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穿越眾> 第八十四章 變故(4000字)

第八十四章 變故(4000字)

  此時的日本國內,德川幕府製霸全國,無人能與之相抗。但也是因此,很多武士們在日本混不下去了!

  自德川家在關原合戰中取勝,推翻豐臣政權,終結了戰國時代起,接著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東軍大名們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


  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則給予嚴厲的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


  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接近於當時日本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


  德川家康將68家親藩、譜代大名部署在畿內周邊,而豐臣家則從原來的220萬石降為66萬石。


  12年後的慶長20年,大阪夏之陣中,豐臣家覆滅。第二年德川家康去世,德川幕府對於各大名的處分也沒有停止。從第二代將軍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為了穩定幕府的統治,一直貫徹抑製大名權利的方針。


  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對德川幕府的傾向,或者是對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表示不滿等,幕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對這些大名進行嚴厲處分。如果沒有繼承人也會成為處分對象。而處分的方式簡單、粗暴,即沒收知行、更改領地。


  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後繼者,或者後繼者不穩定,幕府就會迫不及待地認定履行義務不善。比如池田家就是因為後繼者年齡太小,而被更改領地到了石高較小的藩。這種事情在當時的江戶幕府時期不在少數。


  到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時期,日本全國遭遇改易處分的大名高達130位,而這都是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裏發生的,據說單單這40年裏幕府沒收的領地就達到1400萬石。這些被沒收的領地,一部分封給德川一門,一部分封給譜代大名。


  也正是這一時期,日本的養子文化逐漸發揚光大,並影響至今。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對這些大名進行管製、處分,主要原因在於德川家是當時日本最大的,也是擁有最強武力的大名。所有人都清楚,如果不遵從德川將軍的命令,就會遭到幕府武力討伐。


  更為關鍵的是,當時日本大約擁有3000萬石的領地,幕府領地加上旗本領地再加上親藩領地,總計達到1000萬石左右。哪怕是前田家這樣的的大名,也不過擁有100萬石的領地。因此,哪怕是半數的外樣大名同時反動對於幕府的戰鬥,德川幕府也足以輕鬆應對。


  之所以石高在近40年內,不合常理的從近2000萬暴增至3000萬,應該是各地大名瞞報的石高被掌握大權的幕府查了出來,所以才會出現如此情形,如同古代中原南北各地隱藏田畝避稅,與此同理!

  值此日本風雲變幻的年代,很多武士失去了主家淪為浪人,還有一部分信奉天主教的武士,因為天草起義的緣故,之後德川幕府禁止天主教,同樣在日本呆不下去。


  這些信奉天主教的武士們大部分是來自九州地區,他們被幕府視為不安定的最大因素!

  武士們不會耕作,不會經商,不會手藝,淪為浪人後,隻剩下一門強項:打仗。


  當時的暹羅,是以阿瑜陀耶城(今曼穀北,意為“不可戰勝之城”)為首都的阿瑜陀耶王朝,中國人習慣稱阿瑜陀耶為大城。


  阿瑜陀耶王朝經曆了34代君主,曆時417年,是泰國曆史上最長的一個王朝。不過,在16世紀後半葉,這個王朝麵臨滅國的危機。


  暹羅有個凶悍的鄰國叫緬甸。這兩個信奉佛教、盛產大象的國家好比一對發情期的公象,有事沒事就互相用長牙搗幾下,紛紛攘攘打了幾百年,是和英法、俄土一樣馳名世界曆史的冤家死對頭。


  當時的緬甸是東籲王朝統治時期,一直對暹羅虎視眈眈,軍事力量上也占優。這兩個國家數百年持續不斷的戰爭,曆史上稱為泰緬戰爭。


  以前的泰緬戰爭,雙方都是戰象VS戰象,拚的是象兵和冷兵器。雖然戰象對壘聽上去很拉風,但殺傷力其實一般般。


  到了17世紀時,泰緬之戰可不單純是戰象對戰象那麽簡單,緬甸人網羅了大量葡萄牙雇傭兵,配備了燧發槍、火炮等西式武器,暹羅人隻憑大象和泰拳是遠遠擋不住的!


