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五丈原歸天

  網 ,最快更新武俠召喚係統之諸葛稱帝最新章節!


  諸葛亮最後一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一次,諸葛亮統率全軍從斜穀出兵,用流馬作為運輸工具,進軍占據武功縣五丈原,魏軍主將司馬懿與之對壘相持於渭南。


  諸葛亮常常擔心糧草接濟不上,而使自己誌願不得實現,於是將部隊分作兩部分,一部分就地開荒耕種,作為長期駐紮的基礎。耕墾的兵卒雜居在渭河附近的百姓中間,百姓生活安定,軍卒所種不謀私。在這期間諸葛亮曾經千方百計的想要司馬懿出戰,甚至用女人的服飾來侮辱司馬懿,司馬懿隻是不出戰。這次是是諸葛亮這幾次出戰唯一不缺糧草的一次。


  從司馬懿兵馬其實是對於諸葛亮數倍,而且還居於守勢,說明諸葛亮給魏軍和司馬懿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但司馬懿處於堅守狀態,無非是想等諸葛亮糧草用完的時候自然就撤退了。可是棋逢對手兩人都沒有很大進展,相距有一百多天諸葛亮病死。


  在諸葛亮死後兵馬撤退,司馬懿才發覺諸葛亮已經死了,準備追趕,誰知道被楊儀反殺,嚇得不敢追趕因為他並不確定諸葛亮已經死了,所以當地有歌謠說:“死諸葛,走活仲達。“


  這雖然不想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精彩,也說明司馬懿還是有些畏懼諸葛亮的,或許不是畏懼諸葛亮,而是畏懼諸葛亮謹慎。也許諸葛亮的謹慎曾經讓諸葛亮錯失了一些機會,但是也避免了也許失敗,性格使然。


  待蜀軍撤走,司馬懿一一巡視蜀軍的駐紮營地,歎道:“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可見諸葛亮的才能還是得到司馬懿的肯定,至少行軍打仗才能是得到司馬懿的肯定,諸葛亮確實少了一些奇謀,也就是不敢冒險,也許諸葛亮本身輸得起,蜀國也輸不起了。


  因為諸葛亮的謹慎使得諸葛亮在軍事上的戰績沒有像曹操那樣輝煌,可是也沒有像曹操那樣重大的失敗。


  後主劉禪下詔祭奠諸葛亮說:“您天生兼備文、武的才幹,英明睿智忠厚誠實,受先帝托孤遺命,盡心力輔佐寡人,使衰微待絕的漢室複興,立誌平定天下戰亂,整治六軍,歲歲出戰,英武蓋世,威鎮天下,將為蜀漢建成偉大功業,所取勳績有如伊尹、周公。為何有此不幸,大業即將功成,您卻染疾歸天!朕痛悼您的逝世,心肝欲裂。


  推崇您的德行,論評您的功勳,根據您生前事跡追封諡號,讓您的精神傳揚天下,英名永垂史冊。


  現在特派持使節左中郎將杜瓊,贈給您丞相武鄉侯印綬,追諡您為忠武侯。


  英魂有知,對此亦感寵榮。


  以上是劉禪祭奠諸葛亮的原話,上麵說過諸葛亮和劉備君臣際遇,這裏說一下劉禪和諸葛亮君臣際遇,如果劉備是知人善任,給了諸葛亮機會,那麽劉禪就是氣度恢弘,給了諸葛亮巨大的包容。


  諸葛亮是真心輔助劉禪的,有人說諸葛亮大權獨攬擅權,甚至有取代劉禪的心。諸葛亮權勢很大,甚至和曹操有一比,與司馬懿有一比。其實我覺得這三個人可以相提但不能並論,這三個人都是權傾朝野,甚至可以說比皇上權力還大。權力其實一把劍,劍有兩麵,劍越是鋒利,不僅能傷害別人更能傷害自己。而且權力的誘惑是巨大的。


  比如曹操青年時期的誌向是為國效力,也就是為了漢朝效力,可是當曹操功績越來越大,野心也越來越大。以至於最後雖然取得巨大成就統一了北方,但是卻失去了最初為國的初衷,曹操這樣做是否正確不提,隻是想說人一旦擁有權力,很難放棄。除了自身原因以外司馬懿和曹操不肯放棄權力原因還有功高震主,一旦放棄權力自己和家族都會滅亡。所以他們隻能選擇讓兒子繼承。


