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道尊青雲子> 了解這個世界

了解這個世界

  寧雨昔和青雲子終於回到了家中,這是一個三室兩廳的公寓,在靈州這寸土寸金的地方這樣的房子已經很值錢了,可以猜的到寧雨昔的父母應該很富有,不過,這不是重點。


  寧雨昔:“青雲你先到沙發上休息一下,我去給你倒杯水。”葉青雲伸手拉住了她,讓她坐到沙發上,她表情有點羞澀,卻沒有強行繒開左手,白衣少年道:“我不渴,不需要喝水,你先告訴我這到底是什麽世界,為什麽我從來沒見過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奇怪東西?”


  寧雨昔見怪不怪,心裏已經把他當成外星人了,何況這個外星人一樣的白衣少年是那麽的仙風道骨,尤其是血紅色的三千青絲增添了更多妖魅氣息,他還有著一雙藍寶石一樣充滿的誘惑眼睛,簡直讓她著迷……


  隻能去書房裏拿來了許多曆史類書籍,白衣少年打開這些曆史書,越看越入迷,“雨昔,你去休息吧,我今晚上就看這些書來消磨時間,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嗯,了不起,真是偉大的智慧創造偉大的發明……”


  工業革命(heIndusrialRevlui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曆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誌,因此曆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heAgefa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係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傳統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生的主要原因就是18世紀時英國的工場手工業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這就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但是,為何工業革命率先發生在了英國而非歐洲大陸國家或是亞洲國家?學者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點,主要內容如下:


  1政治前提:英國較早地確立了君主立憲製度,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日益加強;更加進步的政治製度為英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國內外環境,進入18世紀以後英國本土沒有出現過較大規模的戰亂。


  農業進步:英國在17-18世紀基本完成了農業革命,具體表現為:輪作製的推廣、生產工具的進步、新作物的耕種以及肥料的使用等。通過圈地運動,地主獲得了大量成塊的土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則向城鎮轉移,或是為資本主義農業服務,進而擴大了國內市場。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農奴製度早在中世紀晚期就已基本絕跡,英國農業社會的發展受到封建殘餘的阻礙相比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和地區(西班牙、德意誌)更。英國農業產量提高,農產品價格下降,這也就意味著英國人可以通過較低的消費獲取較多的生活資料。


  較高的工資水平:首先,受到14世紀的瘟疫、饑荒的影響,英國的人口在中世紀後期跌至了低穀。在直到18世紀中葉的00多年時間裏,英國人口經曆了長時間的緩慢增長,勞動力數量並不充裕。同時,英國農業社會的基本特征也進一步限製了手工工人的數量,在新的政治製度建立之前,即使是圈地運動的出現,也並不能改變英國工業勞動力成本高這一現實。英國勞動力成本高決定了英國工人的工資相較歐洲大陸國家更高,在這種情況下,為大規模提高生產率滿足市場,研發先進的生產工具勢在必行。由於前文所述,受到農業革命的影響,勞動者可以享受到更低的生活成本,進而過上更加體麵舒適的生活,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產技術研發當中。


  4工廠手工勞動時積累的經驗和生產技術的進步,由於英國較早地廢除了行會製度,城鎮手工業的發展不受地方行會勢力的限製,具有更加自由的環境。


  5資產階級政府對發明創造的支持與獎勵調動了勞動生產者的生產發明積極性,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發生與發展。


  6商業革命使得英國商人更加富裕,同時英國殖民擴張為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和豐富的原料,此外英國殖民地印度不僅擁有豐富的紡織經驗,同時與印度棉布競爭也成為了推動英國紡織業改進生產工具的動力之一。此外英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艦來保護海外貿易的安全和市場秩序。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炭、鋼鐵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三項主要因素。


  伴隨蒸汽機的發明和改進,工廠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賴人力與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機發明後被機械化生產取代。工業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所不可比擬的巨大變革,其影響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對推動人類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類推向了嶄新的“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麵貌發生了翻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係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帶來了工業汙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


  19世紀下半葉——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麵,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係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係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電器開始用於代替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相繼問世,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科學技術應用於工業生產的另一項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新和使用。


  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80年代德國人卡爾·弗裏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生產。


  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電話,90年代意大利人馬可尼試驗無線電報取得了成功,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係進一步加強。


  ……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後科技領域裏的又一次重大飛躍。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製技術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麵也在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既是由於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的形成,也是由於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對高科技迫切需要的結果。


  第三次技術革命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領域的重大革命。空間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是這次技術革命的一大成果。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開創了空間技術發展的新紀元,也極大地刺激了美國,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又在1961年乘坐飛船率先進入太空。


  美國不甘落後,開始了60年代規模龐大的登月計劃,終於在1969年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70年代以來,空間活動由近地空間為主轉向飛出太陽係。


  1981年4月1日,美國第一個可以連續使用的哥倫比亞航飛機試飛成功,並於後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飛船、飛機等種特性,是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195年~1964年間,英國、法國和中國相繼試製核武器成功。原子能的技術首先被應用於軍事領域。


  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利用和發展是另一重大突破。40年代後期的電子管計算機為第一代計算機。1959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在100萬次以上。1964年達到00萬次。


  60年代中期,出現許多電子元件和電子線路集中在很的麵積或體積上的集成電路,每秒運算達千萬次,它適應一般數據處理和工業控製的需要,使用方便。


  70年代發展為第四代大規模集成電路,1978年的計算機每秒可運算15億次。80年代發展為智能計算機。90年代出現光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等。


  從1980年開始,微型計算機迅速發展。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科技手段現代化和國防技術現代化,也推動了情報信息的自動化。


  以全球互聯網絡為標誌的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縮短人類交往的距離。同時,合成材料的發展、遺傳工程的誕生和信息論、係統論和控製論的發展,也是這次技術革命的結晶。


  當今的國際競爭主要是以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


  ……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