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烽火邊城 第三十五章 上中下三策
陳敬舉杯祝酒:“遇之來塢中不久,便屢建奇功,今日得暇,略備薄酒,聊表謝意。“
何遇端杯站起,謙遜道:”何遇飄零北地,虧得林肅阿翁收留,更蒙郞主、娘子信賴,不敢言功,這杯酒該我敬郞主和陳娘子。
陳敬大笑,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三人將杯中酒一飲而盡,便有侍者躬身上前,將酒杯斟滿。
三人義氣相投,一邊欣賞舞樂,一邊談些塢中掌故,氣氛甚是融洽。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陳敬一揮手,舞者歌伎彎腰深施一禮,退了出去。
何遇對樂舞一通不通,這一退下,耳根反而清淨不少。
陳卿雲不勝酒力,臉上泛起紅暈,在燭光映照下,更如海棠初綻,嬌豔不可方物。
酒足飯飽,童子獻上香茗。何遇心道:“陳敬請自己吃飯,除了表示感謝,應該還有深意。”“先酒後茶,這便是要說正事了。”
陳敬使個眼色。
陳卿雲離席而起,衝著兄長,何遇福了一福道:“兄長,何郎君,卿雲不勝酒力,去內室和嫂子說些閑話,先告退了。”
何遇回施一禮道:“陳娘子請便。”陳卿雲款款而去,室內就隻剩下陳敬、何遇兩人。
陳敬品一口香茗,緩緩問道:“遇之之才,世所罕見,陳家塢處於亂世,今後當作何打算,遇之可有思索?“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對於陳敬的這個問題,何遇私下裏是有考慮的,當下便說道:”有勞郞主動問,何遇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參考?“
陳敬沒料到何遇已然深思過這個問題,心下大喜,笑道:”如此,願先聞下策。“
何遇正色道:”以郞主之才,陳家塢之眾,投身明主,或是慕容,或是拓跋,假以時日,當不失裂土之封,封侯之賞。“
陳敬臉上掠過一絲失望,搖頭道:”此計不妥,俗語說,寧為雞頭,不為牛後,陳敬雖不才,亦不忍將百年基業拱手讓於他人,況且慕容也罷,拓跋也罷,均非我族類,我穎川陳氏怎能屈身戎狄。“
何遇此計乃是試探之語,心道:”陳敬在北方立業多年,不失民族氣節,真不愧為世家子弟。”
何遇繼續道:“囤積糧草,精練部曲,不投靠他人,亦不輕起戰端,與亂世同沉浮,據堅城以自保,逍遙自在,不失為一方諸侯,此為中策。”
陳敬沉思片刻道:“此計甚好,我亦向往之,但遇之想過沒有,亂世浮沉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獨善其身,據險自保,何其難也?”
何遇此計亦是試探,聽了陳敬分析,心裏暗暗點頭:“陳敬領袖一方,還是頗有危機意識的,就現在的局勢來看,後燕勝了北魏,固然要對陳家塢下手,北魏勝了後燕,同樣不會讓陳家塢坐大,陳敬的顧慮是非常現實的問題。”
何遇一撩袍服下擺,站起身來,做了一個殺伐決斷的手勢,朗聲道:“既如此,陳家塢何不審時度勢,招兵買馬,延攬豪傑,以恢複漢家天下為號召,穿州破郡,東出太行,向北經略幽燕,向南進取青揚,事成郞主為秦皇漢祖,事若不成郞主也不失為劉備孫權,此為上策。”
何遇慷慨陳詞,大有縱橫馳騁,睥睨天下的豪情壯誌。
陳敬聽了,眼睛一亮,哈哈大笑道:“以我想來,此為遇之最真實之想法。可惜,遇之縱有孔明之才,我卻無劉玄德之誌!”不住感慨搖頭。
何遇滿以為陳敬會擊掌叫好,沒曾想他反應甚是消極,一時意興有些蕭然。
見陳敬稱讚自己為諸葛孔明,饒是何遇皮糙肉厚,也不禁感到汗顏,轉念一想:“諸葛亮能文不能武,我何遇一個人能打十個諸葛亮,似乎也不宜太過妄自菲薄。”
何遇一邊阿q狂想,一邊問道:“如此,願聞郞主高見。”
陳敬眼睛定定出神,顧左右而言道:“永嘉喪亂,衣冠南渡,我穎川陳氏一脈滯留北方,與風沙夷狄周旋,於今已百餘年。實不相瞞,陳氏一族自我以下,無日不想渡江南歸,此生能見故國衣冠,雖死無恨,遇之可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陳敬說得沉痛,使何遇心底油然生出一絲同情。他來自現代,無夷夏大防,也無門第高低和地域歧視。就他現在的生活狀態來說,也頗為不錯,從未動過遷居江南的心思。
何遇暗忖:“東晉盛行門閥政治,最講門第觀念,甚至以此來品評人物,授以官職。“
”陳敬出身高門士族,雖數代滯留北方,但近百年間還忘不了自己的高貴身份,想來既讓人好笑又讓人感動。”
”由此思之,陳敬今日的衣著舉止便合乎情理了,他是做夢也想回到江南,過上詩酒風流的士族生活。“
