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太上道祖
雪獨行聽得此言,滿心歡喜道:“神仙原來藏在這裏!”即忙跳入裏麵,仔細再看,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拈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槎就之爽。手執瑽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青衣少年近前叫道:“前輩,弟子稽首!”那樵漢慌忙丟了斧,轉身答禮道:“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公子‘前輩’二字?”
雪獨行道:“前輩過謙了,剛才前輩歌唱的實在是百年難遇的上仙之詞,晚輩有幸聽到,實在是鴻之福!”
樵夫是何方神聖?自然是道教三清祖師之一,太上道祖的得意大弟子—玄都真人,大羅仙的修為,一身本身更是太上祖師親自傳授,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就算是玄聖界那些老牌大羅仙也得對玄都真人禮讓三分,不敢怠慢!
樵夫道:“拙漢真不是什麽仙道前輩,這曲子乃是一位仙道大能傳予拙漢的!”
青衣少年問道:“不知是哪位仙道祖師?”樵夫“此山名為不老山,山上有一個道德洞,裏麵居住著一位少年祖師,稱號是道德尊,有無窮法力,無數神通!”
雪獨行道:“希望前輩指與我那祖師住處,弟子好拜訪去也。”樵夫道:“那少年祖師門下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現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路兒,向南行七八裏遠近,即是他家了。”
青衣少年相辭告別樵夫,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裏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挺身觀看,真好去處。但見——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千株老柏,萬節修篁。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仙鶴唳時,聲振九皋霄漢遠;鳳凰翔起,翎毛五色彩雲光。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碑,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八個大字,乃是“不老仙山,道德洞”。雪獨行十分歡喜道:“這位前輩果然是樸實之人,真的有此洞福地!”看夠多時,青衣少年不敢擅自敲門。且去跳上鬆枝梢頭,摘鬆子吃了頑耍。等待主人家主動迎客……
果然少頃間,隻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仙童,真個豐姿英偉,象貌清奇,比尋常俗子不同。但見他——
騖髻雙絲綰,寬袍兩袖風。貌和身自別,心與相俱空。
物外長年客,山中永壽童。一塵全不染,甲子任翻騰。
那童子出得門來,高叫道:“什麽人在此搔擾?”青衣少年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仙童笑道:“你是個訪道的麽?”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外麵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雪獨行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進來。”
青衣少年整衣端肅,隨童子徑入洞深處觀看: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不盡那靜室幽居。直至瑤台之下,見那少年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各有三十個靈海境界的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羅仙沒垢姿,東方妙相太上祖。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同壽莊嚴體,曆劫明心大法師。
少年祖師淡淡開法口道:“貧道知你來意,你與我也的確有師徒緣分,今日賜你道號都子,為我門下親傳弟子!”雪獨行恭恭敬敬的行了拜師大禮,道心虔誠,念頭順達,無塵無垢,丹田之中的一品道基更加鞏固如山,厚德載物……
少年祖師即命大眾引雪獨行出二門外,教他灑掃應對,進退周旋之節,眾仙奉行而出。青衣少年到門外,又拜了眾位師兄,就於廊廡之間,安排寢處。次早,與眾師兄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閑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凡所用之物,無一不備。在洞中不覺倏二三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