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史上最強修真> 第332章 雄關酣戰

第332章 雄關酣戰

  慕容褢到底還是從容的從龍城撤退了,若非葉不凡有意放水,慕容褢肯定喪命在龍城。


  曆時半個月的龍城之戰,終於以秦軍大獲全勝而告終。在龍城的廢墟上,葉不凡下令讓十餘萬鮮卑俘虜建築朝陽城,這裏原本就是遼寧朝陽市,隻是葉不凡把朝陽的曆史提前了。原慕容褢在大帳處廢墟上,搭建了一座簡易的營寨。


  葉不凡坐在中軍大帳中,並不感到開心,相反表情很肅穆。此戰秦軍雖然大勝,殲滅鮮卑軍民共計三十餘萬人,俘虜十餘萬,但是秦軍因此也付出了三萬餘人陣亡,六萬餘人受傷的代價。經過隨軍醫官的救治,六萬餘傷兵將有五萬餘人重新上陣,可是卻有五千餘人終身殘疾,最終葉不凡將會在此戰中付出近四萬餘人。


  鮮卑人是一個強悍的民族,全民皆兵,匈奴人、烏恒人、東胡人、高句麗、扶餘都是其手下敗將,以及在這個時空並未與鮮卑人發生惡戰的羯人,在曆史上鮮卑人曾擊敗冉閔冉天王,大勝石虎。以四萬餘人的代價取得勝利,況且這隻是秦軍中的新軍,從士兵走進軍營到上前線前後僅四個半月,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不算很丟人。


  隻是葉不凡因而卻沒有能力再進行大規模戰鬥了。


  葉不凡知道平定遼東,占領朝鮮半島,並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成功的。


  漢人不像遊牧民族,漢人特別重視城池建築,像龍城,雖然名義上是燕國的都城,可是它僅是一個村寨的防禦設施,如果龍城能像洛陽那樣城池高大堅固,葉不凡想取一舉占領龍城,困難也不是一般的小。


  經過鮮血的洗禮,這三十餘萬秦軍最終成長為二十餘萬精銳部隊。葉不凡並不後悔,在這個物竟天擇,強者為尊的社會中,優勝劣汰,是不二的法則。


  遼東各民族並沒有因為龍城之戰後而變得安分守己,相反各部胡人並不安分。葉不凡可沒有那些士大夫所謂的寬恕之心,對待不安分地人,他沒有別的辦法。


  一個字:打!不服行啊,打得你心服口服為止。打得你怕,打得你不敢再亂來,打得你一輩子翻不過身,這才是硬道理。


  現在整個幽州除了玄莬郡、帶方郡、樂浪郡,仍在慕容褢手中,像其他的諸郡都已經回歸葉不凡手中,葉不凡一邊讓王猛對各郡縣進行整治,編戶造冊,任命太守、縣令、都尉、縣尉,施行秦國的法律。


  遼東的最南端便是後世的大連,當時的地名是遝縣,現在這裏隻是個小漁村,住著幾十戶漁民,葉不凡決定在那裏建築一座城池,準確的說,應該是軍事要塞,命名為旅順。葉不凡把龍城十萬俘虜分出三萬餘人遷移到遝縣建築旅順軍港,以及造船廠。


  整個幽州,也就是後世的東三省,這裏礦產豐富,鋼鐵,煤炭,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儲藏量非常豐富。完全有能力滿足葉不凡建造遠洋巨艦的需求鋼鐵。葉不凡又命人在遼西的陽樂建築海港,熟悉中國地理的葉不凡知道,那裏是後世中國的秦皇島,這樣,後世的天津港、旅順、秦皇島都提前問世。


  葉不凡對於地方以及港口建設並沒有怎麽上心,反正他相信王猛會處理好這些事情的,葉不凡因此可以抽身,全心投入到部隊的訓練中去。


  這天,王猛突然來到位於龍城的秦軍軍營,這裏駐防有秦軍的一個騎兵軍團,五萬騎兵。騎兵軍團指揮官為馬混。


  王猛的臉色有點蒼白,顯然最近忙得不輕。


  葉不凡道:“出了什麽事?”


