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 戰俘營
時間來到1918年,戰爭已經結束了半年,巴黎和會缺還在談判中。
以英、法、美三國為首的協約國先後三次向德國代表團提交《和平協定草案》,但都因為條件太過苛刻被德國代表團拒絕。
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代表團手中的籌碼越來越少,協約國做出的讓步也越來越少,法國比利時已經開始站后重建,德國國內卻還是滿目瘡痍。
南部非洲遠征軍撤出歐洲之後,將世界大戰期間俘獲的近45萬德軍戰俘全部移交給還在法國的英軍部隊管理,最高峰時期,協約國戰俘營中關押的德軍戰俘超過195萬人,這其中不僅僅包括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西線的軍人,還有德軍放下武器之後,從其他地方被送到戰俘營內的德軍。
195萬人,如果全部交給南部非洲遠征軍管理,是巨大的人力資源,但是交給協約國管理就是巨大的負擔。
195萬人的吃喝拉撒睡,對於現在協約國的管理水平來說簡直就是災難。
為了更好地對戰俘進行管理,協約國將所有德軍戰俘都送到萊茵河畔進行關押,在350公里長的萊茵河沿岸,密密麻麻的分佈著接近200個戰俘營,此時英國遠征軍已經解散,法軍部隊也大量裁撤,只有美國還有充足的兵力,所以主要是由美軍部隊對戰俘營進行管理。
美軍部隊對戰俘營的管理方式非常粗暴,通常美軍部隊會用鐵絲網在萊茵河沿岸的任意地區圈出一塊地,這就是美軍部隊為俘虜準備的戰俘營。
需要註明的是,鐵絲網內通常沒有建築物,也沒有帳篷,更沒有醫護人員,每個戰俘營內只有一道深溝作為廁所,近萬人就像羊群一樣被關押其中。
通常情況下,俘虜在來到戰俘營的前三天內,得不到任何生活物資,包括供水在內。
連基本的供水都沒有,乾淨的飲用水就想都別想,傷員也得不到有效照顧,世界大戰後期,德軍的物資供應並不充分,很多德軍營養不良,所以身體不健康的德軍戰俘,往往會在剛剛被送進戰俘營的幾天內就悲慘死去。
即便能撐過去剛剛進入戰俘營的前幾天,戰俘的悲慘命運也剛剛開始。
美軍部隊為戰俘提供的食物可不是南部非洲生產的高檔罐頭,而是美國國內的生產的雞蛋粉、奶粉、餅乾、巧克力、咖啡等等。
這些食物都需要大量的飲用水配合,才能被身體充分吸收,在飲水供應受到嚴格控制的情況下,這樣的食品迅速地吸幹了戰俘的體內水分,許多人出現嚴重的便秘。
即便是這樣的食物,俘虜們也得不到充分供應,正常人要維持生命每天需要大約1200卡路里的熱量供應,勞動的人則需要2000-3000卡路里,而戰俘營里的戰俘們每天得到的食物只能提供大約400-900卡路里熱量,根本無法滿足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
在俘虜進入戰俘營之後,美軍並沒有為俘虜提供合適的居住地,連最簡陋的帳篷都沒有,戰俘營內的人均佔地面積大約3到5平方米,幾個連續的雨天之後,戰俘營內就變成一個大泥潭,沒有合適工具的戰俘們只能自己動手改善住宿條件,他們利用餐具和罐頭盒做鏟子來挖掘地洞,把食品包裝箱的紙板當作建築材料,一點一點地從地上挖出能為自己遮風擋雨的地洞。
這些地洞通常在地表以下1.5米到2米處,洞口寬約半米,缺少支撐的小地洞在夜間下雨時極為危險,經常因滲水而坍塌,很多戰俘被活埋在洞里,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德軍戰俘因此死去,也沒有人進行過相關統計,更沒有人試圖把那些被埋在地洞里的死者挖出來。
活著的人尚且自顧不暇,根本無法對同伴提供足夠的幫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冬天之後,戰俘營內的條件並沒有得到任何改善。
俘虜們依然住在他們親手挖出來的地洞里,每天得到的食物還是只有那麼可憐的一點點,冬天來了,俘虜們沒有禦寒衣物,只能向老鼠一樣躲在地洞里艱難度日。
就在這時候,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大流感捲土重來,戰俘營內缺少基本的防禦物資,大量戰俘成片成片的病倒,高峰時期每天運走的屍體超過150具。
「所以現在的情況是,沒有人知道萊茵河畔的戰俘營里發生了什麼,德國政府正在和協約國談判,沒有能力為戰俘提供幫助,只要《和平談判》一天不簽字,德國和協約國就處於戰爭狀態,戰俘營內正在發生的悲劇就不會結束。」作為救濟和復興署署長,小斯對戰俘營內的情況了解的比較充分。
「這並不奇怪,美國人在這方面有傳統,看看他們是怎麼對待印第安人的,就知道美國這個國家的底線有多低。」羅克一點都不意外,兩世為人,羅克知道的那些有關美國人的黑料,再寫300萬字都寫不完。
「有意思的是美軍宣稱,他們對戰俘營實施了人道主義管理,戰俘營內的俘虜死亡數字和德國的正常水平差不多,真是毫無底線。」小斯現在也認識到了美國人的真面目,不過這些事不能說,畢竟美國也是協約國成員,而且美國和大英帝國的關係——
唉,一言難盡!
