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縱南工業區
1641年1月5日,小寒,苗栗縱穀平原海拔不高,所以此地未見寒意,溫度與上月相比差別不大。
在原始的采礦方式下,石油與煤礦總算是有了穩定的產出,但二者終歸是需要加工後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按照元老院的方案,縱南工業區的建設馬上提上了日程。
依靠後龍溪的水利運輸條件,在縱穀南部成立工業區,將工業、化工等大部分生產設施搬遷過去,並在縱南新建各類工廠,就近生產,利益最大化。
新港城內的各類工廠搬遷過去後,用電量將大減,新港火電廠的發電效率可以暫緩,減少煤炭損耗,並將產能逐步遷移至縱南工業區或是在當地新建火電廠,從而為工業區發展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持。
各類工廠的搬遷勢必在行,早與晚的問題,目的便是為了解決能源運輸的損耗與麻煩,除此之外,新港城處於後龍溪入海口之南,周邊適合發展工業區的平地不多,發展潛力很小。
縱穀平原則不然,依托後龍溪水力運輸條件的優勢,加上大片平坦土地以及周邊山區資源的支持下,後世的縱北地區便是苗栗市所在,縱南地區的後龍溪邊,也建有名為“中興”的工業區,元老院的目光便是盯上了縱南的良好條件,將大力發展縱南縱北。
縱南工業區想要發展起來,首先要解決的便是資源運輸的問題。
石油和煤炭還好,離縱南工業區不遠,大大縮減了原先運輸至新港城的路途,但鋼鐵工業的發展,鐵礦石的運輸距離直接翻了三倍有餘,綜合所有方案後,人工運河是目前解決鐵礦石運輸的最佳方案。
四湖溪與後龍溪二者的出海口離的不遠,但溪水源頭卻大相徑庭。
兩水在海拔較低的銅鑼擦肩而過,一左一右繞開了兩水中間的大片山區和丘陵,最終又在新港城南邊的獅子山一南一北,並肩入海,由此在兩水中間形成一塊不規則的菱形。
菱形的一角是兩水的入海口,此角兩水入海口的直線距離為1.5公裏,而作為對角的銅鑼,兩水擦肩而過的地區,四湖溪與後龍溪的直線距離約為1.1公裏,隻要在銅鑼開鑿人工河道,從此北勢的鐵礦石便不需要繞一大圈運達工業區,縱南也將真正成為元老院資源匯聚之地,真正的命脈。
在古代,河運有天然河運和人工運河兩種。天然河運給人類帶來了交通運輸的方便,既省力,又經濟,一葦之航,隻要水力可以勝任,就能隨水道所至而達到其沿岸的各地。陸地上的運輸雖不受河道的限製,可以隨意所之,但除開平地之外,山陵丘壑,處處都存在著運輸的困難。
而且從運輸量上講,車輛和船舶的差距很大,用力也很懸殊,兩者比較,自然是河道運輸的優點大。當然,天然河道的運輸也有它的缺點和不足之處,這就是河道要隨著地勢的高地而定,而且河道有一定的流向和流程問題,距離河流遠的地區,就得不到方便。這樣,就出現了人工開鑿運河的辦法,來補充天然河道的不足。¥…愛奇文學iqi最快更新
開鑿四湖溪與後龍溪的優勢除了將此地水路聯通,從此四通八達,便於資源運輸之外,還能加大對四湖地區甚至吞宵地區的控製力度,一旦上述地方有事,無需繞一大圈,可直接從水路抄近道前去解決問題,達到快速應變的目的。
以19世紀末希臘南部開鑿的科林斯運河為例,此運河長6.3千米,水深8米,河麵寬度達到24米,河床寬21米。
6公裏長度足足開鑿了12年,平均每公裏花了兩年。其實這麽低的效率也不能怪外國人,畢竟這個科林斯地峽的岩石非常堅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開鑿好。
