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重生南非當警察> 2089 柏培拉的援軍

2089 柏培拉的援軍

  此時的溫斯頓,正面臨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


  就在一天之前,比利時王國利奧波德三世,在沒有通知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的情況下,突然向德國投降,比利時軍隊現在已經停止抵抗。


  讓溫斯頓稍感安慰的是,利奧波德三世雖然投降,比利時政府並沒有投降。


  到29號,比利時已經全境淪陷,比利時政府在倫敦組建流亡政府。


  利奧波德三世投降后,比利時政府第一時間宣布和國王斷絕關係,聲稱比利時政府才是比利時唯一的合法政府,並保證比利時將繼續和盟軍並肩作戰。


  與此同時,利奧波德三世也通過廣播公開演講,聲稱「停戰」是為了更好的保護比利時人,利奧波德三世在廣播里承諾,會繼續為比利時人爭取更好的待遇。


  不得不說,小國寡民也有小國寡民的智慧。


  先不說利奧波德三世和比利時政府誰對誰錯。


  現在比利時政府在盟軍一方,利奧波德三世向德國投降,那麼最終不管是盟軍獲得最後的勝利,還是德國獲得最後的勝利,比利時都是勝利國。


  讓溫斯頓擔憂的不僅僅是比利時。


  挪威也一樣。


  鐮刀行動開始后,英法聯軍被迫從挪威撤離,挪威也已經全部淪陷,整個歐洲,現在還堅持做戰的只剩下法國。


  法國也危若累卵,巴黎隨時可能淪陷。


  對於溫斯頓來說,如何保證在法國本土全部淪陷之後,依然讓法國保留一定的作戰能力,才是溫斯頓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我們要從敦刻爾克儘可能撤走軍隊,保留有生力量,不僅僅是英國遠征軍,也包括法國人——」溫斯頓對「發電機行動」並不滿意,在已經撤離的軍隊中,法軍的比例太少,區別對待太明顯,這會給英法聯軍內部埋下嚴重隱患。


  「法國人的表現太糟糕了,我現在很懷疑法國人的戰鬥意志。」陸軍大臣安東尼·艾登來自諾森伯蘭郡著名的格雷家族,一戰期間曾奔赴法國作戰,獲得一枚十字勳章。


  艾登的哥哥和一個弟弟,均在日德蘭海戰中陣亡,戰後艾登為了實現當外交家的夢想而進入牛津大學基督學院,學習阿拉伯語和波斯語。


  此外艾登還精通俄語、法語、以及德語。


  「法蘭西還沒有投降——就演算法國政府投降,法蘭西也將戰鬥到底!」溫斯頓對法國有信心,必須對法國有信心。


  「我們需要南部非洲的支持,才能對抗德國人的攻擊行動。」空軍大臣阿奇博爾德·辛克萊焦頭爛額,自開戰以來,英國空軍損失慘重,還能升空作戰的飛機不到400架,其中還有大量性能落後的雙翼機。


  一直以來,英國對於空軍的支持嚴重不足,還記得一年15萬英鎊的經費嗎,才剛剛過去沒幾年。


  西班牙內戰結束后,英國政府才真正意識到空軍的作用,溫斯頓擔任空軍大臣期間,英國政府加大了對空軍的支持力度,可惜為時已晚。


  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有近2000架戰機,不過大部分型號老舊,能和德軍BF109抗衡的飛機並不多。


  溫斯頓擔任空軍大臣的時候,一度希望加強和南部非洲的合作,提高英國空軍的技術水平。


  這一計劃因為英國政府低下的效率,一直到歐戰爆發才開始執行,那時候溫斯頓已經轉任海軍大臣了。


  「放心,南部非洲很快就會參戰,我們絕不會孤軍奮戰。」溫斯頓表現的信心十足。


  南部非洲事實上已經參戰了。


  鐮刀行動開始后,義大利很快加入進來,向英屬索馬利亞發動進攻。


  英國政府此時根本無力向英屬索馬利亞提供幫助,甚至在德軍攻破馬斯河防線的時候,英國政府還將原本部署在埃及的六個營調回本土加強防禦,這導致英國在近東的力量更加衰弱。


  連六個營的兵力都要調,英國政府的艱難可見一斑。


  英屬索馬利亞,柏培拉也已經成為一座孤島。


  英國政府還是很重視柏培拉的,5月28號,柏培拉終於迎來一支援軍,不過這並沒有讓桑迪·傑里的心情有任何好轉。


  這支援軍來自印度,而且只有兩千人。


  英國向德國宣戰後,英聯邦國家也紛紛向德國宣戰。


  不過在動員速度上,英聯邦國家和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不可同日而語。


  一個顯著的事實,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澳新聯軍僅僅只用了三個月,就派出第一批軍隊赴歐參戰,最終赴歐作戰的部隊超過55萬人。


