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一個承諾
老人告訴我們仨,當年他的鎖店生意可是好的不得了。但是後來,自從在蘆葦蕩發現了不明女屍,就再也沒有情侶去那裏約會了,自然也沒人掛鎖在那裏了。他的鎖店生意就這樣冷清了下來。而他桌子上放的這一堆舊鎖,全都是當年一些情侶在店裏訂做的鎖,每個鎖上麵都刻了不一樣的字,可惜啊,蘆葦蕩出事之後,這些鎖就放在他這裏了,再也沒有人來取走,老人感慨,這些情侶定金都交了,卻不來取走自己的東西,真是讓他心裏過意不去,這些年他就一直守著這些舊鎖,希望會有人記起來,取走它,一守就是二十多年,可惜很少有人來取。
看得出來,老師傅為當年的事情感到遺憾,這些鎖一放就是二十多年,我們仨拿起來看了看,確實每個鎖的底部都有字或者一些特殊的圖形,大概是情侶之間的暗號或標誌吧,可能當年的很多情侶都已經不在一起了,或許他們早已經忘記了有這麽一回事,這個老人還守著這一堆舊鎖,守著一個承諾。真是不容易。
“那麽,這枚鎖也是當年在你這裏訂做的嗎?”悠悠舉起她手裏的那枚小小的鎖,對著老師傅說道。
“當然了,這把鎖一看就是我做的,我自己的手藝還是認得出來的,雖然這些年人上了年紀,眼睛花了,手也不利索了,但我的東西別人仿不出來的。你們昨天帶著這枚鎖來找我的時候,我就認出來了,這是我當年做的。隻是沒有跟你們說而已。”老人很自豪自己當年的手藝,毫無保留地坦白了自己的所有事情。
“嗯,那你還記得來訂做這把鎖的人嗎?”悠悠接著問道,這才是我們最關注的問題。
“我記得,這把鎖我隻做了兩把,還有一把留在這裏,沒人拿走,呐,就是這個。”老師傅看了看悠悠手裏的鎖,又把桌子上的另一把鎖拿給我們看,他拿的正是我之前發現的那把鎖.
“我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為來做這把鎖的不是一對情侶,而是一個女孩自己來的,她帶了一張設計圖紙來人,問我能不能做出圖紙上的那種鎖。其實那個圖紙上的設計並不是很好,從外形來看,這把鎖是很一般的,沒有什麽出彩的地方,但它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這把鎖的尺寸,長、寬、高都是兩厘米,連鎖扣也是兩厘米高,鎖孔狹長一厘米,鎖內部設計的吻合度非常高,除非用專門的鑰匙,如果要想用什麽東西撬開那把鎖,非常困難。我一看見那張圖紙,就知道是專業人士設計的。我當時做那把鎖熬了一周多的夜,才做出來的,那個小女孩讓我在鎖孔兩端刻了兩個字,大概就是“葉”和“芝”吧。後來,過了沒多久,我又做了一把一模一樣的鎖,放在櫃台裏展出的,又來了一對情侶,說要買這把鎖,讓我在上麵刻字,但是等我刻好了字,蘆葦蕩就出了女屍,這把鎖就沒人來拿了,一直扔在了這裏,唉。”老師傅跟我們說起來整個故事的經過,我猜想那個拿著設計圖紙來找老師傅的女孩,應該就是悠悠的母親。但我並沒有說出自己的猜想。
“老師傅,那您後來見過這個女孩嗎?”楊毅問道。
“後來,她來拿鎖的時候,我又見過她一次,還是一個人來的,不過我看她的神情倒是不像單身的姑娘,畢竟嘛,被愛情滋潤的姑娘狀態都不一樣的,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麽她一個人來。我記得那個姑娘長得挺漂亮的,人也很開朗,嗯,這麽一說,跟這位姑娘還真是有點像。再後來,就再也沒見過這個姑娘了。”老師傅說道,打量了一下悠悠。
看樣子,從老師傅這裏已經得不到其他任何有用的信息了,我和悠悠、楊毅三個人跟老師傅道了謝,就離開了。
到鳳凰山的路並不遠,所謂鳳凰山,其實算不得真正的山,海拔不過六百多米,爬上去也就不到一個小時,山上的植物很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梧桐了,傳說鳳凰非梧桐不棲,非山泉不飲,鳳凰是一種非常高貴的鳥,這也是這座山叫做鳳凰山的原因了。我們一路上走著,楊毅一直在旁邊小心翼翼地扶著悠悠,雖然悠悠穿著平底鞋,但她一個大明星,平時走山路的時間本來就很少,別說是這種泥濘的小土路了,就算是城市裏的柏油水泥路,悠悠也很少走,她來去都是做專車,走路的機會非常少。這就是明星和普通人的區別。
所以,乍一開始走這種小山路,悠悠的體力是跟不上的。這條路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完全是由上山下山的行人用雙腳踩出來的路。正所謂,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路上沒有鋪石子,也沒有青石板,有時候還難免腳下打滑,也虧得悠悠性格好,還算是能吃苦了,一路上什麽抱怨的話也沒有,楊毅一直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地護著她。
從山下到山上,我們見到的最多的就是梧桐樹,這些梧桐看起來有一些年代了,粗壯的枝幹,變色發黑的樹皮,還有一些已經朽掉的樹幹,無一不彰顯著它們在這個山上度過的漫長時光。
我們走在半路上的時候,遇見了一個下山的老婆婆,約莫有七十多歲了,個頭小小的,人瘦瘦的,但背著一個大竹簍,竹簍裏麵裝著蔬菜和水果。我們跟老人家打了個照麵,向她問了一聲好。
她看著我們三個人,說道:“年輕人,這個路不好走啊。你們是城裏來的人吧?這個季節梧桐花都沒看,山上沒什麽看頭,別浪費功夫了,下上吧。我看這個小姑娘要爬上山怕是有點惱火哦,不像我老婆子,上山下山一輩子,待慣了的。”老婆婆好心地勸我們下山。
“老人家,謝謝您。我們就上去看看,慢慢走,也不急。老人家,您背這麽大一背簍東西,是要去哪裏啊?”我跟老人家道謝,順便關心一下她的情況。在我看來,城市裏這麽大年齡的老人家,應該早就退休養花養狗,含飴弄孫了,哪還能有這個精力背那麽多東西走山路的。
“背到山下去賣唄,賣了換錢,我和我那口子兩個人在山上種的蔬菜瓜果,山上水土好得很呐,種出來的東西好吃一些。好多你們這些城裏人啊,專門上山來接泉水,說是拿回去泡茶,味道好得很。哎喲,你們城裏人,花樣就是多。”老人家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她一邊回答著我的問題,一邊也沒閑著,這時候已經經過了我們的身旁,向著我們身後的下山路走去,她的聲音也變得漸漸小了,最終消失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