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中國的備戰之陸軍
第三百零六章 中國的備戰之陸軍
相對於海軍和空軍的大動幹戈相比,陸軍方麵的動作就要小的多,首先是輕武器方麵,6.8口徑的槍族已經完全滿足了部隊的需要,口徑減小還是得戰士們在同等的負重條件下,彈藥攜帶量有了巨大的提高,增加了持久作戰的能力!不過在重武器尤其之裝甲兵器發展方麵倒是做了一些準備。
首先就是現在部隊的那些輕型坦克,雖然現在數量友將近2000輛,在性能上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的坦克相比並不落後,但是同樣也並不先進,畢竟是一款脫胎於法國雷諾坦克的仿製改進型號!整個扯得全重大約不到10噸,裝甲厚度非常的薄弱,火力也不大,37mm口徑的坦克炮已經不能滿足陸軍對於伴隨火力的要求了!研製一款新型的輕型坦克,以求在未來作戰中能夠配合已經服役的29式虎王坦克行動,已經迫在眉睫!
在虎王坦克投入使用後,1934年新型輕型坦克項目就已經真是啟動,經過兩年的研製,終於宣告完成!這款新型坦克是中國完全自行設計研製的第一代輕型坦克。它主要用於南方丘陵山地的裝甲師團,遂行偵察、迂回、同敵方輕型裝甲車輛作戰等主要主要任務,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
該坦克的主動輪後置,和現今國際上流行的主動輪前置迥然不同,體現了特有的中國特色,這樣做事的坦克沒有長長的傳動軸從車底通過,簡化了可維護性,增加可靠性和車輛的抗打擊能力!車體用鋼板焊接,炮塔為鑄造件。駕駛員位於車前左側,頂部有1個可升降和水平轉動的鑄造駕駛艙蓋,駕駛艙有2個觀察鏡,配有紅外夜視儀。車長、炮手位於戰鬥艙火炮左側,裝填手位於右側。車長指揮塔上安裝4個觀察鏡和1個指揮潛望鏡。 該坦克安裝1門60倍徑57mm加農炮,俯仰範圍-5°~ 20°,右側有1挺7.62mm口徑的並列機槍,隨火炮轉動。此外,在裝填手出入窗座上安裝1挺12.7mm高射機槍,駕駛員右側安裝1挺7.62mm航向機槍。火炮有立式滑動炮閂,駐退複進機置於其上,發射定裝式榴彈、穿甲彈另外還配有最新研製的微旋破甲彈和碎甲彈。
該坦克的動力裝置位於車體後部。1台12缸V型水冷發動機橫置,標定功率為316kW,標定轉速為1800r/min。傳動裝置有速比為0.7的增速箱、多片式離合器、定軸式變速箱、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在變速箱左麵兩側各安裝1個多片式轉向離合器和側減速器,減速比為5.1。
行動部分每側為5個負重輪,獨立扭杆式懸掛,在第一、五負重輪位置安裝液壓減振器,依靠車前1對球麵蝸輪杆調整誘導輪位置來實現履帶鬆緊度的調整。裝甲車體前上甲板與水平麵成30°夾角,厚度35mm,炮塔的正前方厚度為45mm。炮塔外部裝有圍柵,不僅新型坦克有,就是老舊的坦克也都進行了這種改裝。這是一種新型的格柵裝甲,根據實驗表明這種裝甲在增加不了多少重量的情況下對輕裝甲車輛的有效防護率大約在60%左右。要知道這60%的防護率也能救很多人的命,這就是新坦克和老舊坦克在改造中加裝格柵裝甲的意義所在。車體兩側安裝裙板以保護履帶不受彈片的影響,增強防護能力。
這種新型輕型坦克的射擊參考了已經服役的虎王中型坦克,駕駛員位於前麵的左邊。鑄造半卵型外殼輪廓炮塔被安裝在中部,同時指揮官和炮手在左側位置,而且裝載機在右側。發動機艙是位於後部。這款新型輕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門57毫米線膛炮,有能力發射高爆炸藥和穿甲炮彈。另外這款坦克還加裝了和虎王一樣的手動滅火裝置,避免戰鬥中彈藥殉爆的可能性!
這種坦克乘員有4人,戰鬥全重21000kg ,單位功率15kW/t。公路最大速度:60km/h ,燃料儲備724升,公路最大行程450公裏,涉水深1.3米,爬坡度達到了70% ,側傾坡度也接近58% ,攀垂直牆高有0.7米, 越壕寬達2.5米。車體全長6.231米,寬2.85米,高2.263米。采用一台4衝程12V水冷直噴式柴油機!
