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去蕪存菁
吞雲吐霧之後,秦空很快發現了第二種辦法,通過戰鬥來提升煉化妖丹的速度。
對此,秦空倒是不難理解,戰鬥,尤其是生死之戰,比較容易激發人的潛能,古往今來,很多神修都是在生死關頭,立地頓悟,最終大爆發,完成逆襲,反敗為勝的。
在和秦無風、秦權等人交戰的最後關頭,秦空便是強行提升自己煉化惡蛟妖丹的速度,讓繼續撐下去的。
妖物的妖丹,以及神修丹田之中的法力,和朱果等天材地寶,雖然都可以增加法力,但兩者卻是有所不同,最直觀的區別,便是煉化的速度不同,前者要比後者慢很多。
打個比方來說,二者都是木板,前者用來蓋房子,後者僅僅堆砌成一道牆,若是要將它們拆分,其難易程度,不言而喻。
當然,升法古錄之中所提到的戰鬥,並非是時不時來一場的戰鬥,而是長時間的戰鬥,唯有這樣,才能夠將自己丹田中的法力耗幹,然後像一塊幹涸的海綿,會拚命汲取海水補充自身。
再者說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根本難以成事,縱然天才,也不例外。
在秦空看來,天才,應該是天生努力的人才,而不是完全依靠天賦的庸才。
看到這裏,秦空很快想到一個好去處—萬妖牢!
萬妖牢中,不知道有多少妖物,而且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完美符合第二種辦法的要求。
上一次入門考驗的時候,秦空和眾人碰到的都是元初境界初期的妖物,沒有什麽壓力。
此次秦空要去,肯定是找更高境界,實力更強的妖物。
接下來的第三種方法,乃是秦空熟悉的勤能補拙。
實際上,秦空現在每一次修煉都會催動勤能補拙,自然不必多看。
繼續看下去,秦空準備閱覽第四種方法,卻在一頁上看到了禁忌之法四字。
起初秦空不明所以,閱讀之後方才了然。
原來,這第四種方法,竟然不是尋常之法,而是異類之功,最多說好聽一點是旁門左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奉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盡管秦空之前就知道這個道理,但是具體的情況並不了解。
按照常理而言,增加法力,沒有終南捷徑可走,但是吞噬之道,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算作終南捷徑。
所謂吞噬之道,並非是像煉化妖丹那樣,徐徐圖之,滴水穿石,水磨工夫,而是以非常蠻橫的手段,掠奪其他神修的法力,無論是人類還是妖物。
升法古錄之中記載,魔道之中有一門名為吸星大法的神通,就是這一類的存在,
據說,隻要被施展這門神通的修士接觸到肉身,其便能夠將神修的真元吸走,宛若衝破堤壩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再往上,還有吞天噬地,可以吞噬整個天地的力量,其恐怖的程度,秦空現在完全無法想象。
魔道有術,正道自然也有法,譬如說化功歸元。
從本質上來說,化功歸元和吸星大法,並無什麽區別,而之所以化功歸元能夠被正道神修,起碼是一部分的正道神修接受,乃是因為其沒有吸星大法那麽殘忍。
吸星大法,凡是中了這一道神通的神修,全身的法力會被吸得幹幹淨淨,變成一具人幹,輕則渾身修為盡廢,重則身死道消。
升法古錄之中就記載了,千魔宗曾經出現一名叫做煉血魔君的魔道神修,當年的他將吸星大法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遠遠超出了需要接觸才能夠吸收其他神修法力的地步,能夠隔空攝取,好像隔空取物一般。
在那個年代,煉血魔君,橫行無忌,無論是正道神修,還是魔道神修,淪亡在他手中的不知道凡幾,而他積攢法力的速度,好似乘風禦奔,直上九天,短短數年時間,他卻是擁有了數千年的法力,魔威赫赫,幾乎到了令人聞之色變的地步,好在其最終作惡多端,引來正道和魔道的聯手圍剿,最終正魔雙方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才將其誅殺,還天地一個朗朗乾坤。
從那之後,無論是正道還是魔道,對於吸星大法,亦或者是是類似的神通,都頗為忌憚,即便是有人修行,也不敢像煉血魔君一樣明目張膽,百無禁忌地使用,最多在暗中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發現。
