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平遼策
然後崇禎就心塞的看到大明是如何一點點的把遼東關外的土地一點一點丟掉,還有每次戰役的得失情況。
朱慈烺介紹道:“父皇,您可以看到雖然大明跟建奴戰爭偶爾也有勝利,但是大趨勢上確是一直在後退的,而且情況在持續惡化,建奴越大越強,而大明的反擊能力確越來越弱。”
崇禎雖然心有不甘,但是看到一次次失敗也沒有了一戰滅敵的雄心。
朱慈烺指著地圖說道:“父皇請看,建奴此次擊敗林丹汗之後,將整個蒙古收入麾下,加上滿洲八旗,漢軍旗,蒙八旗,高麗仆從軍,總兵力將第一次超過大明在遼東駐軍規模。”
崇禎還是第一次從兵力規模上考慮兩國的態勢,朱慈烺擔心的說道:“至此之後建奴會轉入戰略進攻階段,而遼東隻能轉入戰略防守,而蒙古的陷落又導致九邊都在建奴襲擾的範圍之內,大明需要付出更多的軍費才能維持九邊的安定。”
崇禎一聽到軍費就頭大,看著這形式怎麽也沒有想到會嚴峻到這個地步。
朱慈烺喊了一聲:“吳參將。”
吳三桂快步走來:“參見陛下,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高聲問道:“吳參將,你自幼生在遼東,可以說見證了建奴寇邊至今的整個過程,以你來看,遼東現在首要任務是什麽?”
吳三桂看看崇禎,又看看朱慈烺:“回殿下,遼東苦寒,物資全賴關內運送,遼東首要任務當為穩糧道,興農墾荒,拒敵於錦州之外。”
朱慈烺見吳三桂終於成熟的多了,一來是來的時候也是叫囂著平遼,要錢要糧進攻建奴,結果幾次兵棋推演下來,他才發現即使沒有任何掣肘,他也很難在短期內完成平遼之策。
崇禎看著原本的勇將竟然出了這麽保守的一個主意,立刻皺起眉頭:“吳愛卿,你也覺得遼東軍不能戰勝建奴麽?”
吳三桂低頭抱拳:“回陛下,非遼東軍不能戰,隻是拚死一戰,我遼東軍還是有勇氣的,但是勝利了,進兵則糧道被襲擾,不進兵敵休整之後又卷土重來,稍有不慎,若是敗了,關外之土盡喪。”
崇禎不悅的問道;“為何你們總是強調糧道,為何不帶上足夠糧草,後方運糧為何不派大軍護衛?”
吳三桂不好回答這種軍事白癡的問題,朱慈烺低聲說道:“父皇,遼東軍非齊聚精銳才能跟建奴一戰,若是分兵運糧,則前線兵力不足,若是帶糧食太多,則行動緩慢。若是後方在派重兵運糧,目前朝廷無兵可派,流寇還在襲擾呢。”
崇禎看看地圖,咬牙問道:“若是退守關內,盡起遼東軍掃平流寇,然後聚集天下強兵在滅建奴如何?”
朱慈烺搖搖頭:“此策不妥,棄守關外,則建奴隻需分一兩萬兵在寧遠,大部繞道蒙古則九邊皆在其攻擊範圍,大明處處設防而後處處是漏洞。且流寇之亂不在寇而在民饑荒無食生亂。關寧軍至流寇散,關寧軍走,災荒一起,流寇必然複起,而丟掉寧錦防線在奪回可就難了。”
崇禎懷疑的看著朱慈烺:“你中午不是說,關寧軍已經無力進攻建奴,隻能守城,已經失去了牽製建奴的作用,然後調關寧軍入關剿滅流寇麽?”
朱慈烺笑了:“父皇,調動一部分關寧軍入關不是棄守各城,不會影響後期戰略,我大明不僅不能戰略收縮,反而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轉為戰略進攻。況且現在雖然形式不好,但是天命依舊在大明,隻要我們不跟著建奴的節奏,對方依然隻是小患。”
崇禎期待的問道:“如何戰略進攻?”
朱慈烺指著大同地區說道:“父皇請看這裏,曹文昭已經在收攏蒙古騎兵,到時大明在招募邊軍精銳組成西路軍,第一步爭奪河套,一旦河套地區戰事一起,則整個蒙古都會被牽扯其中,進可以威脅科爾沁諸部落,退可以為九邊防守做緩衝。”
崇禎想起曹文昭不由得點點頭,這確實是一員良將。
朱慈烺接著說道:“至於宣大防線,缺點就在關口眾多,建奴破一處則整個防線失效。賊兵在關內朝廷往往調兵救援不及。故此此地需要有強兵父皇有勇士營,有新神機營,還有防疫軍,此三軍若是練成,必然能讓建奴無法橫行河北。”
崇禎想到新火銃不禁問道:“你那個火炮研究的怎麽樣了?”
朱慈烺正準備繼續指點江山,崇禎突然問起火炮,他愣了一下才想到:“火炮?哦,已經完成了,父皇要不要看看?正好勇士營有一門,一會去看看?”
崇禎點點頭:“你繼續說。”
朱慈烺整理一下思緒:“至於遼東這邊,就像吳參將說的那樣,遼東現在首要問題不是進攻,而是鞏固寧錦防線,使建奴不能長驅直入,而後開墾土地,把這裏變成進攻遼東的後勤基地和糧倉。隨著新式作物的推廣,這個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
崇禎皺眉問道:“遼東修大淩河小淩河堡的時候,建奴就曾經多次騷擾,最後導致堡壘廢棄,若是在修堡壘建奴會不會再次騷擾?”
朱慈烺點點頭:“那是肯定的,大淩河小淩河堡壘修築規模太大,耗時日久,所以才讓建奴有機可乘。不過永平礦發明了一種新式建築材料,名曰水泥,在配上磚塊,堡壘不需三日就可堅固如石,用此物修築小型棱堡配合新式火槍火炮可防守十倍建奴進攻。”
為了讓崇禎理解棱堡,朱慈烺連忙從邊上的預製沙盤那裏拿出棱堡的模型:“父皇請看,這種堡壘就是棱堡,城牆為多麵形,敵攻擊任何一邊都會三麵被攻擊,以新式火槍加上火炮,敵軍攻擊難度成數倍增加。”
崇禎看著這多邊形的堡壘忍不住點頭,朱慈烺在地圖上指出:“我們可以在錦州、鬆山堡、大茂堡流水堡之間布置更多堡壘為第一道防線。用大福堡、大興堡、杏山堡為軸設置第二道堡壘防線。在寧遠衛以北沿著連山河布置第三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