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籌劃隳三都弱三桓
再說這陽虎聽到季桓子去了魯定公那裏,可嚇壞了,馬上逃離曲阜。由於季桓子家大業大,錢多得多,有三桓(季氏三家族人),和三都(費城、郈城、成城這三座城池),別小看這些財產,這可是富可甲國呀,季桓子雖迷戀這麽多的小姐姐,又被這陽虎送出了那麽多的財產,可依舊富可甲國啊!
所以也算是魯國的權臣了,這三都本是季桓子的,現在被陽虎給送了出去,轉成了季桓子的手下的嘍囉的了,要把這三座城也給拿回來也不容易啊,朝庭必須得派兵圍剿,耗費的兵力和糧食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季桓子的意思是讓魯定公為他報仇,這三都吧,打下來了便送給魯定公了,孔子再接再厲,也想把季桓子家族打下來,不然這家夥的身家太逆天了,蓋過了魯定公,即便被陽虎給虐成了這樣,家底還不錯啊!
反正這季桓子也不是個什麽好鳥,不然也不會出現被陽虎虐的了,整天隻了解身邊的美女,被折騰得全身是病,一看便象掏空了身子,孔子看著這貨也不含糊,討厭的是這貨帶著魯定公一起不理朝政,隻知道咋樣欣賞齊國的八十名小姐姐,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這個魯國都給毀了。
既然對外能威服霸主齊國,那麽對內孔丘老頭也得讓權臣三桓倒下去,天無二日,人無二主,這功高蓋主的勢力肯定得打壓打壓了。看這季桓子他再咋帶魯定公學壞!
孔丘老頭跟魯定公籌劃隳三都弱三桓。這計劃魯定公看後當然很樂意,畢竟季桓子的三桓家族淩駕魯國多年,魯定公他這個當君主的心裏也很窩饢,更是不舒服的,所以陽虎為亂他不管也是有道理的。
隳三都弱三桓這也是孔子一生中唯一最拿手的政績,也是懂得如何弄權的拿手好戲,在史上添加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筆夠狠夠成功!
後來在孔丘老頭勸說下,把這季桓子拿下來也好,而且陽虎一個家奴便可以任意作亂,季氏為首的三桓都也都不能順利地討伐這家奴陽虎,可見三桓其實也不咋滴!沒啥了不得的。
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發號令了,隳三都滅陽虎,一個家奴能搞出這麽大的轟轟烈烈的事出來,看來周禮治國也不咋樣,反而讓以奴欺主的事情在魯國發生了,對孔子來說是可忍熟不可忍。
先讓季桓子手下的三桓去滅這陽虎領導的三都,讓他們這些人狗咬狗,便形成了弱三桓隳三都了,結果肯定是季家的三大家族都弱了,那陽虎的三座城池也就破了!
季桓子一聽,乖乖不得了,本人雖蠢,也明白這道理,魯定公不出兵,讓我季家三族去攻打三都,你孔丘老頭這是要把我們三家的老巢都被陽虎給毀掉了嗎,那咋可以?並且這時三桓之人也都去找季氏的頭——季桓子。
子貢便在季桓子家裏對季氏人員進行忽悠,“王師發兵三桓,目的是剿滅毀壞季氏子孫的家賊陽虎,他從三桓中奪回失去的三城,現王師發兵奪回,這本是好事,又何必多慮?”
“我說孔丘老頭,你就是狠,雖說是為我們報仇,卻用的是我季家的兵,破了陽虎侵占的城池後卻成了魯國的了,我們豈不虧大了,這叫啥報仇雪恨?”季家也聰明得很,不會聽孔丘老頭的忽悠!
“南蒯占據堅固的費城作亂,魯國連年攻打而不能奪回費城;侯犯憑著堅固的郈城叛亂,圍攻了一年多都不能攻克。這些都是因為費城、郈城太過險固,家奴陽虎因此而背叛季氏。為了防止你們季家再出現這種情況,不留後患,不如順勢毀掉費城、郈城。反正魯國也沒得到好外,季桓子也報了仇,剩下的那座城池沒什麽險阻,自然也就全沒了!”季桓子一聽,這說得確實有道理。
既然毀掉三都對我季桓子有利,三都都沒了,利益還在乎個啥?那就送個順水人情給你孔子吧。於是,他開始發兵,派仲由從衛國回來率兵監督。先是打算由叔孫氏自己毀掉叔孫氏的郈城,接著,季氏下令毀掉季氏自己的費城。
不過事情沒那麽簡單,但是的費城宰公山不狃聽到了這話很生氣,毀城你也不跟我說一說,畢竟我是這座城的行政長官啊,而且陽虎也明文把這費城送給了我,於是他聯合叔孫輒,率領費城人,整合大部隊,前來攻打魯國的國都。看來這孔子的毀三都不那麽容易啊!
孔子派申句須、樂頎出戰,打敗了費人。公山不狃、叔孫輒逃到了齊國。於是毀掉了費城,也應了自已當初的那句話,隻毀城,為季桓子報仇,城毀了誰了得不到好處,所以這三桓自然了弱了。
郈、費都已經毀掉,剩下的就是孟氏的成城了。這個時候,公斂處父對孟氏說,如果毀掉了成,那麽齊國必然順利進入魯國北方。再者說,成城,這也是孟氏的保障啊,如果沒有了成城,那麽孟氏將來這族人將於何處安置呢?真不了解了。
於是孟氏很不爽,就不同意毀成。定公見三都毀了兩座了,就這一座礙事,感覺咋可以這樣,把孔丘老頭的話當成了耳邊風,這不對路,就派兵攻打,結果竟然沒打下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定公讓大司寇孔子攝行相事,這孔丘老頭的官也算一年比一年大了,也算是對勞苦功高的夫子一個交代。
不過夫子很不爽,三都去其二,半途而廢這也不是個事啊。齊人饋女樂,而定公、季桓子觀之,甘之如飴,這使夫子更是不爽,你說好好的國君放著政事不管,讓俺奔波勞碌也就罷了,但是你不顧禮樂,聽著那些齊國的洋妞唱些糜糜之樂,那就是你魯定公的不對了。
結果,夫子跟國君魯定公幹上了。三桓趁機起事,把夫子趕出了魯國。既然您老人家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爽,那您老就出國外去遛遛吧,這也是孔子周遊列國的原因,並不是他老人家想就這樣混江湖,而是出於無奈啊。
孔子長歎一聲“狡兔死,走狗烹!”回首,這幾年魯國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現在最大的禍害也給清除了,再繼續下去,最有權勢的人可能便是自已了,這不走也得走呀!
何況這江湖哪能那麽好混!實屬無奈之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