  於是身材矮小殺氣騰騰的倭人是暹羅的首選!


  16世紀以來,來自日本的倭寇侵擾讓大明王朝頭疼欲裂,而東南亞一帶,日本海盜殺人越貨的行徑同樣臭名昭著。日本海盜曾經在暹羅海域,先後襲擊過葡萄牙船、英國船,而船隻更小且武備不足的暹羅船更是不在話下。


  有此背景,缺乏武力支撐的暹羅自然對這批戰爭經驗豐富的日本武士張開了熱情的懷抱,從此這群日本浪人聚集在大城,建立了日本人居住區:日本人町,在暹羅從事著當雇傭兵兼買賣貿易的異國生涯。


  日本浪人的首領叫山田長政。這是一個至今在日本、泰國都赫赫有名的家夥。日本當代著名小說家遠藤周作、柴田煉三郎都以他為主角寫過小說,泰國2010年還拍過一部《大城武士》的曆史動作大片,主角同樣是這個日本雇傭兵首領。


  山田長政可不是浪人,他是正宗的德川家武士:出身於駿河國駿府馬場町(今屬靜岡縣靜岡市),駿河國就是德川家康的領地,他的父親山田長知是德川家重臣本多正信的家臣。


  一個根紅苗正的德川家武士為何跑到異國當雇傭兵呢?


  究其緣由,乃是德川家康有項重要的海外貿易活動——朱印船貿易。


  朱印船,是指持有德川家頒發的“異國渡海朱印狀”,被許可前往安南、暹羅、呂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進行貿易活動的船隻。


  山田長政年少時就開始參與朱印船貿易,1612年他作為護衛,跟隨朱印船從長崎、台灣駛往暹羅。不料到了朱印船歸國之時,他卻患上熱病,被迫留在大城。


  因為出身正統,富有魄力加上作戰勇猛,山田長征在日本雇傭兵中脫穎而出,被推舉為“筆頭”。(首領之意,不是官銜)

  山田長政不是泛泛之輩,他將浪人中的精銳編製成一支1000人的“日本人義勇軍”,效忠於暹羅國王,並在短時間內成為暹羅軍的王牌。


  日本人打仗有何本事?

  徒手格鬥的話,會泰拳的暹羅人也許完勝日本人,但打仗誰不用武器?牢固的盔甲,鋒利的日本刀,就是日本浪人的優勢了。因為這批日本浪人的武藝厲害,甚至影響到緬甸的冷兵器發展,從盔甲到單一兵器的樣式,都和日本冷兵器如出一轍。


  不過,從小隨父輩在海上耳濡目染的山田長政可不是傻子,不會想當然的憑借日本刀和葡萄牙人的槍炮抗衡。他派人從濠鏡、馬尼拉和巴達維亞購入了大量先進的西式火銃,裝備到士兵身上,這足以讓他和葡萄牙人掰掰手腕子。


  武器之外,日本人的紀律嚴格、戰鬥意誌都是有名的,這支日本雇傭軍在當時擁有極強的戰鬥力。


  1621年緬甸大軍進攻暹羅,山田長政的日本雇傭軍作為暹羅軍的主力,修築堡壘,據險苦戰,最終擊敗了人數10倍的緬軍,為阿瑜陀耶王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對這支能打仗的日本浪人軍團,曆代暹羅國王都非常看重。在暹羅的“三印法典”中列出:“日本人義勇兵局”為暹羅官位製度裏的第三高位,山田長政則被封爵(地位相當於大城的太守)。


  打仗打得好,還帶來了額外的經濟效益。山田長政統治下的當地日本人,幾乎壟斷了暹羅與日本之間的貿易,大大發了一筆財。另據傳說,山田長政受到當時的緬甸國王厄迦陀沙律王的賞識,娶了王女,成為了駙馬。


