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1章爭光
李君羨聽到這兩人的話,更是無奈苦笑。
攻打吐蕃,那可是自己找死!
以現在大唐軍隊的兵力和補給,一旦在吐蕃出點什麽事情,那可真是要了命!
雖然攻打吐蕃的願望非常美好,但是李君羨可不願意為此堵上自己的前途。
相比起來,安南那地方更容易解決問題。
眼下鄒家雖然起事,但是安南畢竟是大唐的一部分,隻要能夠大敗鄒家軍,安南就會不戰自亂,到時候主動向大唐投誠。
兩相比較起來,攻打吐蕃和鄒家的收益孰高孰低,也就一目了然了。
當然,李君羨自然明白李恪和李治建工心切的心態,所以看破也沒有說破,笑著說道:
“兩位殿下,在末將看來現在對我大唐來說,拿下安南更為重要。至於吐蕃人,隻要我們能夠防禦下來便可以了!”
“李將軍,吐蕃現在也是虛弱的狠啊!安南那地方我們想什麽時候收回就能收回,何必偏偏浪費糧食和兵力在安南呢!”
“對啊!拿下吐蕃,方能挫一挫李翎的銳氣,將軍何不慎重考慮一下這個提議呢!”
這次,李恪和李治兩人的意見出奇的一致。
他們都希望在吐蕃建功立業,並且希望借此機會壓製一下大秦繼續南闊的勢頭。
雖然現在兩人還沒有登基,但卻已經在為自己登基做打算了。
“咳咳!”
李君羨聽完兩人的話後,頓時差點被兩人的天真給逗樂了。
這吐蕃可是在大唐兵力強盛的時候都沒有去打,現在又憑什麽去打呢?
不過,他臉上已然保持嚴肅,向著兩人說道:
“兩位殿下,吐蕃地處高原,易守難攻。再加上高原氣候問題,我軍很難適應高原作戰。
若是強行攻打,那很可能會導致我大唐剛剛連練出來的精兵損失重大,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攻下吐蕃來。
而李翎的南庭都護府不然,薛仁貴自從去年就已經開始訓練大軍,早已適應了高原作戰的環境,他們若是出擊,那十有八九是很容易拿下吐蕃來的。
末將本著為我大唐將士負責的態度,才不去攻打吐蕃,當然若是兩位殿下想要試一試的話,末將也不攔著,隻要你們能夠對此負責便可。”
這一席話說完後,登時讓李恪和李治兩人啞口無言。
他們這一刻突然覺悟了,發現自己實在是太過愚蠢,竟是被建功立業的事情衝昏了頭腦,去啃吐蕃這塊硬骨頭。
如李君羨所說,現在的大唐的軍隊戰力極為有限,若是攻下吐蕃,那九成的概率是失敗的!
這話一出,原本還一腔熱血想要跟李翎爭個高下的兩人,頓時清醒了。
李恪的臉上已經沒有了剛才的激昂之色,反倒是冷靜下來後,緩緩說道:
“李將軍,你說的話還非常有道理的!若是我們大唐不曾經過內亂的話,我李恪無論如何會向父皇請纓,率大軍踏平這群忘恩負義的吐蕃人。
可是現在看來,眼前這事確實沒那麽容易!”
“的確!怎經過內亂之後,我們唐軍隻剩下這些精銳兵力,實在不能太大意了!”
李治也跟著點了點頭。
兩人竟是沒有一人再要求出戰吐蕃,當然他們此時也有些莫名的心灰意冷。
不能壓李翎一頭,實在是讓他們有些掃興。
李君羨看到兩人不傻,心裏麵一下子少了不少擔憂,而後笑著說道:
“兩位殿下如此深明大義便好,末將正準備跟兩位殿下分享一下此次的作戰計劃,不知兩位殿下願不願意聽一聽?”
“將軍已經指定好作戰計劃了?那我們兄弟二人自然要聽一聽!”
李恪和李治兩人相視一眼,有些期待的說道。
他們自然想在這作戰計劃裏麵分一杯羹,以為自己履曆增光添彩。
“好!兩位殿下,末將其實計劃很簡單,那就是末將率大軍南下,前去剿滅安南叛軍。而這益州城邊境則由兩位殿下來守,你們隻要保證我們邊境不被吐蕃人攻破,咱們這次守邊之戰就一定能贏!”
在看到兩人準備好了後,李君羨說出了自己的計劃。
這個計劃可是他想了兩天才想出來的。
對於李君羨而言,雖然明知道這兩人是來刷戰功的,但是他可不願意拿著兩名皇子的性命冒險。
這兩人可都是李世民的最為器重的兒子,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那他李君羨估計也吃不了兜著走。
所以,為了穩妥期間,李君羨決定讓李恪和李治二人守城。
畢竟,相對於主動出戰來說,守城可是好無風險、一本萬利的事情。
李恪和李治聽完這計劃後,卻是表現不一。
尤其是李恪聽完這計劃後,臉上立即換上衣服不高興的表情,立即搖頭拒絕道:
“李將軍,雖然吐蕃不能征戰,但是我李恪也願意衝鋒陷陣,為我大唐平叛殺賊,你讓我躲在益州城,那豈不是太小看我李恪了嘛!
好男兒,自當上戰場,我李恪願意與將軍同行,一起前往安南平亂!”
在聽到李恪這番話後,李治的表情卻是有些陰晴不定,似乎感覺李恪這番話實在嘲笑自己,便也信誓旦旦的說道:
“大軍南下,後方也需要穩定。我李治雖然不善武功,但是穩定這益州之地,還是沒有想太大問題的!
就算不親自帶兵打仗,隻要那吐蕃人敢來,那我定讓他們有來無回!”
李治知道自己不能跟李恪爭勇武,所以倒是更喜歡李君羨這個計劃,樂得呆在益州之地指揮將士守城。
聽到兩位皇子的回答後,李君羨不由微微一笑,點頭說道:
“兩位皇子各有誌氣,既然做出如此選擇,那末將也願意從命。那吳王便跟末將南下攻打安南,晉王您便呆在這益州,指揮防守吐蕃之事吧!
隻要晉王您這裏不出亂,相信我和吳王兩人很快便能將安南平定,到時候咱們再一起回長安,向陛下請功!”
他其實在接到李恪和李治來此的消息後,就早在考慮兩人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