  王猛道:“慕容褢宣揚我秦軍暴虐,嗜血好殺,他把遼東諸族都集結起來了,共大小近數十部族,歃血為盟,共抗擊我秦國。”


  葉不凡看向了王猛問道:“丞相如何看?”


  “這個。。。”王猛沉吟不決,好一會兒道:“對於這等蠻夷凶殘之人,唯有殺戮二字,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葉不凡點點頭,道:“兵法有雲,合則離之,既然他們有意聯合,我就破壞他們的聯合,殺鮮卑,說穿了就是殺雞給猴看。丞相,你立刻書寫榜文,意思就是說,所謂胡人,隻是鮮卑一族。氐人、羯人、羌人,高句麗人、扶餘凡殺一鮮卑者,我就有賞賜……反正就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我所針對的,隻是這鮮卑一族的成員。其他各族,隻要聽我命令,就可以安享太平。”


  王猛眼睛不由得一亮,“以胡殺胡?秦王高見!”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是前漢名將甘延壽和陳湯在攻滅匈奴郅支單於時,向漢宣帝上疏中的原話。十個字,道盡了漢軍威武,可謂是擲地有聲。隻可惜到了後來,這十個字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很多人甚至忘記了祖先曾有赫赫武功。


  葉不凡非常巧妙的的將胡人的定義為鮮卑的身上。同時又產生了一個奇怪的錯覺,那就是你隻要殺了鮮卑人,就不再是胡人。氐人、羯人,羌人、無不歡欣鼓舞。


  一時間,整個幽州掀起了血雨腥風。原本蠢蠢欲動的朔方異族,一下子把目標轉移到了鮮卑人的身上。一個個祭起了屠刀,在幽州遼東,展開了一場有一場極其血性的殺戮。


  很快的,這場腥風血雨自遼東蔓延至並州、冀州以用整個北方。


  位於上邦城中的盧湛這一榜文之後。隻覺得熱血沸騰,仰天長嘯。他向諸葛明月上書道:“秦王殿下一紙殺胡令,足以令蠻奴絕跡,現在我們秦國叛亂雖然有效的阻止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要想,一舉鏟除叛逆,並非一日之功,所以下臣請旨希望可以更改秦王旨意,將隻殺鮮卑一族,改為隻殺鮮卑、羌人兩族,這樣以來巴蜀各叛亂諸族自然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主動出擊。”


  諸葛明月沉思道:“殺胡令響應者無非是建立在無法撼動我秦軍的基礎上,為自己一族的利益找出路,如果我們沒有顯示出足夠強大的力量,其他胡族肯定不會為了我們一紙殺胡令而自相殘殺。”


  戶部尚書葉鯤輕聲道:“王後的意思是……”


  諸葛明月搖搖頭,“要消滅鮮卑,羌人非十年不足以競全功。而目前。秦國巴蜀、西州之地漢民稀少,不宜妄動兵戈。氐人、羌人。不可使其過於安逸,難免會成為第二個匈奴、鮮卑。所以,可令其相互爭鬥,而我們就可以借此休養生息,安置流民。此消彼漲之下,用不了二十年,則秦國就再也不會有什麽氐人、羌人之分,悉數為我漢民。”


  盧湛點頭,“這也正符合了秦王殿下所說地一手硬,一手軟,軟硬兼施,方為上上策。”


  諸葛明月道:“現在我們就要展現我們強硬的一麵。命令武研院全部不凡艇,立即出擊,我要一舉擊潰叛逆的抵抗意誌。”


  畫麵回到葭萌關,從巴蜀到上邦,隻有兩條路,一是打通葭萌關金牛棧道直接進入漢中,二二是從死亡沼澤,穿越雪山,進入青海,然後經絲綢之路到上邦城西。可是死亡沼澤這個名字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經過千萬人生死考驗得來的凶名,如果沒有葉不凡,秦軍當初也不可能以輕微的代價穿越死亡沼澤,對於古代人來說,沼澤遠比沙漠更讓人恐懼。


