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虞書> 第四十一章文英殿上三傑聚

第四十一章文英殿上三傑聚

  李昌吉笑著說“你我之間,相交多年,別說一點虛名了,就算你讓我把我這一條命送給你,我也不在意。”


  周水田沒有多說什麽,這件事現在也不好說。


  三天之後,吳秀才回禮,送了四季四套衣裳,還有一些銀兩。


  李昌吉原本不願意接下的,但最後在周水田的勸說之下還是收下了。


  梁法堯也找到了李昌吉,告訴李昌吉,按照他如今的學問,再過幾年就可以參加科考,實現心中的抱負了。


  因為這個關係,梁法堯在下學之後,常常召見李昌吉,私下傳授一些心得。


  三月到了,京城之中,一如往常那般熱鬧。


  各地的才子已經陸續到了,對於這件事,聖人的興趣,遠比十年前選賢良方正有興趣。


  他讓天官府和春官府的人安排,對於這一次舉薦的三十位才子,分別出題,表示自己對於這一次的重視。


  三月初六,這些才子到了文英殿,按照位次坐下之後,試卷就發了下來。


  陳士弘拿到卷子上麵,乃是問的是養和教,對於這二者,聖人認為如今還沒有做好,雖然朝廷製田裏,廣樹畜。但是這天下還是有流民在野,不少人還是不能家給人足。


  而對於教民方麵,從武皇帝開始,崇學校,明禮儀,但聖人卻覺得任用為能得人,天下英才不能盡為聖人所用。


  陳士弘看了兩個問題,對弈第一個問題,他首先提出了,應該嚴禁遊手好閑的閑人,不能讓這些人壞了風氣,第二是要嚴懲那些巧立名目,橫斂苛征的人,免得傷了民心,民一年耕種,尚且不能果腹,自然會放任自流,不願意耕種。


  第三點是要選循吏,來協助朝廷治理天下。當然這些人未必個個都是賢臣良臣,他們可以體察民情,到了合適的時候,前去勸農耕種養蠶就可以了。


  後來陳士弘還是說了老的套話,要三年考績,這件事朝廷屢次在提,但是卻很難落實到實處,若是真的能夠有功者進,無功者退,那就真的可以垂拱而天下治了。


  這是關於養民的方麵,關於教民的方麵,陳士弘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遊手好閑的人多,非是窮鄉僻壤如此,一些大城市也是如此。


  有這個問題,是因為那些司章風化的人,沉溺於太平盛世,洋洋自得,不知道城中風氣已壞。而他們將禮教視為繁文縟節,不願意遵從,自然不會推行教化。


  這官員如此,下麵的小民自然隨心而為,世風因此而壞。


  這個要解決,首先是要嚴禁那些迷惑世人的邪說,同時要製止那驕奢侈讚的風氣。


  至於學官,陳士弘說林泉那一套是好的,但是朝廷沒有落實,反而讓人感覺到遺憾。


  本來這些差不多就是了,接下來陳士弘一時興起,於是繼續說了上行下效的道理,要教民那麽聖人必須先要誠心正意才是。


  他勸說聖人,每日經筵不可缺少,不要將經史當做虛文,不相信經史裏麵有治國之道。也不要將的這些當做故事,隻是聽著玩,而不去深思。


  除此之外,還有選賢大夫伺候在聖人左右,這些人所說必定是善言,所行必當是善行,這潛移默化之中,聖人就可以達到內聖外王之道。


  陳士弘做完,看了之後,最後寫了一句臣幹冒天威,不勝戰栗之至。臣謹對。


  楚繼善得到卷子,卻是聖人說自古這開國帝王創造了基業,會為後世留下長治久安之策,在太祖高皇帝定鼎之後,列聖相承,益隆繼述。如今天下承平已經百多年,這祖宗的良法美意,真是的是十全十美,沒有弊端嗎?

  楚繼善見聖人這麽說,思索了才寫,他先順著聖人的意思說這法度最開始立的時候,沒有什麽弊端,但是這法度若是執行起來,就有可弊端。這因為有弊端,所以才要救弊。


  不過怎麽救弊,楚繼善就不敢亂說了,按照儒家那一套來談。首先就是修德,他說德乃是法之本,沒有德,這就好比用泥土做成了船卻不可以渡河,在大地上畫一個餅卻不可以充饑。


  不過德這畢竟是套話,他還是說了一點實際的,說國朝法度都是以勤而創,往昔太宗對內臣說,念創業之艱難,日不暇食,夜不安枕。


  世宗也言“人君理萬機,怠心一生則庶務壅滯,其患不可勝言。”


  中宗亦言“天下之大,庶務之殷,豈所須臾怠惰,一怠則百事馳矣。”


