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博大精深
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 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譬道之在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人生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昔之得一者: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下正。 有物混成,先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無欲則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聽其先主宰。 觀之道,執之行,盡矣。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地反覆;人合發,萬化定基。 自然之道靜,故地萬物生。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若有過,司命輒奪算,算盡奪紀,紀盡則身死;有功德,司命輒與算,算得與紀,紀得則身不死,長生矣。 昔者聖人因陰陽以統地。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地安從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形質具而未相離,故曰渾淪。 渾淪者,言萬物相渾淪而未相離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 九變者,窮也,乃複變而為一。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濁重者下為地,衝和氣者為人;故地含精,萬物化生。 地無全功,聖人無全能,萬物無全用。故職生覆,地職形載,聖職教化,物職所宜。然則有所短,地有所長,聖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則?生覆者不能形載,形載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違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故地之道,非陰則陽。 精神者,之分;骨骸者,地之分。屬清而散,屬地濁而聚。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