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南非當警察> 2153 打個下手

2153 打個下手

  英軍加快撤離克里特島的時候,安東尼·瓊斯正在組織防禦。


  英國軍隊可以撤,南部非洲軍隊不能跑。


  要把克里特島戰役拖到一個月以上,不僅關係到國家聲譽,同時也關係到盟軍在1941年的計劃能不能順利展開,英國人正是因為有了南部非洲軍隊的加入,所以才如此肆無忌憚。


  英國人的態度很明確。


  我們大英帝國陸軍確實不行,既然你們南部非洲陸軍那麼強,那麼就由你們來頂住德國人的進攻。


  頂不住怎麼辦?

  那就大家一起倒霉嘛。


  安東尼·瓊斯不管英國人那邊戰況如何,要不要追究英國人的責任是羅克的事,安東尼·瓊斯的責任是完成任務。


  要把時間拖到一個月以上也不太容易。


  克里特島的地形複雜,河流南北走向,山脈東西分佈,利用山脈和河流組織防禦是最合理的。


  不過山脈和河流,同樣會給南部非洲的機械化部隊製造巨大障礙,這是一柄雙刃劍。


  從伊拉克利翁到蓬比亞,距離大約45公里,要給德國人一種再加一把勁,就可以把克里特島拿下來的感覺,不能讓德國人絕望,就要主動把伊拉克利翁讓給德國人。


  不過想把伊拉克利翁讓給德國人也不容易。


  畢竟之前第35師把德國傘兵和空降兵部隊打得太慘了。


  傘兵都已經被打到主動投降的地步,第35師如果主動放棄伊拉克利翁,那麼多半德國人會懷疑這又是一個陷阱。


  就跟克里特島戰役爆發之初,德國曾經短暫擁有克里特島的制空權一樣。


  「不,德國人不會懷疑的,畢竟我們已經失去了馬拉馬機場和雷西姆農,所以就算我們主動撤離,德國人也不會懷疑這是陷阱。」魯盛不擔心這個問題,英軍和希臘軍隊都已經一敗塗地,這就給了南部非洲主動撤退的理由。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整條防線如果有一點被突破,不及時填補的話就會造成整條防線的崩潰。


  現在形式很明顯,英軍和其他盟軍都已經開始撤離,南部非洲軍隊如果固守克里特島的話,那麼就將孤軍奮戰,這明顯對南部非洲軍隊很不利。


  當然安東尼·瓊斯不這麼認為。


  還是那句話,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如果說英軍在一戰期間的表現,還給南部非洲的將軍們留下一些希望的話。


  那麼英軍在二戰爆發后的表現——


  特別是在克里特島戰役爆發后的表現,徹底打破了南部非洲人對英國的幻想。


  德國人對克里特島的空降,伊拉克利翁是重點,空降到伊拉克利翁的傘兵和空降部隊最多。


  結果空降到伊拉克利翁的德國傘兵和空降兵,遭受到自從歐戰爆發以來的最慘重損失。


  馬拉馬機場和雷西姆農機場反倒一觸即潰,英軍別說反攻,甚至連最起碼的抵抗都沒有,就主動放棄了陣地,這實在讓人始料未及。


  現在安東尼·瓊斯倒覺得,仗打到現在,貌似沒有英國人,情況可能會更好。


  不過這多半也是英國人想傳遞給南部非洲人的信息。


  你看,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我們自己的部隊確實不能打,所以對抗德國人的重任,就交給你們南部非洲人了。


  「那麼我們的防禦就圍繞著伊拉克利翁到蓬比亞之間的平原地帶進行,這一地區也最有利於我們的裝甲部隊發揮實力。」安東尼·瓊斯不氣餒,這要感謝地中海戰區對克里特島不計成本的支持。