  而諸葛亮、曹操、司馬懿都是三國時代的俊傑,很難說誰更強,但如果選一個最能控製住自己的欲望,守住自己的理想,最公正無私的人。這人一定是諸葛亮,諸葛亮與司馬懿和曹操相比雖然少了幾分權變。


  但多了幾分正直,公正即便是大權獨攬也不為自己謀取利益,而且在死後推薦蔣琬為繼任者,沒有把精力放在爭權奪利上,而是放在興複漢室上。而且在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國,百姓團結,官吏廉潔,人民愛戴,因為這樣蜀國不僅能度過最艱難的時刻,而且還能不斷的向魏國進攻,蜀國在諸葛亮手上表現出極強的戰鬥力。而諸葛亮南征北戰為的不是自己,而是蜀國。所以蜀國的百姓盡管承擔很大兵役,但是沒有怨言,即便諸葛亮死了之後,蜀地的百姓開始紛紛的祭祀諸葛亮,評價一個是不是有功於百姓,不是活著的時候,往往是一個人死了之後。


  諸葛亮死了十幾年之後人們因為懷念諸葛亮,而對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推崇備至,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盡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瞻所提倡的。可見蜀地百姓對諸葛亮的愛戴。而且諸葛亮絕對沒有反叛之心,最好的一個證據就是諸葛瞻,諸葛亮唯一的兒子也為了國家戰死綿竹,鄧艾曾經勸降,諸葛瞻拒絕,這就是氣節。


  劉禪在和諸葛亮相處的過程中表現出巨大氣度和寬容,因為諸葛亮不是奸臣,但卻是權臣,自古權臣有好下場的少,與好壞無關,隻是因為與皇權發生巨大的衝突,曆史比比皆是,比如霍光,張居正,多爾袞等等,死後下場慘淡。可是諸葛亮沒有,不僅死後沒有遭到清算連兒子也做了蜀國高官。


  劉禪心中對諸葛亮是有些不滿意的,這倒不是說是諸葛亮的錯,劉禪對諸葛亮的不滿意就像一個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意,父母做的再好某種程度上限製了孩子的自由。但是劉禪表現出對諸葛亮巨大包容和理解。


  不僅在諸葛亮死後給諸葛亮最大尊崇,而且重用諸葛亮給他留下的人才,這樣使得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得以延續。從這點上劉禪是寬厚的,睿智的,可是到了後來諸葛亮留下的人才蔣琬,費禕,董允先後離開人世,劉禪重用黃浩,造成了蜀國的衰落。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年輕時就顯露出超群才華、英雄氣概,他身長八尺,容貌偉岸,當時的仁人誌士都對他甚為看重。遭遇漢末**,他隨叔父諸葛玄避難到荊州,親身耕種田地,不求聞名顯達。


  當時劉備認識到他有奇才,於是三顧茅廬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也深感劉備出類拔萃、英姿超群,於是推心置腹地向劉備顯示忠誠,兩人傾心相交。當時情況危急,諸葛亮獻策奇謀親身出使東吳拜見孫權聯吳抗曹。


  幫助劉備取下荊州、益州,劉備稱帝讓諸葛亮作為丞相。


  劉備死後諸葛亮對外與東吳連好結盟,對內平定南部諸郡,頒定法律製度,整治全國軍隊,所製機械極其精巧,法令嚴正賞罰分明,作惡者無人不受懲處,為善者無人不被表彰,使全國做到官吏不敢違法犯紀,人人奮求上進,道不拾遺,強不淩弱,民風淳厚,秩序井然。這些說起來簡單,真正做到卻難。


  諸葛亮的智慧,忠誠,誌向人品,治理內政,知人善任,著一些品質是曆來是被大家所認同,即便拋開三國演義的光環這些也是存在的。尤其值得稱頌的是諸葛亮清廉自守,而且在巨大權力麵前沒有迷失自我,誌向始終如一從未改變,也不說諸葛亮是不是以卵擊石,是不是愚忠。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生堅守自己所信仰和追求的東西,就這一點值得去尊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