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藏經紙貴
來到屋子以後,鄭少秋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之前隻修複了那本心經,蘇東坡的手劄倒是沒有動,眼下趁著有時間,正要修複一下。
蘇東坡自不用多介紹了,基本上連小學生都知道,宋詞大家。
這本手劄就是出自他的手筆,說是手劄,其實倒不如說是一份家書。
蘇東坡有個叔父,名為孫公群,還有一個稱呼,叫蘇渙,當然,論名氣,他和蘇東坡比,可就查遠了。
不過,這個人到也不容小覷,進士出身,有過不少官職,活到了六十二歲,因病而死。
因為經常到處跑,忙著做官,所以他和吳東坡一般都是書信來往。
而蘇東破前途更是一片光明,甚至得了歐陽修的賞識,明動京師,風頭漸盛。
在他最意氣風發的時候,卻傳來一個噩耗,母親去世了。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宋朝,尤其是趙振這個千古明君的治下,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後,蘇東坡就奔鄉守孝,而這封信,自然就是他回給叔父蘇公群的。
這封信不長,大體意思就是你的信我已經看到了,家裏沒什麽事,都挺好的,你盡管放心,保重身體。
一共就寥寥二十來個字,但是信紙的材質卻極為講究,乃是當時最富盛名,價格最昂貴的藏經紙。
這種材質在曆史上非常出名,前兩年在拍賣會上出現過一次,一張三十萬!
表麵看上去有些斑駁,一般呈現為淺黃色,摸上去非常順滑,表麵用特殊的手法塗了一層蠟,而且還具有防蟲蛀的功效。
清朝皇帝乾隆也曾用這種紙畫了一幅畫,而且還讚不絕口。
鄭少秋最開始見到這紙的時候,也沒有反應過來,畢竟年代隔得太遠了,有少許的褪色。
當時,那個中年婦女拽住楚妙真的手腕不放,他往前湊了湊,然後又不露痕跡的摸了摸,這才心裏有底了。
隨後,又看到那‘子瞻’二字,更是暗暗激動無比,同時也有一種惋惜。
這麽名貴的材質,居然用來包東西,簡直太浪費了。
至於裏麵包的東西,鄭少秋開始以為是一些雜物,但是後來發現,居然是李叔同的手劄……
這未免也太不可思議了吧……
這明顯風牛馬不相及……
李叔同是民國時期的人物,他的東西卻被宋朝蘇東坡的家書包裹著……
簡直如同天方夜譚一般。
後來,在附近打聽了一下,鄭少秋回到了那個巷子,找到了一個沿街的地攤。
說起來,他也是懷著撿漏的心思的,畢竟這兩件稀釋珍寶同時現世,未免也太巧了,說不定還有其他被埋沒的物件。
到了那邊一看,才發現是一個賣之前的攤位,攤主是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太太,據說已經幹了十來年了,勉強糊口。
而且,她店裏也沒有塑料袋之類的東西,但凡有客人購買,通通都是用廢報紙包起來。
雖然沒有查到什麽,鄭少秋也沒有失望,給老太太買了一些日用品,隨後便自顧離開了。
貪心不足蛇吞象,這個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而且,得到這兩件東西,他已經非常知足了。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剛拿回來,就被不明真相的許可當做垃圾扔進火堆了。
雖然自己反應也算快,但還是造成了不小的損傷。
比起那心經來說,這份家書的損毀要更加嚴重,口子非常大,兩個字已經直接燒沒了,還有一個半字也都碎成了幾十片。
這份家書,原本有著非常重要的曆史意義,但是卻變得殘缺了,價值也大打折扣。
鄭少秋也是看在眼裏,痛在心裏。
隨後,他便去了元寶山莊一趟,讓對方幫忙收購一張藏經紙,價錢好說,新舊也不講究。
這種材質雖說價值不菲,但是市麵上的存貨量還是比較可觀的。
巧合的是,李鶴年給黃浦軍打了一聲招呼,而黃浦軍在早些年也收了半張藏經紙,因為不是一整張,所以就雪藏了好幾年。
這次聽說是鄭少秋需要,他二話不說,直接帶著東西,飛快趕了過來。
在他眼裏,這半張藏經紙根本值不了幾個錢,最關鍵的是,鄭少秋用這種紙做什麽?
隨後,他便隨口問了兩句。
鄭少秋也沒有瞞著他,當下便輕飄飄的來了一句:“蘇子瞻的手劄破了,補一下。”
這話,就如同晴天霹靂一般,直接在黃浦軍耳畔炸響。
要知道,蘇東坡的東西本身就夠駭人聽聞了,再加上那個‘補’字,簡直跟天方夜譚沒有什麽區別。
而後,李鶴年便夥同黃浦軍天天往棚戶區跑,蹲點守著。
李鶴年算是鄭少秋的老熟人了,兩人沒少打交道,也非常熟悉對方的性格,兩人一合計,這麽明目張膽的去肯定不好,必須找個由頭。
“他那不是有個石犀嗎?我們就當考察去了。”
於是乎,兩人就把鄭少秋的這個廢品站當成了上班的地方。
每天八點,風雨無阻,一人一個茶壺,還吩咐秘書帶了折疊椅,幹糧也有不少。
這明顯是要有大動作了。
跟許可打了一聲招呼之後,也不說別的,直接把折疊椅在石犀跟前支開,裝模作樣的看了起來。
如此以來,楚妙真也不孤單了。
剛開始是單打獨鬥,現在又多了兩個同夥,而且還是老薑。
唯一有點區別的是,楚妙真到了飯點得自己解決。
而這兩老梆子貨,明顯臉皮比城牆還厚,非要鄭少秋管飯。
沒得商量。
隻要到了開飯的點,兩人就慢悠悠的過來,悠哉的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掏出一個鋁製大碗,手上拿著十塊錢,自嘴裏不停地嘟囔。
“怎麽又是土豆,能不能換點新花樣,算了算了,將就吃吧……”
“哈哈,還有紅燒肉呢,抱歉,剛才沒看到,給我來一次,加多少錢你說……”
“呦,今天整了個湯啊,哈哈哈,這日子不錯,我都不想走了……”
一般情況下,鄭少秋懶得理會他們,但是他倆也不含糊,儼然當成了自己家裏一般,端著碗進去,打完飯菜之後,直接躲在馬紮上,吃的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