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輕小說の>國粹皮影> 第二十八章 世界大學生文化交流會

第二十八章 世界大學生文化交流會

  韓知世的生日還沒有到,輔導員王建國便把自己叫到了他的辦公室去。


  楊錦好奇的問道:“輔導員,是有什麽事兒嗎?”


  王建國回答道:“確實有一個好事要告訴你,那就是世界大學生文化交流藝術會,會在十二月九號,在上海的世博園園區內召開。而這次文化交流,經過校領導商議,決定把京劇和皮影作為節目上報上去,作為這次文化交流的一項。所以你得去準備了,爭取拿出好的表演來,你有什麽想法嗎?”


  楊錦沉默了下去,最難的莫過於大鬧天宮了。


  大鬧天宮本來是屬於唐山皮影,可自己阿爺是將全中國各個地方的皮影融會貫通了,所以楊錦也學了很多,主要是以陝西皮影和唐山皮影為主,都是中國皮影。


  可大鬧天宮自己演不了,楊錦便想到了一出也許自己可以去嚐試的皮影戲,也非常複雜,可對於楊錦本身這個陝西人來說,未必不能夠做到。


  楊錦便回答道:“想法倒是有一個,如果表演皮影的話,那麽就表演比較著名的,《白鹿原》吧!”


  王建國一聽白鹿原,雙眼放光的說道:“好啊!就《白鹿原》!”


  一提起白鹿原,大家肯定想到就是小說、電影和電視劇。


  皮影白鹿原的故事,沒辦法像影視劇那麽精彩,可白鹿原的皮影戲有著獨特的味道。


  它有著獨特的鄉土情懷,首先楊錦是一個陝西人,所以他如果要表演皮影戲,肯定是要從陝西皮影戲表演著走。


  其實白鹿原也非常的難,可楊錦想著,既然是世界大學生交流會,肯定要把自己家鄉最好的東西拿出來,讓老外開開眼。


  而白鹿原有多出名,楊錦已經不想說了。


  離開了輔導員的辦公室,楊錦就把這個消息發送到了皮影社的群裏。


  群裏的人先是一陣興奮,然後就是擔憂,自己這個半路出家的人,真的能夠表演好《白鹿原》嗎?


  老實說,皮影社裏麵很多人可能看過電影、看過小說,看過電視劇,可大多數都沒有看過《白鹿原》的皮影表演。


  所以一個多月的時間,要他們去表演白鹿原,他們很沒有底氣。


  一些人在群裏問了以後,楊錦也給了自己最真實的回答。


  他也沒有底氣,可難道沒有底氣就不去做了嗎?


  這是一次機會,一次將皮影向外傳遞的機會,結果徐熙第一個回應自己,想要參加。


  其後,都想要參加。


  現在皮影社有十二個人,因為許學姐不能來,所以隻有十一個人。


  十一個人肯定不能夠全部去的,然後楊錦告訴他們,自己會給他們分配適合自己的位置,然後會有三人不能夠上台表演。


  齊妍驚訝了一下,問有三人不能夠上台表演?

  楊錦:是不能夠上台表演,不過可以跟著去上海的世博園。到時候可以作為工作人員,將製作的皮影當做紀念品,送給那些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本土喜歡皮影的大學生。


  這份工作看起來簡單,實際也不簡單,因為這是宣傳文化的一項,也非常的重要。


  也就是說,皮影社的十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無論能不能夠上台表演。


  還是那一點,皮影比很多戲劇都要好的一點,是你在幕布後麵,不用害怕台下的觀眾而出錯,你可以專心的表演你要表演的內容。


  皮影是很少需要觀眾反饋的,可無論是京劇還是川劇,或者黃梅戲,都需要觀眾給到你反應。


  特別是川劇變臉,在變臉的時候,台下的人麵無表情,不鼓掌,那就完犢子了。


  表演的激情也會下去一半,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表演的是差還是精彩,而觀眾的反饋是很差,台上的人也會崩潰,會胡思亂想。


  所以觀眾很重要,觀眾也能夠決定舞台的好壞。


  徐熙楊錦給她安排的是助演,可能楊錦也有私心,是因為自己生日最後的時間,徐熙給自己的那份驚喜,讓自己很感動。


  他一直覺得徐熙就像姐姐一樣照顧著自己,因為自己是獨生子,所以自己會渴望有那麽一個姐姐照顧。


  而徐熙充當了這個角色,所以楊錦認為理所當然。


  有的人不是遲鈍,隻是天生缺了一根弦。


  在別人的事情上看得無比的透徹,可一到了自己,就傻得不能再傻了一樣。


  楊錦開始正式進入皮影製作的過程了,他做的每個皮影都非常的精細,而製作的也由陝西皮影、泰山皮影、唐山皮影,轉到了各個地方不同的皮影。


  他做這些皮影非常精細,這是紀念品,到時候會送人的。


  而白鹿原這套皮影,楊錦打算讓阿爺幫忙,所以提前打電話給了阿爺,阿爺很快就答應了下來。


  當然,電話阿爺沒有接,他就在旁邊坐著,是阿媽轉的話。


  明明阿爺能夠聽到,楊錦不太懂為什麽阿爺不願意接電話,而選擇轉接。


  阿爺的皮影其實精細沒有楊錦做得好,這也是為什麽阿爺誇過楊錦,說他天生就是幹這一行的料。


  可阿爺製作的皮影有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具備神情。


  聽起來挺玄乎的,可實際上是阿爺在製作皮影的時候傾注了自己的情感,所以他才能夠成為皮影界的泰山北鬥。


  還有一樣非常重要的,那就是阿爺會海鹽腔,能夠聽得懂海鹽腔。


  畢竟傳承了近十代,楊家這一門的皮影一直沒有中途斷了,會海鹽腔也不稀奇。


  前些年大家都認為海鹽腔失傳了,結果某一天唐山的一位皮影大師聽到在靖邊有那麽一位皮影大師,故此想要老探討。


  然後發現這位大師擅長所有地方的皮影戲和方言,甚至還會傳聞中的海鹽腔,直接驚為天人。


  那位大師本來和文化總局有聯係,當得知這個消息,文化總局派人下來也證實了阿爺是皮影界的傳奇,也就有了當今皮影界第一人的稱呼。


  不過阿爺不怎麽在乎罷了。


  都已經八十多歲了,怎麽可能在乎這些虛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