「差不多?」羅克嚴重懷疑,這要是能差不多才是見了鬼,世界大戰結束後有195萬俘虜被關進戰俘營,到底死了多少人統計一下就知道了,就算協約國不統計,德國政府總會統計的吧。
「美國人是這樣說的,要知道他們也會將一部分戰俘釋放回家,但是具體放了多少人回家,又有多少人被埋在萊茵河畔,恐怕誰都不知道真實情況。」小斯不樂觀,現在美國聲稱戰俘營內還有大約150萬戰俘,確實是有一部分戰俘是被釋放回家,但是具體數字誰都不清楚。
就連現在的德國政府,恐怕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世界大戰期間的德軍士兵戰死,多少人回到家鄉,又有多少人失蹤。
畢竟德意志帝國已經覆滅了,世界大戰後剛剛成立的魏瑪政府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現在《和平協議》還沒有簽字,魏瑪政府甚至沒有得到協約國的承認,這種情況下,魏瑪政府的效率可想而知。
羅克也頭疼,早知道南部非洲遠征軍撤離的時候,羅克就直接將所有被南部非洲遠征軍控制的戰俘全部釋放,這樣至少能減少一些悲劇的發生。
別忘了英國政府現在對於德國的問題上,態度是極為曖昧的。
英國一方面希望能從德國得到更多賠償,另一方面又不希望過分削弱德國,所以站在英國的立場上,是希望那些德軍戰俘能儘快回到家鄉的。
而對於法國政府來說,戰俘營內的一百多萬戰俘,代表著一百多萬青壯年勞動力,法國政府估計希望那些戰俘全部死在戰俘營內,這樣德國未來就將永遠失去發動戰爭的能力。
「你們救濟和復興署都是做了什麼?」羅克對小斯的工作很感興趣,這個工作其實換成羅克來做會更合適,但是以羅克在世界大戰結束時的身份,明顯不可能擔任這樣的職務。
說白了就是救濟和復興署署長這個職務太低了,配不上羅克的身份。
「你剛剛說了,救濟,復興——」小斯翻白眼,羅克這是在質疑小斯的工作內容。
「怎麼復興?」羅克的目的肯定不是嘲笑小斯,為南部非洲的企業尋找更多的機會,才是羅克的最終目的。
這裡的「救濟」不是慈善,所需的物資都是要英國政府和法國政府出錢購買的,德國當然也一樣,沒有錢就拿東西換,德國雖然成立沒有多少年,但是德國的那些容克貴族卻已經存在了數百年,從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以後,德國也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場重要戰爭,所以德國的底蘊還是有的。
至於「復興」,這個部分的內容就比較複雜了,羅克比較感興趣的是戰後重建這部分,南部非洲可以提供建築材料,可以提供人力資源,可以提供重建需要的資金,這些都是歐洲亟需的。
不僅僅是德國亟需,英國和法國、比利時、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都一樣亟需,可以說世界大戰的參戰國除了美國之外,就連獲利豐厚幾乎沒有付出多少代價的日本都需要外部資金投資。
沒誰嫌錢多。
「我有一個計劃,需要你和亨利、西德尼,以及我們所有人的參與,怎麼樣,有興趣嗎?」小斯指揮作戰不行,商業投資還是很有眼光的,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抱緊羅克的大腿。
曾經小斯才是羅克的大腿,這才過了十幾年,羅克就成了小斯的大腿,真是滄海桑田風雲變幻。
「當然,說來聽聽。」羅克就是南部非洲實力最強大的資本代表,這樣的事情肯定少不了羅克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