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明風雲錄之兵鋒殘劍> 第八十章 天倫之樂

第八十章 天倫之樂

  黃鶯思慮片刻才規勸道:“夫君莫要貪財誤事啊”


  “嗬嗬嗬夫人多慮了”大奎笑道:“待到王福餘黨授首之後為夫便辭官隱退到時與夫人便在此福地終老一生每日縱情山水豈不快哉”


  黃鶯聞聽大奎有此想法也覺甚妙每次大奎出行黃鶯都終日裏心緒不寧若是大奎辭官歸隱到時就不必擔驚受怕了

  大奎用一根筷子到杯中沾了酒水去喂張長風黃鶯見到驚問:“夫君做什麽”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張大奎的兒子豈能不會喝酒”大奎嬉笑著喂張長風嚐酒許是酒水的辛辣味道並不好剛剛數月大的張長風嚐了幾筷子竟突然哇哇大哭


  “快把孩子給我那與你這樣的父親孩子這麽小你就喂他酒喝”黃鶯接過了張長風抱在懷裏哄著大奎不禁哈哈大笑


  “哦哦長風不哭長風不哭娘在這啊”黃鶯抱著張長風好言相哄張長風卻依舊嚎哭不止“孩子許是餓了”黃鶯說著解了衣襟給孩子喂‘奶’張長風有‘奶’吃果然不再哭泣

  望著嬌妻愛子大奎心懷大暢不由自斟自飲起來

  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湯湯納千派從來不著萬斛船一葦漁舟恣奔快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餘瀾鳴湃湃今朝偶上法華嶺縱觀始覺人寰隘山頭臥碣吊孤塚下有至人僵不壞空餘白棘網秋蟲無複青蓮出幽怪


  我來徙倚長鬆下‘欲’掘茯苓親洗曬聞道山中富奇‘藥’往往靈芝雜葵薤詩人空腹待黃‘精’生事隻看長柄械今年大熟期一飽食葉微蟲真癬疥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鐮铩安得山泉變‘春’酒與子一洗尋常債

  多少文人墨客讚譽太湖尤以宋代文豪蘇軾為最眼望碧‘波’浩瀚遠山峰巒疊翠大奎不由的歎謂平生早年的疆場浴血如今的官場沉浮就如這美不勝收的山川美景般如夢似幻仿若往日種種猶在眼前


  “夫君你在想什麽”黃鶯抱著張長風問道

  大奎聞言這才發覺自己走神了再看黃鶯懷中的張長風此刻吃飽了以後正在黃鶯懷裏睡的香甜

  “沒事我隻是想起了從前的往事”大奎笑著答道


  黃鶯看著大奎半響這才溫言道:“夫君多日奔‘波’想是倦乏了我們這就回去吧”


  “也好反正這好山好水也不會跑他日再來也是一樣的”大奎笑著說完又來抱張長風黃鶯輕輕將張長風遞給大奎口中叮囑道:“慢些孩子剛剛睡著”


  大奎抱過愛子這才輕聲道:“哎呀我兒子長得真漂亮都說兒子長得像母親這話一點都不假”說著低頭在張長風粉嫩的笑臉上親了一下誰知熟睡中的張長風竟‘哇’一聲哭將起來


  “你看剛剛睡著你就用胡子把他紮醒了孩子給我”黃鶯再次接過了孩子

  大奎不由得嗬嗬傻笑起來‘摸’‘摸’嘴邊的胡子茬道:“多日奔忙倒是疏於打理”


  遊船駛回湖岸岸邊早有眾親隨恭候大奎與黃鶯在眾人護持下回了張府

  一進家‘門’馮師爺即迎上前道:“張大人京城快馬送來兩封通報我大明雄兵數十萬已攻破元大都惠帝妥歡帖木兒北逃皇上念及惠帝妥歡帖木兒識時務順天命特追封其為元順帝另外朝廷月前派遣湯和將軍南下與廖永忠將軍水陸並進‘逼’迫方國珍部降我大明方國珍其人如今已赴京師領罪”說著雙手遞過兩張文告來原來朝廷但凡有重大事宜均會以文告的方式遍告各地州府縣江南百官

  大奎展開信箋看了幾眼轉瞬臉上現出喜悅之情元朝丟了京師可見其氣數已盡雖甘肅等地仍有元朝餘孽盤踞但其便如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