何遇繼而又想到:“陳敬這種觀念,和現在的高校歧視也差不多,985看不起211,211看不起普本,普本看不起民辦。按照道理,陳敬已是一方諸侯,至少相當於後世大公司的董事長,功成名就,竟還忘不了當年的一紙文憑,真是讓人意外。”
“寧要一線一張床,不要三線一幢房,陳敬拋家舍業,萬裏迢迢跑去江南,在何遇看來簡直是脫褲子放屁,殊為不智。”
何遇忽然又想到:”陳氏一族與李氏一族在塢中多有爭鬥,究其原因,有爭權奪利的原因,恐怕也有路線之爭。“
“塢主一族出身穎川陳氏,正兒八經的士族高門。李氏一族隻不過是關東普通庶族地主,上代人中又有和異族混血聯姻,細看李令父子長相,就明顯帶有胡族特征,所以對南歸並不感興趣。”
“是以陳敬雖為一塢之主,但孤掌難鳴,南歸之願,隻得擱置。”
陳敬一家遷居江南,自然不難。但現在陳家塢數萬人口,安危禍福均係於陳敬一身。他有這種想法,實非塢中之福。
何遇好言勸道:”郞主出身高門大族,南歸故國,是人之常情。“
”但現在司馬氏偏安江南,朝政昏暗,門閥傾軋,郞主遷居江左,未必便有現在適意。再說郞主海內知名,冒然南歸,朝廷若生疑心,恐怕反為不美。“
”再說郞主身係全塢安危,這數萬塢民作何安置,也是很大變數,牽一發而動全身,還請郞主三思。“
陳敬臉上現出失望的神情,反問道:”遇之老家晉陵,來北地已半年有餘,就不思歸麽?“
何遇是穿越之人,哪處都不是故鄉,哪處都是故鄉,對回不回江南根本不在意,但陳敬既然問了,倒是不好一口回絕,顯得不近人情,便含糊道:”何遇流落北方,蒙陳家塢收留,這大半年倒也過得逍遙自在,但夜深人靜之時,倒還是想念故鄉的。“
陳敬點頭道:”遇之所言不差,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合族南遷是我父祖幾輩人的願望,我意已決,不願再拖延時日。此事雖難,但天賜遇之助我,當有成功可能。“
頓了一頓,又道:”此事至關重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還望遇之莫要聲張。“
何遇見陳敬決意如此,知道很難挽回,便點頭道:”何遇領命。“
離開自己的舒適區,遷往前途未卜的江南。這需要巨大的決心和勇氣,對何遇、陳敬都是一種新的挑戰。
按照陳敬的意思,穎川陳氏有不少旁支族人早已遷居江南,且多在錢塘一帶,欲派何遇前去聯絡拜訪,采買田舍莊園,然後再分批過江。陳家塢中的一切便委托李令父子全權掌管。
何遇心想:”後燕和北魏大戰在即,南邊倒還安穩,自己帶著燈兒,去南方走上一遭,看看山清水秀,江南風物,倒是不辜負這大好春光。“當下便答應下來。
計議已定,陳敬臉上頗露喜色,突然問道:”卿雲深慕遇之,遇之可有察覺。“
陳敬決心南歸,妹妹又一直對李鈞沒有好臉色,所以對李鈞和陳卿雲的婚事便不那麽熱心了。
後來他又無意中發現妹妹暗戀何遇,無論品貌才識,何遇都勝過李鈞許多,所以便有了撮合的意思。這既是為了借重何遇,也是為了妹妹終身大事,盡兄長的責任。
正說著南歸的事,陳敬話鋒一轉,拋出這個問題,把何遇著實嚇了一跳,慌忙道:”何遇知曉,隻是何遇已娶燈兒為妻,隻有辜負娘子一片好意了。“
陳敬微微搖頭,緩緩道:”遇之之才,勝我十倍,若能得佳偶相助,鵬程萬裏不是難事,何故放不下一個小小的侍妾,全小義而忘大節,為君子所不取,還請遇之三思啊?“
原以為上次說開之後,陳卿雲已經絕了念想,沒想到卻又搬出兄長來做說客。陳敬身份高貴,何遇不便一口回絕,便含糊道:“多謝郞主良言,何遇百死不足以贖其罪。”
聽何遇這樣說,陳敬一時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是什麽意思,似乎還是放不下燈兒那個婢女,搖搖頭也不好再說什麽。
又閑談片刻,何遇告辭。剛到樓下,就聽樓上叮叮咚咚有琴音傳來,想來陳敬又開始彈琴了。
不知什麽時候,天上開始下起雨來。淅淅瀝瀝的春雨撒在院子裏,沙沙作響,竹影之中一聲鶴唳,踱出兩隻白鶴來。
操琴養鶴,陳敬倒是風雅得一塌糊塗,完全是江南士族子弟的做派。就不知陳敬臉上搽不搽粉,服不服五石散。“
何遇來時並未帶傘,站在廊簷下,看那雨幕飄灑,雨線在燈影中清晰可辨,一時拿不定主意是冒雨而行,還是等雨小些再走。
一把粉紅色的油紙小傘出現在何遇頭頂,傘下是陳卿雲含嬌似媚的笑臉:”何郎君,卿雲送你回去。“
原來陳卿雲還沒走,是在等自己嗎?
何遇暖暖一笑,接過傘柄,柔聲道:”多謝娘子,我來打傘。“
春雨如訴,夜色溫柔。兩人並肩而行,心照不宣,沒有說話,卻又仿佛說了很多話,離得很近,卻又仿佛離得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