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論2

  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聖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矣,而主靜。無欲故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此言聖人全動靜之德,而常本之於靜也。蓋人稟陰陽五行之秀氣以生,而聖人之生,又得其秀之秀者。是以其行之也中,其處之也正,其發之也仁,其裁之也義。 蓋一動一靜,莫不有以全夫太極之道,而無所虧焉,則向之所謂欲動情勝、利害相攻者,於此乎定矣。然靜者誠之複,而性之真也。茍非此心寂然無欲而靜,則又何以酬酢事物之變,而一下之動哉! 故聖人中正仁義,動靜周流,而其動也必主乎靜。此其所以成位乎中,而地日月、四時鬼神,有所不能違也。蓋必體立、而後用有以行,若程子論乾坤動靜,而曰:“不專一則不能直遂,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亦此意爾。 君子修之吉,人悖之凶聖人太極之全體,一動一靜,無適而非中正仁義之極,蓋不假修為而自然也。未至此而修之,君子之所以吉也;不知此而悖之,人之所以凶也。修之悖之,亦在乎敬肆之閑而已矣。敬則欲寡而理明,寡之又寡,以至於無,則靜虛動直,而聖可學矣。 故曰:“立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陰陽成象,道之所以立也;剛柔成質,地道之所以立也;仁義成德,人道之所以立也。 道一而已,隨事著見,故有三才之別,而於其中又各有體用之分焉,其實則一太極也。陽也,剛也,仁也,物之始也;陰也,柔也,義也,物之終也。能原其始,而知所以生,則反其終而知所以死矣。 此地之閑,綱紀造化,流行古今,不言之妙。聖人作易,其大意蓋不出此,故引之以證其。。 大哉易也,斯其至矣!易之書,廣大悉備,然語其至極,則此圖盡之。其指豈不深哉!抑嚐聞之,程子昆弟之學於周子也,周子手是圖以授之。程子之言性與道,多出於此。然卒未嚐明以此圖示人,是則必有微意焉。學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