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暫時休兵
網 ,最快更新武俠召喚係統之諸葛稱帝最新章節!
嶽飛按照原計劃來到江陵城下,卻發現居然一個人沒有。嶽飛進入江陵見到馬良,馬良很奇怪的問:“前線怎麽樣?嶽元帥為什麽回來。
嶽飛道:“呂蒙沒有偷襲江陵嗎?
馬良道:“沒有此事。
原來呂蒙隻是出兵轉了一圈,根本沒有攻打江陵,而是繞一圈後迂回到孔明大營右側準備發動進攻。
嶽飛立刻猜到這一點,但嶽飛知道此時去救援已經晚了,好在嶽飛帶的兵馬並不多。
孔明在大營中並沒有急於與周瑜交戰,而是堅守防禦。孔明知道周瑜身患病,耗費的時間越長對自己越有利。而且孔明早就讓流星閣花大價錢辦一件事。就是策反東吳境內的山越武裝叛亂。因為直接和周瑜批命就算勝利也隻是慘勝。
周瑜見孔明沒有中計,但嘴角卻勾起微笑。原來周瑜這計中套著計策,周瑜真正的目的是從廬陵郡出兵攻擊桂陽郡,甚至自己都是吸引敵人注意力。而這次唱主角的是24歲的陸遜,這計策若成功少則拿下一郡多拿下南部荊州。
改變這一對持局麵的是東吳內部發生問題,東吳境內山越發動了武裝叛亂,席卷了南海郡、會稽郡、丹陽郡。所謂山越就是泛指江南具有山賊性質武裝組織,也指江南的少數民族。
這些孫權有些坐不住想要調周瑜和大軍平亂,因為拿不拿下荊州那是開疆拓土,而江東若是丟了,一切都完了。
周瑜被迫放棄了作戰計劃,把江夏百姓全部遷移回到江東,爭天下爭的不隻是土地更是人口。周瑜遷走江夏郡人口達七萬。
孫權為了平息戰爭歸還江夏郡和五萬擔的糧食,而且答應將周桐、文聘的屍首歸還。孫權為了表示誠意答應平亂之後,出兵合肥。江夏當然是一座空城,還有一紙假的不能再假的合約。
這次停戰隻是雙方各取所需,因為孔明知道此時是休整的好機會。
孔明封文聘江夏侯,子孫世襲罔替三代,為周桐、文聘二人立下忠義廟。
孔明把大量荊州沒有房子,沒有土地流民讓他們在江夏郡重新安家,這一過程花費了巨大的銀錢。好在荊州並沒有遭遇戰亂,這兩年已經得到很好的恢複。在加上嶽飛坐鎮荊州軍民一家發展生產,再加上孔明早就在荊州製定了一係列法律,恢複社會安定。荊州百姓大多安居樂業,至少還有五六萬流民。
孔明利用江夏郡安置大量流民,孔明治理荊州用的都是諸葛亮留存在腦中的智慧,曆史上諸葛亮治理內政能力,那可是數一數二的。
其實孔明每當閑暇都忍不住想曆史上的諸葛亮。諸葛亮總是無形的影響著孔明。
其實孔明對曆史上諸葛亮的認識其實也分為三個階段的,有的時候人對同一個事物或者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有不同的認識。孔明從小和大多數男孩子一樣讀《三國演義》那時候對諸葛亮崇拜的不得了,特別慶幸自己叫孔明。
稍大一點的時候,開始去接觸三國這段曆史,覺得諸葛亮似乎沒有那麽神,至少並非算無遺策。孔明就知道草船借箭是虛構的,
空城計是不可能發生的,其實這是心理落差,本以為自己崇拜的人是神,後來才知道諸葛亮隻是人傑。
後來隨著孔明年齡增長讀了大學,懂得更多世故人情,真正去讀三國那段曆史。孔明愈加覺得諸葛亮這個人物更加鮮活,再次重讀諸葛亮出師表的時候,真有種榮辱興亡都在一人感覺。
那時才真正感覺諸葛亮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人能做到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能夠出使東吳促成孫劉聯盟,能夠有優秀的理政才能,在治理軍隊也有傑出才能,就連死了之後也真的嚇退了司馬懿。死諸葛走活仲達,其實這遠比空城計更加精彩。
孔明在穿越之前隻是敬佩諸葛亮的才能,學識。可孔明穿越之後,愈加敬佩諸葛亮人品。因為孔明穿越之後,隨著地位越來越高,統領千軍萬馬,一言可以決定萬千人生死之時。
孔明真正感覺到控製欲望是很難的事,尤其諸葛亮一樣一輩子隻有月英一位夫人,在古代是很難做到。孔明也感受到當自己控製的土地和人口越多,當完州牧,想當大將軍,當上大將軍想當王,當上王之後想當皇帝。所謂人欲無窮正是為此。
隨著穿越時間長,孔明越來越敬佩諸葛亮,是發自內心的崇敬。
在古代有臣子和君王之間有一條不便的鐵律,權冠天下者不賞,功高震主者必亡。在古代權臣一般是沒有好下場,比如霍光、比如張居正。這些人都是死後遭到清算的。
從這一點說劉禪還是心胸開闊的,雖然對諸葛亮掌權並不是十分滿意還是明白諸葛亮苦心的,而在諸葛亮去世後重用諸葛的兒子,而諸葛瞻戰死沙場忠心報國。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人生在世有太多的誘惑。諸葛亮並不在意名利,在意的隻是理想抱負。隻是當諸葛亮站在權力中心的時候有些事不得不做。比如斬馬謖、比如放逐李嚴。
孔明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像諸葛亮一樣做一些本心不願意做的事情,曆史上諸葛亮和李嚴同為劉備托孤大臣,諸葛亮與李嚴有激烈的鬥爭,李嚴雖然很有才幹,但私心太重。
最後兩人勢同水火,自然不僅是李嚴人品的問題,更是兩個派別之間的鬥爭。諸葛亮最後放逐李嚴,但重用李嚴之子李豐,表現出非凡的氣度。李嚴在諸葛亮死後居然痛哭,感歎除了諸葛亮外沒人能在重用自己。這是因為放逐李嚴是政治派別的鬥爭,並不是私人的仇恨。
其實作為一個政治人物,諸葛亮已經磊落很多了。人無完人,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和才華在史書書寫重重的一筆。至於後世怎樣評價,也許諸葛亮和曹操一樣從不計較。
孔明覺得曆史上諸葛亮並不貪權,因為他並沒有用權攫取私人利益,但諸葛亮也放不下權力做不到真正的淡泊,放下了權力也就沒有實現心中抱負的憑借。諸葛亮死後,百姓自發祭拜諸葛亮,因為愛戴諸葛亮而支持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這就是生命的另一種的延續形式。有一個諸葛亮手下小官曾說過,諸葛亮活著的時候並沒有覺得他如何了不起,他死後才知道世界上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
孔明心情是複雜的,有些害怕因為自己權力越來越大,變得特別冷酷無情。權力是看得見的,有些殺機是看不見的。就像曹操不能放下權力,因為放下權力隻有死。獻帝若權力在手,第一個殺的就是曹操。
孔明來到三國世界幾年年,戰場上隻有生死存亡,善惡因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善惡也是不同。
孔明來到三國時代後,一直想有一番作為,大爭之世必能創立不世之功業。所以孔明並沒有按照諸葛亮原有的軌跡輔佐劉備就是為了放手一搏。孔明要靠自己力量爭取一個太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