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學

  病毒影響了人類福祉的發展,它們每時每刻都影響著大約10億人的生存。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生物技術迅猛發展,病毒也毋庸置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花病毒曾經是人類最凶猛的殺手,但花現在是全球少數幾種被徹底根除的疾病之一。而艾滋病毒等新病毒,則相繼給人類帶來新的威脅和挑戰。


  病毒肉眼不可見,卻在地球生態係統中非常活躍。它們把DNA從一個物種搬運到另一個物種,為生物演化提供了新的遺傳材料。病毒也對大量生命體的生存進行了調節,從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動物,無一不受到它們的影響。病毒的作用不僅限於生物,它們還會影響地球的氣候、土壤、海洋和淡水。放眼演化的曆程,不管哪一種動物、植物或微生物,它們的演化都離不開這些微卻威力無邊的病毒。這些病毒和我們共同擁有這個星球。


  曾經僅在非洲偏遠地區規模爆發的【埃博拉病毒】,突然造成了弗裏敦和科納克裏等城市的大規模疫情,並首次擴散到其他大陸。包括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在內的新病毒,感染範圍也從動物跨越到了人類。但與此同時,科學家也紛紛找到了利用病毒多樣性來為人類自己造福的方法。


  距離墨西哥奇瓦瓦州東南80公裏的沙漠裏,有一條寸草不生的山脈,名叫奈卡山脈。000年,幾位礦工在山底錯綜複雜的地下洞穴中作業。當他們挖到00米深的時候,一個奇異的世界豁然展現在他們眼前。這個空間大概9米寬,將近0米長,洞頂、四壁、地麵,都排布著光滑透亮的石膏晶體。有礦物晶體的洞穴並不少見,但奈卡“水晶洞”與眾不同。洞裏的晶體都有著驚人的體量,長度都在10米以上,最沉的有55噸重這些晶體可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用在項鏈上的水晶,而是像山一樣大,人都能往上爬。


  山洞被發現以來,已經有不少科學家得到許可進入這個神奇的水晶洞,格拉納達大學的地質學家胡安·曼努埃爾·加西亞—魯伊斯(JuananuelGaria-Ruiz)就是其中的一位。基於自己的研究,他確定了這些晶體的年代,它們是在600萬年之前,火山活動造就奈卡山脈的同時形成的。那時山體中出現了一些空洞,裏麵充滿了含有礦物質的熱水。火山岩漿不斷釋放熱量,把水維持在灼熱的58攝氏度,這個溫度是礦物析出、形成晶體的理想溫度。山洞裏的水就這樣在幾十萬年間神奇地維持在這個完美的溫度,讓晶體能長成今的龐然大物。


  009年,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柯蒂斯·薩特爾(urisSule)到訪水晶洞。他和同事從洞穴的水窪裏舀了一些水,帶回實驗室分析。如果你知道薩特爾的研究領域,一定會覺得他去分析洞裏的水簡直是莫名其妙。薩特爾的學術研究和晶體、礦物,甚至和任何石頭都扯不上半點關係。他研究的是病毒。


  水晶洞裏從來也沒有人,又不會感染什麽病毒,事實上,洞裏甚至連一條魚也找不到。這個神奇的洞穴在幾千萬年間一直與世隔絕,仿佛是生物圈外一個獨立的存在。然而,薩特爾的那次拜訪的確不虛此行。他把從水晶洞裏帶回的水放在顯微鏡下,大片大片的病毒展現在他眼前,每滴水裏都足有億個病毒。


  同年,科學家達娜·威爾納(Danaillner)也開展了她自己的病毒探尋之旅。不過這一次她沒有去什麽洞穴,而是“潛入”了人體。威爾納和同事從人的痰裏分離出了一些DNA片段。他們把這些DNA片段同在線數據庫裏的上百萬個現有序列進行了比對。當然,片段中大部分DNA來自人體,但同時也有相當數量來自病毒。