  楚繼善說了這些,想了想,補充了一下如何修德,首先一念起了,必定要仔細思索,這個事情對於天下是否有害,一令要出,也要思索,這法令對萬民是否有益。這要有益而無害,才能從之。


  至於勤,便是雞鳴而起,就要思索我今天什麽事情用什麽人,過了幾天就要在想“這件事是否已經成功了,我用的那個人是否是真的有才。”這樣查核,足以救弊。


  楚繼善寫完,檢查了一番,就寫上了那句套話。


  關於葉時熙的文章就有一點難了,聖人詢問,自古那些賢君帝王,所學為何,有什麽功勞。自古以來,當人君者必當以功德治天下,但是這功德兩個誰在前麵。


  葉時熙見了這題,談了一些故事,然後論證了功德,最後談了幾點。他認為如今聖人想要升平,必須要有五件大事。


  第一就是保業,第二惜時,三遠謀,四謹敬,五務實。


  除此之外就是要除六弊,一是好勝人,二是恥聞過,三是騁辯給,四是眩聰明,五是厲威嚴,六是恣剛愎,


  若是聖人能守五規,導除六弊,那麽就可以成為萬世明君。


  當天中午,卷子就寫完了,等卷子收下之後,大家退到待朝閣之中,開始議論起來。


  他們原本以為是考文采,沒有想到竟然是策論,有些說麵色不太好看,這些人主要是以寫詩詞為主,策論非是他們所長,這些番隻怕會連累舉薦人了。


  他們等著,而聖人也親自查看了這些人試卷,他看完一篇,就遞給文妃,文妃看了之後,也沒有說話。


  聖人看到陳士弘那張卷子的時候,不由一喜,對著文妃說“這陳士弘是誰。”


  “乃是清遠侯的曾孫。”


  “他倒是有一些本事,朕總算找到了一個有用之才了。”


  接下來,聖人看了楚繼善的卷子,詢問楚繼善的來曆,文妃回到說“他乃是楚提督的孫子。”


  “這小子倒是滑頭,朕有心問他,他全用這些虛的來對,不過以他身份來說,這倒也沒有什麽,這文章寫得花團錦簇,倒是可以稱得上一個才子。”


  聖人最後看到了葉時熙的卷子,看完之後,神情有些不悅地說“這人太狂傲,如此規勸朕,若是一個小心眼的皇帝,隻怕他人頭難保了。”


  “這是林紹聞舉薦來的,這文章談的倒是正論,這一題,聖人既然是想要問功德,他自然是按照功德答。”


  聖人將卷子選了出來,對著文妃說“可惜這文無第一,弘文這個丫頭,也隻能嫁給一個才子,如今這三人,難分軒輊,隻怕有些難了。”


  “不如在論一番如何?”


  聖人點點頭,不過他沒有立即召見,晚上在鹿鳴殿設宴,賜了這些人同進士出身,賞了翰林院編修的職位。


  眾人自然大喜,謝過聖人。


  聖人也看了三人,這三人容貌皆是上佳,若是真的要分的話,還是楚繼善更勝一籌。


  聖人對楚繼善的身世也很滿意,陳家已經失去爵位,葉時熙這譜牒上是民籍,自然不被聖人所看重。


  心中有了取舍,聖人讓人這三人的文章送到履冰宮,讓弘文縣主過目。


  因為弘文縣主到了,建文公主也不去皇莊了,就呆在履冰宮之中,和弘文縣主談詩論畫,好不熱鬧。


  弘文縣主看了之後,遞給建文公主,內臣對著弘文縣主說“這三位學士,那都是如同畫中走出來的一樣,好生俊俏,文章又好,縣主,你真是好福氣。”


  建文公主看著文章,不由落下了眼淚,內臣見到這個情況,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麽話,但還是打耳光,開口說“小的該死,小的該死。”


  建文公主揮揮手,對著內臣說“這不關你的事情,你先下去吧。”


  內臣如釋重負,連忙告退,回到天河齋稟告之後,聖人聽了,不由一愣,不知道自己這個寶貝女兒哭什麽。


  “聖人,她還不是為那件事而傷心。”


  文妃知道自己的女兒心事,感歎說“這天下才子那麽多,偏偏那林紹聞不是,她怎麽能不傷心。”


  “有空你勸說一下他就是了,這林紹聞雖然不是才子,但比起那些紈絝膏粱來說,卻好上幾分,嫁給林紹聞,也不算委屈她了。”聖人心中對於建文公主也有一些愧疚,不過自己許諾在前,君無戲言,這隻能委屈建文公主了。文妃點點頭,說自己會多多勸的。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