,眼皮越來越重,堅持不住,最終垂了下來。 ……
大明皇城文淵閣,高四十尺。
頂樓之上,黑衣僧人姚廣孝和朱棣站在窗邊,兩個都盯著不遠處雞鳴寺的後院。
朱棣手持遠望鏡,此物是鄭和從極西之地帶回來的,以此物為媒,即使相隔千米,也能看清毛髮,皇帝身為珍重。
此刻,他緊緊攥著鏡筒,手掌微微顫抖,邊看邊罵,
「有這樣的醫術嗎?那麼長的銀針,直接就扎進我兒子體內?全部都扎進去了,這不是殺人嗎?他媽的,就知道這群叛臣賊子心有不甘。」
大喊著扔掉遠望鏡,轉身就向樓下奔去。
噔噔蹬的才走了兩步,就被一股力量拖拽回來。
正對著他的是一雙蔑視護眼,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