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善待勇士
就在北線蒙軍秣兵曆馬,準備一戰解決立窩尼亞問題的時候,傳來一個令所有西蒙古人振奮的消息。伏爾加-頓河運河經過4年的艱苦奮戰,終於建成通航了。
運河起於頓河東岸的卡拉奇,終於伏爾加河西岸的卡斯諾米亞斯克,全長101公裏。由於到伏爾加河的落差為88米,到頓河的落差為44米,全河段修建了13座大型船閘,和4個大型水庫。全河段可以通行2千噸級的大型船隻,這對於西蒙古是決定性的。
目前裏海西岸和南岸,一直到伏爾加河中遊是蒙古經濟中心,西蒙古8成的工農業產值來自於這一地區。蒙古這頭工業巨獸不斷從世界各地吸收著資源,又不斷的把海量產品送到四麵八方,這就需要一個完善的運輸網絡。尤其是目前,西蒙古為了徹底掌控東西方貿易線,發起了聲勢浩大的戰爭。
在北線,內河艦隊司令長官烏恩正在征戰波羅的海東岸。在中央,拔都王爺親率蒙軍主力征戰日耳曼東部地區-波蘭-波西米亞-匈牙利-克羅地亞-達契亞地區。在南線,蒙古王公忽必烈,大將巴根台與波斯軍團正在征戰小亞細亞。
這條戰線長達3千多公裏,幾乎縱貫了當時人類文明的中心。每日所需物資都是天文數字,如何把蒙古強大的工業能力變成實實在在的戰鬥力,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運輸係統。在這個時代,水路船運是唯一可以選擇的運輸方式。
裏海工農業區產出的海量產品沿著伏爾加河,進入奇斯托波爾統一調配。一部分船隊沿著伏爾加河進入伏爾加-波羅的海水係,經過幾個關鍵港口的轉運,進入諾夫哥羅德的租借地希姆斯克,這裏就是補給整個北線部隊的核心。
主要的物資,還是從奇斯托波爾進入察裏津港,沿著察裏津到卡拉奇的公路運到頓河水係,然後沿著頓河進入亞速海,最後到達刻赤港。海量的人員和物資,從刻赤港出發,為中路的拔都集團,和南線的巴根台集團提供補給。
現在的黑海,已經成為了蒙古的內湖,蒙古人在黑海修建了一係列港口。在黑海北岸,有刻赤、塞瓦斯托波爾、奧恰科夫、敖德薩。在黑海東岸,有格連吉克、圖阿普謝、蘇呼米。
在黑海南岸,有巴統、特拉布宗、奧爾杜、薩姆鬆和錫普諾。蒙古的艦隊通過控製這些港口,就等於控製住了小亞細亞,從刻赤港出發的貨船源源不斷的補給小亞細亞的30萬蒙古盟軍。
在黑海西岸,蒙古人修建了蘇利納、康斯坦察、瓦爾納和布爾加斯,這些海港群就是為拔都率領的中路大軍提供補給的。目前,中路的蒙軍主力已經基本結束在斯拉夫地區的征戰,正在向圖爾恰地區集結,準備沿著黑海西岸向君士坦丁堡進軍。
如果說不裏阿爾是西蒙古的頭顱,那麽欽察地區、高加索和北部波斯就是西蒙古的軀幹,而這條龐大的水運係統,就是他的血管和神經。
但是這個運輸網絡有一個問題,就是伏爾加河和頓河水係不通。蒙古人沿著運河沿線修建了一條寬闊的戰備公路,為了保證軍需,這條公路隻允許通行軍用車輛。每天,這條路上車馬絡繹不絕,但是和大規模的船隊相比,其運輸能力和效率是沒法比的。所以,巴根台以巨大的決心修建這條運河,不惜讓心腹愛將特倫敖都退役,專門主持這條運河和刻赤海軍基地的修建。
窩闊台汗13年(1241年)9月,在付出了數千條生命之後,這條生命之河終於建成通航了。從此,蒙古向西南方向投送物資的能力提高了10倍以上,這足以支持數十萬大軍在兩個方向同時發起強大的鉗形攻勢,最終把君士坦丁堡夾的粉碎。
運河修通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了小亞細亞前線,在小亞細亞發動大規模戰役的時機已經成熟,巴根台立即與波斯軍團統帥拜住諾顏商議,決定立即向埃爾津詹進攻。從刻赤港源源不斷的把物資運到巴統港,然後走陸路轉運到卡爾斯-埃爾祖魯姆一線,這裏將是東線軍團的進攻出發地。
9月25日,蒙軍主力在埃爾津詹城以東的柯賽達地區與羅姆蘇丹親自率領的8萬軍隊遭遇。凱姆斯魯二世蘇丹以柯賽達城堡為核心,占領了兩側山地的製高點,層層阻擊蒙古大軍,拜住進展緩慢。
