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點翠夫人> 第三百零六章

第三百零六章

  點翠懷揣著地契,思前想後沒有去京兆衙門交銀蓋印,而是回了府。


  袁知恒夜裏很晚才回家,麵色亦是十分凝重。點翠一問才知,原來還真是南邊出了事兒。黃州府、安慶府、鳳陽府等地陸續出現了河堤崩塌的事故,前兩地臨近大的湖泊,水大多流入了湖中,災情尚可控製。鳳陽府地勢凹陷,洪水湧出,幾乎將整個府地淹沒殆盡,災民更是不計其數。


  “那秦大人他……”點翠尚記得他們在杭州府的時候,身為江南河道總督的秦大人對他們一家的照顧。


  “此事一出,秦大人雖難辭其咎,但當時負責監工修建河堤的都是工部的王大人,那時秦大人還未上任,這次失職也僅僅是因著地方官員隱瞞不報,他是不察之罪。”袁知恒皺眉歎道。


  今日朝堂爭議,看來那幫人有意想要將這次的禍端引到工部身上,但十年前朝廷在江南修建河堤,可不僅是工部一部之責。吏部負責撥款,甚至買修建河堤的材料,這才是關鍵,不過今日朝堂上卻無一人提起。


  朝廷六部,吏部為首尚書是許大人,兵部更是與許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禮部、刑部向來對許皇貴妃俯首帖耳。戶部有幾個是皇後家族的舊臣,不過近年來最為低調保持中立。工部排名最末是清水衙門,但是曆來不涉黨爭。這次遭逢大禍,自然沒人站出來說話。


  “那王大人與夫人他們……”點翠與王夫人甚是投緣,不由得擔心。


  “王大人被撤了職,如今聖上命他留在府內,不得外出,待大理寺提審。工部那邊由楊侍郎暫代尚書一職。”


  “好在沒有被直接帶去大理寺,否則王夫人定然是受不得的。”


  “此事不容樂觀,關鍵秦家還牽扯其中,五弟他也快急瘋了。”袁知恒道:“聖上會派欽差去那三地賑災兼著查驗此事,我在朝堂上推薦了五弟,他是戶部要員,當年之事戶部定有記錄在冊,由他查來也可避免他人從中作祟。”


  “賑災之事,想來吏部不會袖手旁觀。”點翠對朝中之事也不似一般婦人那般一竅不通,素日裏夫妻倆一處時,袁知恒會與她談一些朝廷政局,她也能就自己的想法插上一言半句,況且她聰慧,其中一些關節也能看的明白。


  袁知恒點頭,這次賑災與查案並行,聖上不可能隻派秦若甫去,自然還有正使,想來又是吏部中人了。


  若是吏部去人,那麻煩就大了。許家的貪與腐天下隻有一人不知,但若無證據誰也不敢輕率明言。


  好在第二日出現了轉機,臨朝之時,恭王竟站出來與吏部尚書許大人力爭,請求由自己做這賑

  災查案的欽差大臣,皇上竟破例允了,不過又令曾任江南織造如今是通政司左參議的崔有諒崔大人,以及戶部提舉秦若甫二人作為副使,輔助監督恭王賑災辦案!


  崔有諒是許皇貴妃的家臣,皇上讓他去,許家也算稍稍扳回了一城。


  既然通政司左參議都參與到了其中,作為右參議又是恭王的老師,袁知恒自然也有理由為此事奔走。


  救災事大刻不容緩,恭王他們幾日便啟程。袁知恒尋了個由頭去戶部,調查陳年舊檔。


  且說袁府這邊,許皇貴妃送來的兩個小妾可沒閑著,見縫插針的在袁知恒的書房外頭湊,明顯的比以往更活躍了。點翠怕真叫她們探聽出點什麽來,平白為相公惹上些麻煩,便想了一轍兒來轉移她們的注意力。


  這日點翠收拾停當,去庫房取了些銀子,又故意半遮半掩的由著冬雪陪著出了府。


  點翠的馬車先去了裕王府,給門房遞了拜帖,不一時裕王的側妃出了門,上了點翠的馬車。這載她二人的馬車先去了京兆尹府,又去了戶部、工部下設的兩個衙門。


  而後她二人喜滋滋的攜手進了一家酒樓,點了幾個小菜,邊吃邊聊,相談甚歡。


  “歸氏與裕王側妃,她們倆怎麽處到一塊兒去了?”許皇貴妃得了袁府中送來的消息,不禁皺起眉頭。


  “看樣子二人似是早已認識,今兒去的那三個地方,定然是與江南的那件事兒脫不了幹係!”皇貴妃身邊的大宮女猜測到。


  “囑咐下去,讓她們好生留意歸氏那邊的動靜,另外派人去京兆尹衙門問上一問,她們究竟有何意圖。”許皇貴妃吩咐道。


  袁知恒行事太過縝密小心,又身懷武藝,派去跟他的人很難有所獲。但歸氏就不一樣了,不管是在袁府內部還是外頭,可都能將她盯牢了。


  不過半日功夫,去京兆尹衙門打探消息的宮人回來,說歸氏與裕王側妃似是在靠近城郊的官道旁買了一大塊地,究竟要做什麽旁人倒是不知。


  “買地?”許皇貴妃斟酌著,那歸氏有些商賈手段這她是有所耳聞,但是她拉攏著裕王側妃與她一起,難道袁知恒是要投向裕王?