  還在克里特島堅持作戰的南部非洲軍隊共三個師,總兵力近五萬人,如果南部非洲軍隊下定決心堅守,德國人想奪走克里特島,除非派出三倍的兵力才有可能。


  這還得是純粹的德軍部隊。


  換成義大利人,再來三倍也沒用。


  三個師只有第35師是來自南部非洲本土的部隊,其他兩個師都是南部非洲聯盟部隊,純粹的輕步兵,裝備方面對德國人的優勢不大。


  不,在德國人將重武器送上克里特島之後,南部非洲聯盟部隊的裝備,甚至處於劣勢。


  安東尼·瓊斯手裡的王牌部隊,毫無疑問是那個唯一的裝甲團,這也是安東尼·瓊斯有信心完成任務的核心力量。


  英國人匆忙撤退的時候,亞瑟也沒閑著,不斷將物資送上克里特島的同時,又將一個航空兵大隊派上島,這個航空兵大隊現在就駐紮在蓬比亞。


  除了航空兵之外,塞普勒斯分艦隊在參與襲擊拉斯佩齊亞軍港之後,也將主要方向轉移到克里特島,德國人想往克里特島輸送兵力,難度將提高一個等級。


  「裝甲部隊還是不要用得太頻繁,我們得給德國人勝利的希望。」魯盛擔心把德國人嚇跑。


  萬一德國人感覺拿不下克里特島,全力以赴進攻俄羅斯,那麻煩可就大了。


  當然也沒多大,俄羅斯人的麻煩跟南部非洲沒關係,養虎為患最終都是要遭到反噬的。


  「伊拉克利翁周圍還有傘兵和空降部隊,他們會對我們的行動製造一些麻煩。」安東尼·瓊斯想把伊拉克利翁周圍的傘兵和空降部隊全部肅清。


  雖然要放棄伊拉克利翁,但是在哪之前,如果能給德國人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那自然也是極好的。


  「不用擔心,有伊拉克利翁的戰例在前,德國人以後對傘兵的使用會更加謹慎——」魯盛心情不錯,對德國人也有心情調侃:「——以後德國還有沒有傘兵這個編製都不好說。」


  確實是不好說。


  至少以後在面對南部非洲軍隊的時候,德國人應該不敢玩傘降了。


  話說南部非洲傘兵到現在還沒有出場呢。


  別著急,有他們出場的機會。


  隨著英軍的撤退,從24號開始,克里特島的戰鬥烈度驟然下降,盟軍和德國人都需要時間才能執行下一步行動。


  盟軍這邊因為英軍的潰敗已經出現裂痕,從此以後,南部非洲的將軍們再和英國人配合作戰的時候,都得多留個心眼,一不小心就會成為後衛部隊。


  德國人則是對南部非洲軍力有了更清醒的認識。


  應該說戰前德國人是比較樂觀的。


  畢竟南部非洲承平日久,上一次世界大戰中表現出色的南部非洲軍隊,還能不能保持戰鬥力是個大問題。


  現在德國人有了更清醒地認識。


  不過認識還不夠充分,畢竟在伊拉克利翁作戰中,南部非洲更多是憑藉優勢裝備欺負德國人,這並不能反映出南部非洲軍隊有多出色。


  說白了給德國人裝備優勢,德國人也能打出奇迹般的交換比。


  看看德國突襲波蘭的時候,波蘭輸的有多慘,就知道裝備的作用。


  和魯盛預料中的一樣,德國傘兵和空降部隊在伊拉克利翁的慘敗,是小鬍子難以接受的。


  自從歐戰爆發以來,戰無不勝的德軍,何嘗遭受過這麼慘痛的損失?

  士兵投降就算了。


  連將軍都投降,小鬍子恨死了施密茨,如果南部非洲把施密茨送回去,小鬍子會把施密茨大卸八塊。


  22號也被小鬍子認為是德軍的恥辱日。


  小鬍子的心氣多高的,歐戰爆發一年多,德國已經征服大半個歐洲,只剩下英國孤懸海外,戰無不勝的德軍肯定要用鐵和血洗刷這個恥辱啊,否則就會給大戰在即的德軍蒙上一層失敗的陰影。


