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歲月不饒人
史載,在三百多年前,張獻忠就擁有二十四間屋子那麽多的奇珍古玩、金銀珠寶,至少價值上千萬兩銀錠。
折合成軟妹幣的話,至少也在三十億以上!
這是何等觸目驚心的數字!
根據地方縣誌記載,乾隆年間,當地知府為了取悅聖上,也曾打過張獻忠寶藏的注意,並且專門組織了一批精通水性之人。
當然,具體究竟如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在這漫長的四百多年裏,有很多人都打過這批寶藏的主意,一直到今天。
在得到批準之後,考古人員圈出一大片區域,進行挖掘,倒也出土了不少文物,不過隻能算是一二級,真正的國寶級別,連個毛都沒見著。
這也是黃浦軍等人非要把鄭少秋拉過來的原因。
“小鄭啊,這裏的風景還是挺不錯的,這趟你權當散心,多走走,多看看……”
“對了,昨天說的那些廢品,我已經和朋友打過招呼了……”
“剛才打了個電話,目前正在裝車,明天差不多就到了……”
浪費了不少吐沫,三老頭這才帶著鄭少秋慢悠悠的往山上走去。
映入眼簾就是那頭石龍,之前被沙石淹沒,現在卻被完全清理出來了。
龍首朝下,龍身蜿蜒,威風凜凜,旁邊有一條涓涓細流歡快的流通,隱隱有種禦龍在天的意味。
最令人感到訝異的是,這條龍並沒有眼睛,確切的說,它的眼睛並沒有被刻出來。
不過,這也暗含了畫龍點睛的說法,當地人也口口相傳,這條龍要是有了眼珠子,那就直接飛升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詭異,古往今來,曆史的各種龍的象征物中,一般都是龍首朝上,而眼前這條石龍,居然龍首朝下,這分明就是大敗之象啊。
也不知道,當時雕刻它的人,是抱著什麽樣的想法。
經考古專家鑒定,石龍鑿造年代的是宋代。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是我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全國各地都在大興土木造佛寺、鑿石崖,如敦煌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樂山大佛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三老頭在不遠處駐足而立,雙手負在身後,興致勃勃的品頭論足,時不時的朝鄭少秋的臉上暼兩眼,似乎在看他有什麽反應。
看到眼前這一幕,那些當地的專家教授們都一臉驚疑不定。
嚴勁鬆和黃浦軍的身份,他們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可是,為什麽對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如此恭敬……
甚至還有幾分畏懼……
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吧。
更令人感到疑惑的是,那個年輕人臉色沒有絲毫的變化,渾身散發出一種生人勿進的寒氣。
穿的普普通通,沒有任何講究,看上去有些寒酸,嘴裏叼著一根煙,身上斜挎著一個帆布包,左手拿著一根厚厚的圖鑒。
他隻是淡淡的在石龍上瞥了一眼,就收回目光。
“小鄭啊……”
“這石龍可是了不得啊,你覺得呢?”
可憐的李鶴年再一次被黃浦軍和嚴勁鬆推出來當開路先鋒,想要從鄭少秋嘴裏撬出點幹貨。
鄭少秋聞言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南宋時期的,雕的還可以,過去這麽多年,還能保存到現在,不錯。”
說到這裏,他便止住了話頭,任憑李鶴年如何試探,都一言不發。
呆了二十多分鍾,忽然飄起了小雨,而且又愈演愈烈的傾向,在一片如緞帶的江麵上,升騰起濃鬱的霧氣,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能有資格站在這裏的,都是一些骨幹人員,年齡都已過了半百。
因為毗鄰江邊的緣故,冷風一吹,寒雨一凜,身子骨頓時有些吃不住了,一個個都凍得臉色發青,不住的打著噴嚏,雙腿都打起了擺子。
在石龍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尊石虎,也就是打油詩中描述的那般。
當然,眼前這尊是後來重新雕刻的,之前的早就湮滅在曆史長河之中。
即便是重做的,這尊石虎腦袋的位置也都殘缺了,就像是被人削掉了一般。
相比較而言,石龍還是更有看頭一些。
當地的縣誌上,也有過一段記載。
“石龍,本縣治東十五裏。其形肖龍,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鱗甲崢,有持雨拿雲之勢,長三四丈許,若經鬼斧神工者然,與石虎相對。”
石龍配石虎,龍是水中之王,虎是山中之王,大有降龍伏虎之意。
鄭少秋點燃一根煙叼在嘴上,打開隨身攜帶的茶杯,喝了兩口祛除寒氣,隨後便在周遭的密林裏轉了一圈,隨後又站在一個製高點,看向茫茫大江。
江麵被重重白霧鎖住,看上去有種如在仙宮的感覺。
三老頭注意到他的動作,趕緊圍了過來。
“咳咳……小鄭啊,還是你會挑地方……”
“這裏的視野倒是蠻不錯的……”
嚴勁鬆擤了擤鼻涕,把雙手攏在袖中,輕聲問道:“對了,你剛才也見到那尊石虎了,覺得怎麽樣?”
鄭少秋回過頭去,淡淡的瞥了他一眼,語氣平靜:“重修的,能怎麽樣?”
聽到這話,嚴勁鬆微微一窒,頓時語塞。
黃浦軍笑著走了兩步,不緊不慢的說道:“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能識得破,買盡錦城府……”
“嘿嘿,我怎麽覺得這個說法有點不對頭啊……”
頓了頓,他一臉唏噓的說道:“當年,我還是個精壯的小夥子,剛從雪域高原那邊回來,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
“那時候,我跟老李、老嚴,幾乎把這個地方都丈量了一遍,即便是方圓十公裏的範圍,都沒有放過。”
“還有河底,那時候仗著年輕氣盛,二話不說就脫的精光,潛到江底。”
“真沒想到,一晃都這麽長時間了,歲月不饒人啊……”
嚴勁鬆凍得渾身哆嗦,在原地坐著各種伸展運動。
李鶴年眼中閃過一抹追憶,感歎道:“你怎麽一說還真是,轉眼間,我們都成糟老頭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