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禮儀
雖然大部分的玄甲精騎先行去了晉陽行宮,但這樣一行人的隊伍仍是浩浩蕩蕩。
走在大街上,引得路人頻頻矚目。
有知道些消息的,會恭敬的看著其中的兩個少年,沒聽到風聲的,也沒人敢來鬧事。
不認識李治和楊軒,還豈不認識當地的父母官,以及當地的大族王家?
所以眾人都是在這樣一行人路過的時候,盡皆不說話,行注目禮,即使是有攤販不得已說話,也是壓低著聲音,不敢喧嘩。
王通大儒逝世,別說這晉陽城了,就是整個太原郡,又是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甚至有著數家原本在此期間準備辦婚禮的,也和女方好好的商量了一下,婚期延遲。
既是對王家的尊重,也是對王通本人的敬重。
王家乃太原郡的郡望,勢力如何,這不用多說,王通生前,在太原多處也都有公開著講學。
太原郡內隻要是個讀書人,麵對他都得起碼行個半師禮儀。
自然是不會在此期間,作出違背禮儀之事。
即使有著幾家在此段時間給家中老太爺過壽的,那也是盡量簡樸,不喧嘩。
從此處,當能看出王通逝世,在太原的影響力到底是有多大了。
走在大街上,蘇嘉也不好再說了,跟著沉默的走路。
王家在太原勢大,其祖宅卻不是在什麽好的地段,而是離著西門不遠處的一片房屋群最後麵。
但卻勝在清淨!
從正門進,兩邊掛著挽聯,又有著一群人在等候,其中有其他來吊唁的世家主事人,也有王家的主事者。
其中為首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皺紋滿麵,老態龍鍾,見到他們過來,向前兩步迎了上來:
“王瓊參見九皇子殿下,見過雀仙侯、秦將軍,三位能來我王家,使得鄙宅蓬蓽生輝啊!”
相較於王樹友,王瓊的態度無疑更使人如沐春風一般,臉上也是帶著笑容,不見傷感。
“老大人見外了,王師逝世,乃是天下的大事,治雖年少,但也知王師的功績和勤勉,此次來到河南道,自是要前來好好拜祭一番的!”
李治沒有說什麽客套話,和王通有多好的感情等,那種話純屬扯淡,反而讓人看低了。
還不如此時的直來直往。
說完,溫和的看向王瓊,這可是一尊老古董了,王通在王家這一代排行老二,而眼前的老者,便是王家的族長,也是王通的大兄。
和這樣的人玩心機,那就是在找虐了。
楊軒也是給予了應該的尊重,溫聲的說著:“應該的。”
以他的目測,這王瓊起碼有八十好幾,在古代絕對是高壽了,而且再看這天下前八十年的情況。
李唐立國二十五年,隋朝又隻有三十七年,再之前,就是北周和北魏了。
能經曆這麽多大風大浪還不死的人,即使是頭豬,也當有著大智慧。
何況王瓊作為世家子,自小接受的就是精英教育,這樣的人,以其智慧和謀略,楊軒也不敢小覷。
李治和楊軒兩人都這樣,秦懷玉就更不用說了,臉色泛紅,拱著手羞赧道:
“見過老大人!”
知道此時自己能被這位老人提到名字,是看在自己家世上,也是他父親的麵上。
他秦懷玉整個八經兒的仗沒有打過一次,能有何顏麵在這樣的老大人麵前自稱將軍?
王樹友看著自己大哥的態度,心中疑惑,隻能想著,等過會兒私底下再詢問一番了。
“好好,你們能來,通弟若泉下有知,必定也會欣喜的,請,請!”
王瓊高興的說著,在楊軒的身上不著痕跡的著重看了兩眼,擺著手,請眾人一一進入。
當然,能值得他請先進去的,也就兩人,一個是李治,一個便是楊軒,秦淮玉在兩人進去後,站立在原地沒動。
等到王瓊笑著看了一眼進去了,才跟著王氏族人一起進去。
一進入王府大門,展現給眾人一副普通府邸的模樣,走廊上掛著白條,又偶有來去端茶送水仆人,卻是步子不快,謹守禮儀。
見到眾人走過來,低眉順眼的站在旁邊等著,等到眾人走了過去,才繼續幹著自己的活,往另一個方向走去。
這些,都看得李治點頭讚歎。
世家和豪門的區別,其實本質就是在這治家上麵了,一個家學淵源,有了足夠的時間規範家中子弟和奴仆的一言一行。
而豪門,雖然目前看著也是有錢,有地,家中也有人做著大官,但在細微處,卻是一眼就能看出對方到底是世家還是豪門。
這些細微之處,也是世家若遭難,過了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後,能夠不斷卷土重來,東山再起,重臨世家行列的真正原因。
使得傳承不斷。
但豪門若是頃刻間遭難,除非說幸存的子弟非常出色,妥善經營,還會有著一番名聲留存。
大多都是時間不用快,最多三五年,所謂的影響力和痕跡,皆會被抹除得一幹二淨。
又有另外的豪門再次興起,代替前麵的豪門。
這也是曆朝曆代,豪門無數,但真正能算作世家的家族,卻是隻有那麽幾個的原因。
王瓊見到,麵容平靜,似是沒看到般,這是真正看做理所當然的了。
一個家族奉行禮儀數百年,這樣基本的禮貌獲得別人讚賞,已經不值得他平瀾無波的心境出現波動了。
略微後麵兩步的王樹友,雖然麵條也是寧靜,但在眼中卻難免有著一絲得意之色,世家,終究是世家。
不是一時靠著時局興起的家族能比的。
李治專心於讚歎王府內的規矩禮儀,所以不知兩人的神態變化,但作為旁觀者的楊軒,卻是看得一清二楚。
心中不置可否,暗中搖頭。
世家的傳承家風雖好,但若是一套規矩用上了數百年還一直沿用,把人鍛造成了同一個性子。
就意味著壓製了天性,磨滅了棱角。
這也是保守,腐朽的根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