  裕王家中子嗣頗豐,又是先帝最寵愛的兒子,當今聖上對他這個弟弟也頗為看重。即便如此,還有恭王和齊王,袁知恒沒道理舍近求遠去投靠他啊。


  “景陽宮那邊如何了?”許皇貴妃又問道。


  “今日袁先生授騎射課,對裕王世子讚善有加。”門外小太監趕緊稟報道。


  又與裕王有關……


  “齊王呢?”許皇貴妃又問。


  “因著娘娘的勸誡,齊王很少再去袁府了,不過被許家那幾個小輩帶著經常去些酒肆伎館,齊王妃眼看著便要臨盆了……娘娘您看是否再勸一勸殿下他……”說話兒的是艾嬤嬤。


  “罷了,因著阻他去袁府的事兒,已經與我生疏了很多,再多說該更加不樂意了。齊王妃那邊多派人照看著些,她腹中的孩兒最為重要,切莫讓她鬧小性子,有的事該瞞還得瞞著。”


  “是,娘娘。”艾嬤嬤趕緊應了。


  “夫人,這樣好的生意為何要分一杯羹給裕王側妃去?”冬雪不解。


  “自然是為了更穩妥些,這事兒雖然與江南的水患沒什麽幹係,可畢竟也是王夫人為我奔走操持的。若日後無事自然大吉,若被有心人拿去詬病,我少不得要做一番解釋,還會連帶著大人受些牽扯,可若是拉上裕王側妃一起,旁人總歸會多一分忌憚,這是其一。”


  “其二呢?”冬雪覺得自家夫人考慮的對。


  “其二便是我想省些銀錢幹別的,”點翠笑道:“比如說買進些藥材,江南水患,傷亡必然不少,不出幾日藥材肯定供不應求,咱們需得趁早從各地進一些來。”


  此時她二哥為著製簪用的苗銀之事正在川蜀之地逗留,要知道川蜀之地藥材頗豐,若從哪裏進一些來,豈不正和心意。


  點翠給歸仲卿去了信,托他購置整整三船的藥材運至京城。袁知恒知曉此事後,勸點翠不若讓她二哥直接將藥材運至杭州府,杭州府距黃州府、安慶府、鳳陽府三地都比京城距其近便,且有妙珠柳掌櫃他們接應,應該無憂。


  點翠一聽欣喜道,還是相公想的周到。袁知恒卻是麵無喜色,又道據史書記載洪災之後多有瘟疫發生,隻川蜀的藥恐怕不夠,不若拖著二哥在各地的關係,都備買一些。


  此言他與朝堂上奏過了兩次,奏請由朝廷撥款,向各地征收一部分藥材用於救災,卻被吏部尚書許大人反駁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賑災安置災民,災民不計其數,朝廷出的銀子已經夠多了,再購置藥材會導致國庫空虛。而管理錢庫的戶部,一如既往的不發聲不作為。


  袁知恒、李桑等人氣憤之餘,也生出幾分無力來。


  “相公所言極是,如若真的發生瘟疫,是再多的藥材都不夠的。”點翠顰眉輕聲道。


  袁知恒知道她擔憂什麽,但有些話也不好說出來,瘟疫沒有最好,但購進大量的藥材就會囤積在手上,這個誰也不敢作保。


  點翠略略思索,突然福至心靈道:“倒是有個法子,不過我得進宮去求見皇後娘娘一趟,再叫上李家大嫂與唐家二嫂也


  一起。”


  “要見皇後娘娘?”袁知恒思慮片刻道:“聽聞明日皇後娘娘齋戒,你與兩位嫂嫂可借由抄送經書的由頭進宮,今日可令南邊院子的那兩位姑娘脫人進宮去與皇後娘娘說清來意,方不唐突。”


  “好!”點翠笑著揶揄道:“什麽姑娘,人家可是你的妾室。”


  “胡鬧!”袁知恒捏了捏她的鼻子:“為夫可沒有動她們一個手指頭,待以後為她們尋了稱意人家,也算全了皇後娘娘相護之意。”


  “是是,知道了,我留意著呢,不過眼下可不成,還全靠這二位姑娘與西院兒那兩位鬥法我好清閑一些呢。”點翠笑道。


  “好,一切皆按夫人的意思行事。”袁知恒寵溺道。


  第二日,點翠與李家唐家兩位嫂嫂借著送經書之名進了宮。


  三人拜過了皇後,坐定後,點翠也不拐彎抹角,便將來意說了個大概。


  如今南邊三地水禍害人,受了傷的不僅有災民,還有前去援助的官兵以及地方衙役們。她們作為官眷也想出一份力,便由袁家夫人牽頭到各地購置藥材,以進價售與這三地百姓,至於漕運的費用人力的成本等,都由她自掏銀錢。


  隻不過這藥材以進價售賣,定然會比江南其他地方的價錢低出五成還不止,為防同行借機裝作災民來大批量買藥,還請皇後娘娘休書一封與恭王殿下,派遣幾名當地官員相助。


  皇後一聽,知她此行對恭王有大用處,哪有不應之理。


  “三位夫人大義,本宮沒有叫你們白出力氣的道理,賞賜自然是有的,說吧,想要什麽?”皇後笑道。


  點翠微微一笑,也不推辭,道:“若此事辦的順利,此次災情順利度過,臣妾想在這三處各開一間藥材鋪子,做些正經的藥材生意,可這藥材生意與綢緞生意一眼,稅賦向來不低……”


  原來她是打了這個主意,皇後好氣又好笑,這歸氏果真是個鬼精靈,隧道:“好,本宮便許你在這三地建鋪,著當地官府三年之內免收賦稅,可滿意?”


  這三地受災,為休養生息,頭兩年各行各業本身都得輕徭薄稅,皇後這樣也不過是順水人情,旁人也指摘不出什麽錯來。


  “謝皇後娘娘恩典!”點翠喜滋滋的叩拜,與她合夥兒的兩位嫂嫂,也是大喜,雖然她們投入的銀錢少些,但若是當真三年免賦稅,那收益必然是可觀。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