  這才是讓小鬍子真正無法接受的。


  克里特島丁點大的地方,甚至希臘都沒被小鬍子放在心上。


  自從法國投降后,小鬍子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俄羅斯。


  憑藉德國的工業實力和科技能力,一旦德國擁有俄羅斯的人口和資源,那麼英國是不是投降,小鬍子都不會在乎,因為到時候無論是進還是退,德國都將立於不敗之地。


  想想俄羅斯的縱深。


  再想想俄羅斯的人口。


  再想想俄羅斯的資源——


  別說小鬍子,羅克都很羨慕。


  要洗刷南部非洲軍隊強加於德軍身上的恥辱,需要德軍親手擊敗南部非洲軍隊。


  南部非洲軍隊就在克里特島。


  從26號開始,德軍加大對克里特島的空襲力度,26號當天德國空軍向克里特島空域發起了12次大規模進攻,出動飛機近1500架次,雙方各有損傷。


  總的來說肯定是德國空軍損失的更嚴重一些。


  不過德國人根本不管不顧,瘋了一樣派出空軍襲擊克里特島,這給正在構築防禦陣地的南部非洲軍隊帶來嚴重影響。


  南部非洲軍隊對於防禦陣地的要求,跟英國人和法國人都不一樣。


  如果時間允許,南部非洲軍隊會使用大型工程機械,把防禦陣地打造的就跟馬其諾防線一樣。


  現在時間緊任務重,來不及細細雕琢,只能湊活著用。


  也不能說是湊活。


  有了上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南部非洲在防禦陣地上也早已完成了標準化操作。


  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南部非洲軍隊就使用可以連接在一起的鐵皮桶,迅速構築防禦陣地。


  現在鐵皮桶升級為鋼鐵結構的矩形箱,結構比鐵皮桶更牢固,防禦性更強,裡面裝上土之後,穿甲彈都打不透。


  將矩形箱側過來,還可以組建成指揮部或者野戰醫院,上面如果再鋪幾層圓木或者沙袋,那麼除非是被大口徑炮彈直接擊中,否則裡面的人安然無恙。


  矩形箱這玩意看起來很簡單,德國人就算看明白卻也學不了。


  原因很簡單,鑄造矩形箱需要大量的鋼鐵,全世界有這個能力的,估計除了南部非洲就只有美國。


  美國還沒有參戰呢,羅克現在除了天天盼著德國進攻俄羅斯,更盼著日本把美國拉下水。


  安東尼·瓊斯捨不得讓南部非洲人跟德國人拚命,對於聯盟部隊就沒什麼不捨得的。


  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因為元氣大傷,對南部非洲派往歐戰參戰的非洲人組成的部隊伸出橄欖枝,當時只要南部非洲人願意移民法國,馬上就可以獲得法國國籍。


  讓法國人沒想到的是,真正的南部非洲人,沒幾個留在法國。


  尤其是法國政府最想留下的南部非洲醫生,幾乎都選擇返回南部非洲,留下最多的是非洲人。


  現在世界大戰又起,南部非洲五個集團軍中都有大量非洲人組成的部隊。


  這些非洲士兵如果回到南部非洲聯盟,那麼多半就會成為不受控制的不穩定因素,所以——


  不能說,不能說。


  早在24號,第35師就奉命撤出伊拉克利翁,前往蓬比亞駐防。


  現在距離伊拉克利翁最近的,是隸屬於剛果共和國的第143師。


  這同樣是第143師第一次參戰。


  143師是歐戰爆發后才組建的,全師官兵15000人,軍官全部是由白人和華人組成,幾乎所有軍官都在正規軍事院校接受過完整培訓,士兵同樣接受了時間長達6個月的完整訓練,齊裝滿員。


  「35師可真幸運,他們在伊拉克利翁撈足了戰功,臟活累活卻都是我們做,聯盟部隊就是他娘的後娘養的——」143師師長陶赫對司令部的安排不太滿意,這區別對待的也太明顯了。


  「能撈到參戰的機會你就知足吧,想想老陳他們——」陶赫的參謀長於鴻同樣是華人。


  於鴻和陶赫同是尼亞薩蘭陸軍學院畢業,老陳是他們的同學,在第三集團軍服役。


  第三集團軍還在北非玩沙子呢。


  據說老陳的皮膚已經晒黑了兩個色號。


  「真希望德國人快點來,如果是義大利人最好——」陶赫浮想聯翩,如果是義大利人進攻,那麼第143師也可以像抓豬仔一樣抓俘虜。


  想想動不動就俘虜五英畝的士兵,一英畝的軍官,那場面多壯觀。


  「做夢,好事還能輪得到我們!」於鴻有覺悟,南部非洲聯盟部隊就是給南部非洲軍隊打下手的。


  當然在南部非洲軍隊中,聯盟部隊的地位,還是比英軍中的印度部隊高一點的。


  印度部隊才是真的打下手。


  而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輪到南部非洲聯盟部隊唱主角了。


  從26號一直等到31號,德軍終於姍姍來遲。


  這一次德國人終於學聰明了,沒有派出傘兵和空降部隊,而是擅長山地作戰的第五山地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