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
(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
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
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因有土德之瑞,故號。
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
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製音律……
《史記·五帝本紀》載:“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敏,成而聰明。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幹戈,以征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誌。
……
誕辰相傳是農曆三月初三,即位據說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時20歲,據此推算出生於公元前2717年。
相傳一生下來,就顯得異常的神靈。
生下沒多久,便能說話。
到了15歲,已經無所不通了。
公元前2697年,20歲的繼承了有熊國君的王位。
在成為氏族首領之後,有熊氏的勢力得到迅速發展,並形成一個獨立的部落。
部落在從姬水向東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了神農以來的農業生產經驗,將原始農業發展到高度繁榮階段,使本部落迅速發展壯大。
因他發明了軒冕,故稱之為軒轅。
……
炎帝神農氏管治後期,中原各部族互相攻伐,戰亂不止。
便乘時而起,打敗不同的部族,其餘部族的首領亦紛紛歸附,於是形成炎帝、、蚩尤部族鼎足而立的局麵。
居中原。
炎帝在西方,居太行山以西。
蚩尤是九黎君主,居東方。
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遊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走,向求救。
在三年中與蚩尤打了九仗,都未能獲勝。最後集結在涿鹿上與蚩尤決戰,戰鬥十分激烈。
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終於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統一了中原各部落。
建都在涿鹿。
戰後,率兵進入九黎地區,隨即在泰山之巔,會合天下諸部落,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儀式,告祭天地。
突然,天上顯現大蚓大螻,色尚黃,於是他以土德稱王,土色為黃,故稱作。
即位於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這一年作為道曆元年。
奠定天下後,製定國家的職官製度,如以雲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稱青雲,管軍事的稱縉雲,又設置了左右大監,負責監督天下諸部落。
風後、力牧、常先、大鴻被任命為治民的大臣。
他又經常封祭山川鬼神。他以神蓍推算和製定了曆法。
軒轅的功績之一是“藝五種”。
“五種”,是指“黍、稷、菽、麥、稻”五穀。
按古史傳說神農氏僅能種植黍、稷,而則能種植多種糧食作物,表明使當時的原始農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後來,在以為祖先的姬姓部落裏就出現了一個農業方麵成績卓著的領袖——棄。
傳說他是周人的祖先,被尊為後稷。他能認識不同土壤,並懂得拔去雜草,還知道挑選良種。
……
中國史前農耕聚落分布呈現出沿小河而居的特點。它反映出早期農業在水的利用方麵對於河流的依賴,依據考古發現,水井最初出現在河姆渡遺址第1—2層相當於鬆澤文化下層的時期,其14C測定的年代距今約5700年。
這裏是長江三角洲水位較高的沼澤地帶,無需深挖即容易見水,這裏首先發明井不足為奇。
而水位較低的黃河流域,開鑿水井難度較大,而水井對於農業的意義遠非長江三角洲的水井可堪比擬。
但大約到距今5000—4000年的時候,黃河流域的龍山時期文化遺址普遍發現有水井,它表明水井在黃河流域的經濟生活中已發生了顯著的效用。
如河南洛陽矬李遺址和河南湯陰白營遺址發現的古井,距今約四千多年,基本上與時代相符。
時代農業生產的發展還規定了中國文化後來發展的基本方向,形成建立在農業文明基礎上的獨特的中華文明。
……
神話傳說,晚年,發明了鼎。
當第一個鼎被鑄造出來時,天上突然飛下來一條龍,那條龍有著威武的眼睛和長長的、閃著銀光的龍須,整個龍身透著金光,降臨時好像帶來萬匹的金鍛,籠罩了整個天空。
和大臣都很吃驚,那隻龍慢慢靠近,眼神變得十分溫和,忽然開口對說:“天帝非常高興看到你促使中國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來帶你升天去覲見天帝。”
一聽,點了點頭,就跨上龍背,並且對群臣說:“天帝要召見我了,你們多保重,再會了。”
“請讓我們追隨您去吧!”
大臣們說完,就一湧而上,希望爬上龍背,隨一起走。
可是那隻龍卻扭動身軀,把那些人都摔了下來。
黃龍帶著快速飛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雲霧中了。
群臣沒有辦法,隻好眼睜睜的看著升天而去。。
一位大臣看著天空,若有所思地說著:“並不是每個人都上得去的啊!隻有像那樣偉大的人,才有資格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