誠然,神修之道,從某些方麵來說,的的確確是掠奪之道,但是吸星大法卻是超出了某種界限,亦或者說是眾人能夠忍耐的底線,自然而然其會招致針對便不難理解。
化功歸元的“好處”是,不會將其他神修一身的法力全部吸收,最多也就是元氣大傷,修養一段時間,還可以恢複。
不但如此,化功歸元還不會像吸星大法那樣有比較大的弊端,吸星大法,肆意吸收其他神修的法力,其最大的特性乃是吸收,而不是煉化,所以從表麵上看去,它是能夠令神修快速增加法力,好比堆砌木柴,但是這樣得來的法力,會十分的駁雜,稍不注意就會有走火入魔的危險,好比自身背負著一顆隨時隨地都會爆炸的火藥包,十分危險,而化功歸元,不但能夠吸收,而且可以轉化,亦即是變得和自身的法力有一定的相似度,雖然其做不到完完全全的純粹,可卻要比吸星大法好很多。
話雖如此,在很多正道神修的心中,還是
將化功歸元一類的神通列為禁忌之法,譬如說著下升法古錄的遺棄之峰先賢,畢竟,說句不好聽的話,化功歸元和吸星大法,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不過,在升法古錄之中,還是記載了化功歸元的修煉之法,並且在最後留下一句,善惡由心,自行斟酌。
或許,是那名先賢希望為後人留下一線機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支撐下去,維持遺棄之峰存在的機會。
畢竟,遺棄之峰的情況,每一代神修,心中都十分清楚。
對於這樣的心思,秦空頗為感慨,不過最終,他還是決定,修習化功歸元。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兩個,第一,形勢所逼,否則的話,秦空也不會來找尋快速增加法力的方式,而是按部就班;第二,秦空認為,自己沒有必要拘泥於正邪之道的劃分,更為重要的還是將手段運用在什麽地方,以及怎麽運用,要知道,如果嚴格執行標準的話,他的狂風暴雨,蘊含九幽陰風和弱水,完完全全是邪道異端,非常殘忍,佛祖慈悲莊嚴,心懷蒼生,卻也有忿怒,顯化惡相的時候。
看到此處,升法古錄,已經沒有了內容。
修習化功歸元之後,秦空似乎真的找到了一條快速增加法力的終南捷徑,那就是萬妖牢之中的諸多妖物。
在蒼茫派之中,人類神修的法力顯然是不能夠吸收的,畢竟,同門相殘,而且是非常表麵的現象,在正道門派之中,絕對是大忌,輕則逐出門派,重則當場格殺,以儆效尤。
更何況,也沒有誰會主動送上門來,讓秦空吸收法力。
但是,在這之前,秦空覺得,自己有必要解決一個問題。
化功歸元,盡管沒有什麽大的隱患,可終究還是有隱患,長此以往,丹田之中的法力也會慢慢變得駁雜。
所以,秦空希望,能夠想到辦法,將這個問題完美解決。
隻是,在升法古錄之中,並未有相關的記載。
亦或者說是,古往今來,就沒有人能夠將這個問題解決,否則的話,無論是再怎樣自命清高的正道神修,都會耐不住寂寞,趨之若鶩地去修煉化功歸元。
所謂解決辦法,思路無非是將吸收而來的法力變得純粹,亦即是無限接近,乃至完全變成自身的法力,和煉化妖丹、朱果……等一樣,事情聽上去很簡單,可實際上並非如此。
蓋因為,吸收他人法力之後帶來的隱患,亦或者說是法力駁雜,其含義並不是正常人所想的那樣,有精華和雜質的區分,而是每一名神修修煉出來的法力,或多或少都是不同的,好比每一個人都不盡相同,上天下
地獨一份。
法力,本來就是精煉的力量,自然不存在什麽雜質和精華的分別。
去除雜質,保留精華的神通,世間並不缺乏,譬如說廣世級別的去蕪存菁。
按照道理來說,若是能夠將其和化功歸元連用,隻怕很早之前就已經有神修成功。
而現實上,在曆史上,有神修曾經嚐試,但是最終卻無一例外宣告失敗,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無人問津。
這些人發現,在施展去蕪存菁之後,無論是自身原本的法力,還是吸收而來的法力,都會被去除,可並沒有精華保留下來。
大家都是一樣,盡管有區別,可都是法力,如何區分得了雜質和精華,無法區分,自然就隻能夠一視同仁,全部去除了。
現在,這個難題,擺在了秦空的麵前。
解決問題的方向,是既定的,唯一欠缺的乃是具體的實施過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