  這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爆發了八個月,澳大利亞也早早進行全國總動員,可是八個月過去了,澳大利亞只招募了3.5萬軍隊,而且缺少武器裝備,連基礎的訓練工作都沒有完成。


  上一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只有550萬人,尚且能組建55萬人的遠征軍。


  現在澳大利亞人口超過一千萬。


  印度也一樣。


  上一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派出200萬遠征軍赴歐作戰。


  雖然在整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中,印度軍隊鮮有表現機會,不過印度人的態度是好的,為了支援大英帝國,印度在一戰期間至少餓死了2000萬人。


  在上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英國許諾戰後會提高印度地位。


  這一承諾在戰後並沒有兌現。


  所以印度現在能派出兩千人已經不錯了。


  當然桑迪·傑里也別想指望印度人發揮多大的作用,這支印度部隊的指揮官喬納森·薩里中校也是這麼認為。


  「印度人挖戰壕還行,讓他們和義大利人作戰,恐怕會一觸即潰。」喬納森·薩里長期在印度服役,對於印度人知根知底。


  印度人的嘴炮能力無人能及。


  實際能力就只有天知道。


  真的是天知道。


  連印度人自己都不能認清自己。


  「你指的是這樣挖戰壕嗎?」桑迪·傑里無語。


  在傑里和薩裡面前,幾十名印度士兵正在挖戰壕。


  南部非洲對於戰壕是有嚴格要求的,交通壕、散兵坑、防空洞、戰地醫院、指揮中心一應俱全。


  印度士兵挖戰壕讓人一言難盡。


  不止是挖戰壕,印度人不管做什麼,都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表面上看,印度士兵也在埋頭苦幹,賣力工作。


  仔細觀察就發現,印度人的工作效率都不用跟南部非洲人比,跟非洲人相比,差距都不止一點點。


  傑里和薩裡面前的這名印度士兵,已經揮汗如雨幹了十分鐘,挖出的坑卻連種棵樹都做不到,這要是放在南部非洲軍中,女兵的效率都比這個高。


  「混蛋,這幫傢伙當著我的面都敢偷懶!」薩里臉上掛不住,抬手叫來一位少校,命令少校去處理。


  少校見慣不怪,抬手叫來一名上尉。


  上尉叫來一名少尉。


  少尉叫來一名軍士長。


  軍士長看膚色應該是印度人。


  這位軍士長還想叫人,然後看到旁邊瞪大眼睛虎視眈眈的中校、少校、上尉、少尉,去旁邊找了一根棍子,回來劈頭蓋臉就開始抽。


  尼瑪啊!

  桑迪·傑里簡直眼界大開。


  等到中午吃飯的時候,剛剛還有氣無力的印度士兵頓時生龍活虎。


  南部非洲軍方的後勤標準一向非常高,雞魚肉蛋加飯後水果,咖啡什麼的都是敞開了供應,軍官還能享受到可樂和冰激凌,這玩意兒在印度可不常見。


  印度人吃飯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子,用手團吧團吧捏成團就往嘴裡塞,桑迪·傑里注意到,幾乎沒有印度士兵在吃飯之前洗手——


  呃——


  印度人上廁所也不用廁紙,都是用手——


  雖然知道不是同一個手,可這尼瑪也足夠讓人噁心了。


  「這些印度士兵一直這樣嗎?」傑里很好奇。


  「這已經是精挑細選的結果了——」薩里心有戚戚,肯定還有更不堪的,估計拿不出手。


  軍官們吃飯是在帳篷里,眼不見心不煩,看薩里的樣子估計是早就習慣了。


  傑里不習慣。


  午飯之後,傑里走出帳篷。


  帳篷外面一片狼藉,地上到處是隨地丟棄的食物,啃了一半的蘋果,完整的魚塊,一口都沒動的米飯,傑里甚至看到一個完整的雞腿。


  「印度人有很多奇怪的習俗,有些人不吃牛肉,有些人不吃魚——」薩里自己都無法自圓其說,沒聽說不吃雞肉的。


  就算不吃。


  你別拿啊!


  拿了不吃隨意丟棄這算什麼?

  真就不要錢隨意造唄。


  「先生,我們的餐具丟了很多——」白大褂的廚師很氣憤,這種事一起從來沒有發生過。


  南部非洲軍方的餐具,全部都是不鏽鋼製成的。


  1940年,不鏽鋼餐具還是值點錢的。


  「丟了多少?」傑里現在越來越佩服薩里。


  「這尼瑪200個人,只收回了26個餐盤,這幫混蛋認為餐盤都是送給他們的,找他們要都不給——」廚師很生氣,沒見過這麼貪財的。


  保護傘公司的雇傭兵就算再刮地皮,那也除非是金質或者銀質的餐具,雇傭兵們才看得上眼。


  這算什麼?

  「你們以前是怎麼處理的?」傑里詢問薩里,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呵呵,簡單,看我的——」薩里胸有成竹,小問題毛毛雨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