就在兩軍相持在柯賽達地區的時候,4萬俄羅斯-欽察聯軍在錫諾普港登陸,直插羅姆軍背後的錫爾斯。在蒙古海軍陸戰隊強大火力的配合下,隻用兩天時間盟軍就占領了這個戰略重鎮。錫爾斯,不僅僅是羅姆大軍的後方退路,更是羅姆蘇丹國的東大門。此地一失,羅姆大軍已經陷入到盟軍的兩麵包圍之中,而東大門也洞開了。
與此同時,沉寂良久的尼西亞帝國大軍終於出動了。5萬羅馬軍隊撲向伊斯帕爾塔,前鋒已經出現到了貝伊謝希爾湖東岸,距離羅姆蘇丹國首都科尼亞隻有65公裏了。
至此,幾路大軍已經把羅姆蘇丹國分割成了幾個部分,而羅姆蘇丹的主力也陷入重圍之中。10月18日,絕境之中的凱姆斯魯二世蘇丹終於被最後一擊打垮了:他最主要的盟友,南亞美尼亞國王海屯一世臨陣倒戈,把至關重要的外圍陣地讓給了盟軍。數萬蒙古騎兵從這個口子突破,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向驚慌失措的羅姆軍。
羅姆軍兵敗如山倒,8萬大軍如受驚的兔子跑的漫山遍野,盟軍乘勝追擊。三千古拉姆近衛騎兵保護著凱姆斯魯二世蘇丹向南麵逃竄,走小路逃到通傑利。蒙古海軍陸戰隊龍騎兵跟蹤追擊,5天之後終於在凱班壩湖區追上凱姆斯魯蘇丹。隻剩下8百騎兵在身邊的羅姆蘇丹上天無路入地無門,這位勇敢的突厥蘇丹最後時刻表現出了無比的英勇,他率領殘部向蒙軍龍騎兵發起了決死衝鋒。
蒙軍的1個機槍連對著羅姆騎兵陣列猛烈射擊,把這些聞名世界的古拉姆騎兵打的七零八落。隨後,蒙軍騎兵拔出彎刀,衝入不成隊形的羅姆軍大砍大殺。經過2個小時的激戰,羅姆蘇丹國最後的勇士全部陣亡於凱班壩湖北麵的亞馬卡小鎮。蒙古海軍陸戰隊的裝備和訓練僅次於特種部隊,那輕便的鋼盔、鎧甲、T7工具鋼的彎刀,改良過的優秀馬種都不是這些古拉姆騎兵可以比擬的。即使是純冷兵器對抗,古拉姆騎兵也不是對手。更何況蒙軍騎兵配雙左輪手槍,和5顆手榴彈,在接戰之前,古拉姆騎兵先要接受子彈和手榴彈洗禮。
當晚,蒙古大將巴根台陪同忽必烈王爺親自趕到了戰場。看著被亂刀砍的不成人形的凱姆斯魯蘇丹,巴根台心中沒有勝利的喜悅,隻有對這位突厥領袖的敬意。
“殿下,他是個勇敢的人,死的很英勇。他也沒有必死的罪過,我們應該尊重他。我看還是按照穆斯林的規矩,厚葬他吧。”巴根台和忽必烈商量道。
忽必烈說道:“是啊,戰士死於沙場,也算是死得其所,厚葬他是應該的。不過我考慮的是,這些羅姆人怎麽辦?在將來的君士坦丁堡議會中,應該不應該留給他們給他們留下位置。他們在小亞細亞生活了2百年了,按說他們應該有一席之地。但是這些羅馬人,恐怕是難以接納他們啊。”
巴根台說道:“羅姆蘇丹國有百萬百姓,難道我們還能把他們殺光不成?既然他們注定要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就必須有他們的合法權力,否則他們就永遠是不安定因素。
我看還是看看羅姆人的態度,如果他們選擇和平,我們還是要說服我們的羅馬盟友,與羅姆突厥人和平相處。不過羅姆人不能再有自己的蘇丹了,讓他們選舉出自己的自治機構,自己管理自己吧。他們也有權利在將來的君士坦丁堡議會中,發出自己的聲音。
如果羅姆人選擇戰爭,我們也隻能以戰爭的手段回應。一切,還是到了科尼亞再說吧。”
忽必烈點點頭,說道:“也隻好如此了。”
盟軍在錫爾斯休整了3日,隨後向科尼亞進軍。尼西亞王子提奧多雷已經占領了安卡拉,10月25日盟軍到達安卡拉郊外,提奧多雷出城10裏迎接大軍,然後合兵一處向科尼亞進發。25萬大軍浩浩蕩蕩,鋪天蓋地,沿途沒有遇到任何抵抗,羅姆城鎮望風投降。
11月初,大軍抵達科尼亞城下,尼西亞國王約翰-杜卡斯三世親率大軍與盟軍會師。35萬大軍把科尼亞城圍的水泄不通,延續百年的羅姆蘇丹國已經沒有了任何希望。
11月初5日,科尼亞城投降。羅姆人最終選擇了和平,蒙古人決定善待這個勇敢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