  看到第二封文告大奎心中卻是毫無一絲喜悅


  慶元府學堂與羽山(在黃岩城南)文獻書院都是方國珍親自指定興建的


  元朝當政之時台州一帶災荒連年到至正十四年58年間先後發生了18次災荒其中有10次是水旱災方國珍割據後修了鬆‘門’的蕭萬戶塘大閭的長沙塘、塘下塘、橫山截塘和塢根的趙萬戶塘;另一處是楚‘門’一帶的先後圍成的能仁塘、東嶴塘、江心塘、九眼塘、崇德塘、三山塘、吊山塘、‘花’岩塘、渡頭塘、楓林塘、上青塘、陳司徒塘使楚‘門’灣的大片海塗成為良田在方國珍占領慶元(寧‘波’)後了解到上虞縣海堤年久失修水淹成災國珍帶謀臣沿江察看下令改用石砌海堤修成後成為一片沃土


  方國珍安定了台州、溫州、慶元(寧‘波’)後就致力保境安民休養生息鼓勵農工商學輕徭薄斂百姓安居樂業比起戰事頻繁的中原浙東可謂天堂方國珍為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興辦學堂二是修築塘堤三是建造橋梁


  在台州、溫州、慶元三地方國珍民望極高可說為民之福祉鞠躬盡瘁但此番朝廷‘逼’迫方國珍納降卻是有違民意


  方國珍本為江浙行省平章隻是因為萬民擁戴故此遭皇上嫉恨這功過是非卻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當年安豐之役張士誠派遣手下大將呂珍兵圍安豐城四年之久可張士誠未降元之前何嚐不是百姓之依靠


  當今的皇上當初的吳王朱元璋派徐達為元帥常遇‘春’等為大將擒殺張士誠之時就在如今的蘇州(ps:蘇州在元朝名叫平江後更名為隆平明朝建國後改名為蘇州大奎第二次下山到了蘇州時距張士誠覆滅不過短短三個月而已)


  張士誠在當初平江的民望也是極好的

  (ps:張士誠字確卿‘乳’名九四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出生於興化白駒場(今屬江蘇省大豐市)的一個貧苦的鹽民之家他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領導了江浙海鹽民反對元朝統治的武裝起義他領導的起義軍江浙一帶建立了革命政權控製了中國東南最富庶的地區切斷了元朝漕糧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經濟上沉重的打擊了元朝統治者毫無疑問早期的張士誠是對元作戰的蓋世功臣當第一階段反元大起義進入低‘潮’的時候百萬元軍已經打破了紅巾軍長江防線恢複了南北元軍的聯係作為非紅軍係統的張軍的堅守導致脫脫率領的元軍主力崩潰從此開始了各路反元義軍的第二次高‘潮’施耐庵、羅貫中都曾效力張士誠紅巾軍起義同時又有張士誠他所領導的反元鬥爭牽製了元朝的軍力壯大了紅巾軍的聲勢

  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鹽警欺壓張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他為首領後隊伍逐漸壯大攻占泰州、興化、高郵等地次年正月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大周自稱誠王以天佑為年號高郵曾一度被元大軍包圍後因主帥丞相脫脫臨陣遭貶元軍自‘亂’他乘勢出擊獲勝十五年由通州(今江蘇南通)渡江南攻次年初攻占常熟、平江(今江蘇蘇州)、鬆江、常州等地並定都平江隨後與朱元璋軍‘交’兵十七年敗於朱元璋軍1357年元朝派兵攻打張士誠張士誠由於麵臨被元軍與方國珍夾擊的情況便投降元朝被封為太尉之後張士誠的勢力也不斷擴張擁有北至徐州、南至紹興的割據實力並且曾多次運糧至大都二十三年派呂珍進攻安豐(今安徽壽縣)‘逼’走劉福通和韓林兒在平江自立為吳王其弟張士信為丞相用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為參軍但是之後張士誠的勢力並沒有繼續擴大張士誠與朱元璋的勢力不斷‘交’戰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士誠肘翼然後專取浙西”(《明太祖實錄》卷十八)的方式一步步削弱張士誠在朱元璋討滅陳友諒之後於1366年開始對張士誠的勢力進攻並且於1367年包圍張士誠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後張士誠被俘之後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自縊而死時年47歲葬於吳縣斜塘目前蘇州市斜塘鎮有張士誠墓)

  張士誠內懷懦弱坐失良機;當其被俘為虜時辭無撓屈絕粒自經也不失為一大丈夫對於吳地人民來說張士誠為人寬厚多仁賦稅輕斂因此吳人對他頗多懷戀至於明人書中對他的多種指斥均屬狂狗吠人之辭多不屬實張氏屬下貪縱但並不殘暴也沒濫殺人加之吳地殷富即使東吳官員愛錢也不是刮地三尺那種貪殘蘇州當地人一直很懷念昔日張士誠輕徭薄賦的仁德每年‘陰’曆七月三十日為張士誠燒香托名為地藏菩薩燒香實際上是燒“九四香”(張士誠原名張九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