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禪
道教崇尚男女平等,無論是道教的神仙還是修行之人,都有大量的女性角色。道教女神仙有後土娘娘、鬥姆元君、太陰元君等,女道士有魏華存、孫不二、曹文逸等等。 道教是一個注重師承的宗教,沒有師父就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這樣道教就有了輩分的傳承。 由於道教的門派眾多,兩大派係正一派和全真派其下分為許多的支脈。在拜師到某一門派時,不是根據年齡大論資排輩的,而是以入門早晚區分大。 隋唐前後道士,習慣上男稱道士、黃冠;女稱女冠、女真。而後至今道教將男道士稱為乾道,將女道士稱為坤道。 另外要的是,女道長不可以稱為“道姑”,古代封建社會所謂的三姑六婆是對女道士的一種歧視。 羅大醮是道教最為隆重的齋醮科儀之一,羅,即大羅,是道教三十六重的最高重;醮是一種祭祀儀式,自唐代以後,齋和醮才較普遍地連用,用來指稱道教儀禮。 道教舉行羅大醮一是一護國佑民,二是延壽度亡,三是消災禳禍,四祈福謝恩。 根據規模大的不同,道教除了羅大醮還有普大醮和周大醮等,在齋醮儀式上會供奉不同的神位,據道經規定,普大醮應供奉600個醮位(即神位),周大醮供奉400個醮位,羅大醮供奉100個醮位。 很多人認為道士既然出家修行,就應該遠離紅塵之事,不會結婚。 道教根據修行的方法不同分為以丹道為主的全真派和以符籙為主的正一派。 全真派戒律森嚴,規定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王重陽祖師在立教之初就規定:“凡人修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個字:斷酒色財氣,攀援愛念,憂愁思慮。” 全真教認為世俗的七情六欲是修行路上的障礙,隻有除掉它們才能證道成真。 而正一派對於婚姻則沒有強製規定,正一派道士可娶妻,成家,立業,對於葷腥也不做禁忌。不像全真派必須蓄發修行,正一派的發型也較為隨意…… 元代的統治區域廣闊,其各民族的信仰不同,因此實行兼容的宗教政策。朝廷對於境內的基督教、佛教、道教等宗教,一律支持的政策。元世祖召見丘處機後,命令他掌管下道教,並免去了道教的稅。 元代實行兼容並蓄的宗教政策,但各宗教的地位不平等。朝廷極為重視的是佛教中的喇嘛教,其次是道教,然後基督教和***教。 在這種寬鬆的策略下,道教與佛教的發展繁榮。朝廷官員與僧人的交往極為密切。 “觸類是道”、“即事而真”是禪宗禪修的方式。“觸類是道”是指禪修上的任何行為,都是“道”的自然流露和表現。。 “即事而真”,就是在禪修的時候,要善於在個別的事“象”上體悟,顯現出性、空、理來。從日常的行事中證悟,契合萬物既“異”又“同”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