  在此之前,科學家一直認為,健康人的肺裏是沒有病毒或細菌的。但威爾納發現,人的肺裏平均駐紮了174種之多的病毒,其中隻有10%是已發現病毒的近親,另外90%就和水晶洞裏躲藏的病毒一樣陌生。


  病毒世界向科學家打開了大門。從深深的地下,到撒哈拉沙漠的沙裏,再到南極冰蓋之下1英裏深藏的湖水中——新發現的病毒無處不在,數量之巨令科學家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逐一仔細研究。還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幾千年來,我們對病毒的全部了解隻是它們會讓人得病,甚至取人性命。而直到現在,我們盡管看到了病毒對人的影響,卻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做到的。


  經曆幾個世紀,“病毒”這個詞逐漸呈現出另一層含義,它可以指代任何有傳染性的物質,比如傷口流出的膿液,或者能神秘地通過空氣傳播的物質,甚至有的“病毒”能滲透在紙張內部,隻要用手指頭摸一下就會染病。


  病毒並不僅僅是由蛋白質構成的,事實上,蛋白質占了病毒組成的95%,另外5%是另一種神奇的長條狀分子,也就是核酸。在很多年以後,科學家會發現,核酸就是構成基因的物質,也正是在核酸的指導下,細胞才得以合成蛋白質和其他分子。我們人類的細胞,把基因的信息存儲在雙鏈核酸裏,它們的全名叫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許多病毒的基因也是基於DNA的,但同時也有很多病毒,利用的是單鏈的核酸,也就是核糖核酸,簡稱RNA,前麵提到的煙草花葉病毒就是這樣的病毒。


  在隨後的數十年裏,家繼續深入地“拆解”病毒,希望全麵了解它們的分子構成。科學家發現,病毒和人體細胞裏都有核酸和蛋白質,但二者有很多區別。人的細胞內塞滿了上百萬不同種類的分子,細胞利用這些分子來感知環境,在環境中爬來爬去,把營養物質吞噬進去,然後生長,最終決定自己究竟要一分為二,還是要為了細胞同伴的利益而舍棄自己的生命。病毒通常比細胞要簡單得多,絕大多數病毒隻是蛋白外殼包裹著幾個基因而已。


  家逐漸發現,盡管病毒的遺傳信息量非常,但它們仍然可以通過劫持其他生命體來自我複製。病毒把自己的基因和蛋白質注入宿主細胞,把它變成幫自己複製的“代工廠”。一粒的病毒進入一個細胞,一之內,就有可能產出上千個病毒。


  0世紀50年代,家已經掌握了關於病毒的基本信息,但他們遠遠沒有滿足,畢竟我們連病毒是通過哪些途徑讓人得病都還沒搞清楚。**瘤病毒為什麽能讓兔子長出角來,為什麽它們到了人體內,又能引發全球每年數十萬例宮頸癌?為什麽有的病毒對人致命,但另一些卻相對無害?病毒如何攻克宿主的防禦係統,它們怎麽能演化得比地球上任何別的物種都快……。


  對這些問題,當時科學家都還沒有思路。在那個時候,他們還不知道一種日後會被命名為HIV的病毒,已經從黑猩猩和大猩猩蔓延到我們人類身上,而三十年後,這種病毒會變成人類曆史上最凶殘的殺手之一。家還無法想象地球上存在的病毒數量之巨,他們更猜不到,地球上生命的基因多樣性,很大一部分就蘊藏在病毒之中。他們不知道,我們呼吸的氧氣很大一部分是在病毒的幫助下生產出來的,連我們所在的這顆星球的溫度,都和病毒的活動息息相關。他們當然想象不到,人類基因組的一部分就來自感染了我們遠古祖先的上千種病毒,甚至今地球上的生命,都可能是在四十億年前從病毒起源的。


  如今的科學家都知道這些事了,更準確地,他們都聽過這些法。他們認識到,從遙遠的水晶洞到我們人類身體內部,地球就是一顆病毒星球。盡管科學家的認識還非常粗淺,但至少他們的探索已經開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