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寶現
這些聲音斷斷續續的傳入鄭少秋的耳朵裏,可他的臉色卻沒有絲毫的變化。
這,完全符合鄭少秋一貫的風格。
三老頭焦灼的跟在後麵,好不容易走出眼前的巷子,一座古樸的寺廟赫然赫然出現。
鬆柏聳立,古寺靜默。
隻一眼。
黃浦軍就看到了灰色簷角下掛著的鈴鐺。
他在這一行浸淫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當場斷定,這銅鈴,很有可能是嘉慶時期的。
“有寶!”
“絕對有寶!”
與此同時,嚴勁鬆也偏過頭來,看向黃浦軍,暗暗壓低了幾分聲音說道。
他已經看出來了,正如鄭少秋之前說過的那般,寺廟前的支絕對是金絲楠木。
而且,還是曆經上萬年形成的。
那四根古樸的柱子,飽經歲月的風霜洗禮,已經露出了冰山一角。
一絲一縷的金光猶如遊魚乍現,無論從哪個角度去看,都能金絲紋理,如同雲朵一般。
妥妥的金絲楠木。
黃浦軍也注意到了眼前的這一幕,激動的跟個三歲的孩童似的,完全顧不得什麽禮儀麵子,兩步並作兩步就泡上了台階,來到那紅木廟門前,向內張望。
正對麵是文昌帝君的塑像,似心有所感,他的視線緩緩往上移動,頓時一個黑乎乎的銅鏡,映入眼簾,如同太陽一般耀目。
這當口,嚴勁鬆也急匆匆的跑了過來,看向那兩根梁柱之後,激動的臉色漲紅,手舞足蹈。
兩個老頭都是行家裏手,其他人或許看不出寺廟的貓膩,但是對他們來說,卻根本不再話下。
沒想到啊,沒想到……
在這個即將要拆遷的老城區裏,居然藏匿著一座有些年頭的古建築。
“明朝!”
“妥妥的明朝樣式。”
兩個老頭激動的渾身顫栗,恨不得直接砸門而進,跟那些寶貝近距離接觸。
可是……
吳老爺子依然在慢吞吞的上著台階,腳步顫顫巍巍,嘴裏時不時的喘兩口粗氣,額頭上已經密布細密的汗珠,似乎下一刻就要因為體力不支,栽倒在地似的。
的動作極為小心,一步一步上了台階,吳老爺子站在廟宇前,這才長長的籲了一口氣。
半晌之後,在等人焦灼的目光下,老吳老爺子伸出右手在包裏摩挲起來。
“咦?”
他倏地驚疑一聲:“我好想沒拿鑰匙。”
聽到這話,三老頭頓時氣的捶足頓胸,險些一口老血噴了出來。
吳老爺子尷尬的笑了兩聲,摸索半天之後,這才朝著一旁的吩咐了兩句。
點了點頭,直接往回折返。
這一來一去,又是五分鍾過去了。
對嚴勁鬆和黃浦軍來說,這簡直是一種煎熬,此時 ,他們都想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房門前來回轉悠。
不知道過了多久,風風火火的跑了回來,手上拿著一串鑰匙。
“吱呀!”
伴隨著一聲輕響,紅木門被打開,幾個老頭蜂擁而進。
四下打量了一拳,每個人都悸動不已,臉上閃過不正常的潮紅之色,拳頭攥的緊緊地。
眼前,是文昌帝君的法身。
粗略的看過去,完全是明朝時期的風格。
神龕、穹頂,所有的一切,都說明了,這座廟宇,完全是明代古建築無疑。
不得不說,這個消息委實有些勁爆。
接下來,便到了最關鍵的一環。
黃浦軍喉嚨艱難的聳動了一下,目光一轉,看向吳老爺子,笑道:“老爺子,能不能把那銅鏡取下來,讓我們掌掌眼?”
吳老爺子聞言直接點了點頭。
隨後,把梯子搬了過來,在眾人火熱的目光中,把那方法鏡取了下來。
剛一入手,黃浦軍就激動的叫了一聲,嚴勁鬆同樣興奮的顫栗。
兩老頭腦袋湊到一起,手腕一番,銅鏡的背麵赫然映入眼簾。
“天地含象,日月貞明……”
“我的老天爺呐……”
“哎呦喂……”
“媽媽呀……”
因為太過激動的緣故,兩老頭完全是語無倫次,看上去如同瘋了一般。
嚴勁鬆老淚縱橫,身子不受控製的顫動著……
黃浦軍雙膝一軟,一屁股坐在地上,喊著老天爺。
幾乎便要當場昏過去。
天地法鏡!
天地法鏡啊!
絕對的珍品!
這可是司馬承禎親自設計的,而且還是皇室禦用。
即便放眼全國,也隻有這一麵而已。
稀世奇珍。
顧不上說話,火熱的目光落在法鏡上麵。
經過漫長的歲月的洗禮,在加上空氣氧化,眼前這麵法鏡的風化現象非常的明顯。
但是,卻又極為自然。
包漿渾厚,參差不齊,卻絲毫不能影響它的珍貴。
因為,法鏡的包漿本身就是這樣。
眾所周知,在明朝時期,已經出現了極為先進的冶鐵技術,而青銅材質,已經漸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
唯一不受影響的,便是青銅鏡了。
所以,在盛世大唐,那些工匠都花費心思放在銅鏡上麵,結合了曆朝曆代的經驗和技術,並且又改革創新。
毫不誇張的說,在當時那個時期,銅鏡達到了一個製高點,無論是從哪方麵來說,都是當之無愧的藝術精品。
而且,在拍賣會上,每個朝台的青銅鏡的價格也是相去甚遠。
比如說漢代的銅鏡,差不多在幾百萬左右。
而唐朝,成交價在千萬級以上。
這就是差距!
而,眼前這麵天地法鏡品相完美,有據可查。
簡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這要是放在拍賣會上,毫無疑問會湧起軒然大波,引得無數土豪老板趨之若鶩,最後的成交價也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驚喜,總是連綿不斷的。
不到一會的功夫,林世有的手下就從一個角落裏,翻出了一個小包。
外表滿是風化的痕跡,看上去已經弗蘭德差不多看了。
隨後,兩件金器被小心的抖落出來。
黃浦軍和嚴勁鬆見狀更是激動的不能自持。
說起來,這兩件金器都是出自鄭少秋的手筆,一件是金疙瘩,另一件是金鉤,上麵鐫刻著道教的符文。
因為正好是明代早期的物件,所以就用在這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