這款坦克剛一出現就贏得了戰士們的喜愛,在裝甲上它比第一款輕型坦克強出了太多,甚至超過了當今世界上大多數的中型坦克,坐在裏麵讓戰士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在火力上也是排在了輕型坦克中的前列,能和世界上大部分的中型坦克相抗衡!雖然和虎王的75mm坦克炮來說還有差距,但是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相比完全居於領先地位。有意的性能讓陸軍部隊在這款坦克剛一定型就下達了1000輛的訂單!以滿足南方部隊和偵察部隊杜宇裝甲戰車的迫切需要!
在發展坦克的時候,陸軍方麵方麵也沒忘記發展一款合適的裝甲運兵車,進過再三比對,終於選定了一款有錦州裝甲製造廠和江南造船集團聯合研製的一款35式裝甲運兵車,這款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是按照一個車族的模式來設計的。在劃分上,相對於東北虎式步戰車該車族屬輕型裝甲車輛,具有水上浮渡能力。戰鬥全重從12.6t(裝甲輸送車)至16.5t(35式105mm自行榴彈炮)。車體由高強度裝甲鋼板焊接而成。動力傳動裝置右前置,駕駛員位於左前部,車輛後部為載員艙並開有後門供載員出入,頂部開有各種不同的頂窗。這款車型的最大速度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370千米。
傳動裝置為機械式。主離合器為多片幹式。采用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的同步器機械變速箱。轉向機為多片式轉向離合器;製動器為帶式;側減速器為單級圓柱齒輪式。每側采用5個直徑為650mm的雙負重輪,3個托帶輪,3個筒式液壓減振器,鋼銷履帶,帶可拆卸的橡膠襯墊,懸掛裝置為扭杆式。
在發展這種全履帶式的運兵車的同時,陸軍方麵還發展了一款半履帶式的裝甲運兵車,作為這款運兵車的一個補充。也是為了替換主力部隊的那些摩托化部隊中的卡車,這種車型有效避免了開車的越野能力差和無裝甲的弱點。所謂半履帶式裝甲車,就是車輛前部像汽車,後部像拖拉機的裝甲車,起推進作用和主要承重作用的是後部的履帶及懸掛係統。轉向用的車輪與驅動用的履帶的結合,使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可以勝任多種任務。
之所以在研製履帶式裝甲運兵的同時在研製這樣一款半履帶式裝甲運兵車主要考慮到履帶車輛的越野能力較好,但是乘載重量受到限製,同時履帶的壽命,尤其是在越野的環境下較短,生產成本上,履帶也比輪型車輛要高。車輪的壽命也高於履帶,同時輪型車輛能夠搭載的重量較高,可是使用車輪的車輛在高乘載重量時所能夠通過的地形非常有限,並且在惡劣天候下的行走能力遠不如履帶車輛。
這種半履帶使得車輛的主要特點就是前方采用車輪,後方則是履帶推進的部分,美國就曾經試製過機車型態的半履帶車輛,但是其國內數量極少的陸軍讓這種車輛沒有形成量產。除了提升越野與載重能力之外,這些半履帶車的駕駛方式與一般大卡車接近,比較容易找到或者培養駕駛人員。這種半履帶式裝甲車在設計時充分的采用了現有的軍用卡車技術和零件,有效降低了技術難度和生產成本,區別僅在於發動機,半履帶式車前輪采用多層加強型外胎,內裝防彈填料。兩條履帶各有1個主動輪和1個帶張緊裝置的誘導輪,有8個小負重輪,主動輪的動力直接由半軸傳遞。履帶懸掛是螺旋彈簧聯動。采用防滑掛膠履帶。
這種裝甲輸送車內配備2名乘員,即駕駛員和車長,還可容納10名載員。車長5.8m,車寬2.1m,車高1.75m,車底距地高0.32m.車上武器有2挺7.62mm機槍,分別裝在車體頂部的前麵和後部。。該車的發動機置於車體前部,以便在車體後麵開設尾門。車體每側有6個負重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負重輪交錯排列。履帶為帶橡膠墊的金屬履帶,履帶接地長1.8m,履帶寬280mm。
伴隨著新式兵器的不斷進入部隊,陸軍的備戰也快速的進行著,一切為了即將到來的二戰而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