  之後好景不長,日本人在暹羅的活動,觸犯到暹羅貴族的利益。


  暹羅宋當王死後,巴薩通王通過政變奪取了王位,他對在軍事上擁有大權的山田長政很是忌憚,同時對日本人壟斷對外貿易頗為嫉恨。


  1630年,山田長政被任命為統帥,率領軍隊南下攻打叛亂的洛坤府。在戰鬥中,山田腿部負傷,不治身亡。


  據說,是巴薩通王派人在他的繃帶中塗上了毒藥。殺了日本人首領後,因為擔心來自日本人町的報複,巴薩通王借口日本人將叛亂,下令燒毀大城的日本人町,將日本居民盡數驅逐。


  這件事傳到了日本,讓德川幕府很是憤怒,認為巴薩通王是篡位而非正統繼承者,於是終止了與暹羅的貿易,隨後德川幕府實行200多年的鎖國政策,留在海外的日本浪人無法歸國,隻能繼續在各地當雇傭兵或是直接成為海盜,縱略海上。


  因為鎖國令的原因,日本人有家不能回,分布於南洋、暹羅、南越、北越等等地區,這也是海商平田治一郎為何能輕易召集浪人為薩摩藩作戰的緣故。


  至1641年初,平田治一郎通過金銀錢財,共在琉球召集非薩摩藩的浪人武士800餘名,加上薩摩藩內派出的100多名精銳武士,以琉球奄美群島為海盜基地,摩拳擦掌的準備突襲新港。


  1641年2月2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亦稱小年。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後世北方習俗多為臘月二十三,南方二十四祭灶居多。


  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二十三這一天,台灣西海岸南北各地,都有元老院帶頭舉行的祭灶活動,其中以新港城規模最大。恰逢出海捕魚的船隻回航新港,城內上下一派繁榮熱鬧的盛景。


  這個時代人類的捕魚活動相當少,對海洋魚類的繁衍基本沒有幹擾,加上沒有環境汙染,各種魚類資源的豐富程度是現代人所難以想象的。不過現代近海魚少,汙染是主要因素,想想光是一艘貨輪石油泄漏就要汙染多大一片海域,死的魚可以將整個海水水麵覆蓋。其中還包括,一些海鷗及鳥類。


  而人類的貪婪與目光短淺在捕魚曆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大肆捕殺下,各種珍稀魚類很快捕殺一空,主要是漁船主們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違背律法使用網眼更密集的拖網,無論全家大小,一個不留,哪怕是提倡對魚類的放流,但在那個時代實際執行的又有多少。


  “全世界都那麽幹,你怎麽能就要求我們呢?”


  “人家也還在那樣幹,你怎麽不讓別人更換拖網呢?”


  “我知道有規定不能用這種捕魚方式,這不是別人先用的嘛,我也要生活,日子過得難!”


  於是放流的魚永遠無法平衡打撈的數量,先是近海,慢慢的,近海魚類基本被捕殺一空,接著人類又繼續開著遠海漁船繼續去禍害。


  老付本名付友波,出身沿海漁村,在現代便是捕魚老手,操弄漁船自然不在話下,隻是出近海,都不需要前往魚類資源更豐富的東海或者南海,漁船便已滿載而歸。


  這個時代的蘇眉魚可還沒被吃成瀕危物種,除此之外,黃花魚、蘇鼠斑、老鼠斑、黃斑、龍躉[dǔn]石斑等各類魚獲數不勝數。


  15年福州連江漁民捕獲一條重約80公斤的野生黃花魚,賣了400萬,價值為當時廈門的一套房,足以可見此類魚有多珍貴,更別說還有大量其他魚獲!


  魚獲雖多,但所有的穿越者都清楚,他們本不屬於這個時代,其中大部分穿越者來此地不滿半年,有些人心中還是迷茫居多,此時新港城內與後世同樣的祭灶習俗,耳邊新港特批自產的鞭炮正劈裏啪啦的炸響,給了這些人極大的心理寬慰。


  入夜祭灶完畢後,城內燈光逐漸消退,夜色愈濃,黑夜下的的海麵波濤依舊,港口的燈塔依舊耀眼奪目,恰好為奔赴千裏而來的不速之客們指明了進攻方向。


  ps:水點就水點吧,總好過不更新,反正看的人不多,上架也沒意思,就這樣吧,試試自己能寫成啥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