  戰鬥打得殘酷而混亂,嗬斥、怒罵、慘號聲聲入耳,空中利箭穿梭,地上利刃寒光閃閃,往往一個士兵才將對手斬殺,自己隨即也倒在別人的刀下。戰場雖然混亂,但雙方軍隊的目標還是顯而易見的,秦軍想要守住葭萌關阻止叛軍攻進秦國腹地,然而這個目標顯然非常艱難,而叛軍則希望將葭萌關的秦守軍消滅掉,攻入漢中,以便實現戰略意圖的展開。


  “命令中軍所有軍隊全部投入戰鬥!!”慕容恪斷然下令道。


  這場雄關爭奪戰打了兩個多月,秦軍從最初的三千兵力,到最後也投入了駐守陳倉關的三萬守軍,而叛軍差不多將所有兵力都集結在這裏。


  公元211年,劉備以抗擊張魯為名,帶領龐統、黃忠、魏延等從荊州入川,駐兵於此,並“厚樹恩德,廣收人心”,最終成就了蜀漢帝業,故有“蜀漢興,隆中謀,葭萌起”的說法,劉備稱帝後將這裏改名漢壽,寓意漢朝的統治與天地長存,與日月同壽。在晉代,葭萌關屬晉壽縣,葭萌關名聞遐邇的,是張不凡挑燈夜戰馬超。


  由於葭萌關易守難攻,即使慕容恪把十幾萬軍隊全線壓上,但是守軍卻沒有感覺到壓力大增,因為始終能衝到前麵的隻有那麽寥寥無幾的數千人馬。士兵們嘶吼著,瘋狂揮舞著手中的兵刃,血花在戰場之上連片綻開,不斷有力戰身死的士兵倒在血染的城關下。秦軍守關也守出經驗來了,隻要城關下的屍體達到一定數量,他們就點燃燃燒彈,把城關下麵的屍體盡數點燃,然後形成一道火牆,而秦軍士兵也可以趁機休息一陣,大火又燒了兩個多時辰才熄滅。


  周劄看著越來越小的火焰,對身邊的士兵道:“兄弟們,加把勁,再殺兩個時辰,天就要黑了。”


  一名親兵模樣的人對周劄道:“將軍現在我按照軍製,我可以得到千畝良田的賞賜了。”


  周劄笑道:“千畝良田算什麽,老子還指望獲得萬戶候呢。”


  隨著號角之聲,羌人、鮮卑人以及其他民族的叛軍蜂擁而上。周劄一刀斬殺一名羌人千夫長,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水,環視一眼周圍的戰場,秦軍將士正在地獄般的戰場上同敵人舍命相搏,沒有人流出懼色,他們能表現到如此地步已經非常出乎周劄的預料了,但是整個戰場的態勢並沒有往有利於秦軍的方向發展。


  終於夜色越赤越濃,不得已慕容恪下令退兵。


  秦軍的弩機的箭矢已經用盡,轟天雷早已沒有了,燃燒彈也屈指可數了,兩個多月,在這塊不大的土地上,秦軍已有三萬多名士卒長眠與此。現在城關上的數千士卒個個渾身血色,神情有些麻木,原本的輕浮之氣已經消失不見了,看來鐵血確實是軍隊成長的催化劑。


  “兄弟們,今天我周某便和眾位死在一起了!!”周劄豪聲道。


  眾將士感覺到了什麽,不由得一起單膝跪下,齊聲道:“請將軍吩咐!!”


  周劄道:“我們身後是千萬秦國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如果我們把城關丟失了,他們肯定會遭受慘絕人寰的屠殺,隻要我們有一個人活著,就不能讓敵人前進一步。”


  “兄弟們!咱們也不是孬種!“一個斷臂的秦軍士卒豪氣的說道:“死戰不退!”


  周劄道:“現在我們糧草快耗盡了,援軍仍遙遙無期。為了能守住葭萌關,唯有今夜出關偷襲敵人的糧草,隻要一把火燒掉敵人的糧草,他們肯定會暫時退兵。不過對麵必竟有十幾萬人馬,是我們的百倍之多,能不能成功尚且不說,出關之後肯定回來的機率很小。”


  眾將士一驚,部將急聲道:“將軍,您這是……?!”


  周劄道:“我今夜就要趁夜出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