而銅鑼地區的環境不似科林斯那般難以開鑿,何況需要開鑿的河道長度短,且地質條件遠遠好於科林斯,又有達納火藥的定向爆破和21世紀帶過來的機械輔助開鑿河道,最主要的是工程目標不需要挖的那麽深那麽寬,隻需要能走中型船隻便可,能夠承擔運輸北勢產出的礦石便已足夠,所以工期進度必然遠遠高於科林斯運河的開鑿速度。
哪怕是有達納炸藥的輔助,但開鑿運河總歸還是需要非常多的工人,元老院的目光最終瞄準了南部的土著部落。
本來隨著鐵礦、石油、煤礦資源的發現與開采,元老院的人力資源已是捉襟見肘,絕無能力再行開鑿運河,不過隨著新港仿製了大量火銃,並交由各縣民兵初步訓練完畢,總算是形成了戰鬥力,對各縣土著保持了足夠的威懾力。
強權的上位,必然存在著血腥,不服的部落早已被篩選出來優先滅掉。幾番殺雞儆猴之後,南部平原上其餘的各土著部落皆表示臣服,不管是不是表麵臣服,元老院能讓土著們臣服一次,就有信心永遠壓製住各部落。
之後元老院順勢在土著間成立長老會,由各縣部落村民內部選出長老,大村三、四人,小村一、二人,自行管理村內事務,將各部落權利由單人的首領轉變為多極的長老,強行分割部落村莊內部的權利,之後隻要籠絡分化和控製各部落長老,常施小恩小惠,以使他們服從,便能逐步控製和馴化土著,使之成為順民。
各縣地方長老會議每年舉行一次,各村長老報告他們管轄的村內事務,元老院任命的各縣主官就其政績的好壞,或予以獎勵,或予以懲罰,嚴重者予以免職。
任何土著一旦當選長老,將由元老院配發特製衣物、藤杖以及印製在金元、銀元上的實物國旗,作為其權利的象征。
除了長老會外,禁止各土著部落將出草目標對準漢人移民村莊,土著內部之間的出草獵頭行為元老院和各縣主官暫時不作幹涉。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便是賦稅製度,各土著部落需得交納元老院定下的賦稅,或是大米,又或是獵物毛皮等,在賦稅之外還得服從元老院每年征召的勞役,當元老院下令攻擊其他部落時,需得出青壯勇士作為仆從軍一起進攻。
一整套流程下來,元老院學習了後世荷蘭人成功統治土著的方法,最終便是希望達成以夷治夷的效果,從而減少用於鎮壓的人力,同時也能加強元老院的動員能力。
此後,台南的土著部落已是大定,隻剩下台中的大肚王國以及北部丘陵、中部山區、東北部宜蘭平原、東部花蓮等地區的土著未曾解決。
以遠近親疏而論,加上各地依舊急需人口勞動力,此時大肚王國便進入了王朗的眼簾,成為元老院的下一個狩獵目標。
經元老院眾人商議討論後,征服大肚王國的方案定下,將從南部各縣征召青壯勇士作為仆從軍,再以武裝部作為核心,民兵部隊為骨架,槍口直指台中的大肚王國。
大肚王國是十幾個土著部落間的聯盟,其中大肚王的話語權最大,但大肚王對其餘部落並不像是真正的國王那般握有生殺大權,各部落內部依舊保有相當的自治權利。
在南部各部落征召完畢後,兵士們以新建不久的彰化城作為根據地,進攻彰化城北部的大肚王國,最終目的便是統治台中區域,獲取此地的人口和自然資源,得到更多的勞動力,同時瓦解大肚王國的部落聯盟,和南部各縣一般建立長老會製度,徹底控製此地。
大肚王國的地盤本就不大,十幾個部落聽著挺唬人,但實際上不過是十幾個大一些的村莊,整個大肚王國的總人口加起來還不到一萬。
本次征服大肚王國,武裝部中的穿越者主要任務是實踐學習指揮工作,之後便可分配至各地,牢牢掌握所有軍事力量,攻擊行動則多是由武裝部中的移民以及各縣民兵帶領仆從軍完成。
在各縣民兵熱兵器的摧枯拉朽下,加上土著仆從軍手持冷兵器的陣陣怪異吼叫聲中,第一個投降的部落出現了,有一就有二,大肚王國的瓦解速度出乎意料的快,其中當然不乏頭鐵的,主要是大肚王以及他的血親部落為核心。但在大肚王被現代火器精準打擊而死後,最後的聯盟瞬時間分崩離析,各核心部落失去主心骨,死的死,降的降。
此後大肚王國成為曆史,隻要再清除掉北部淡水周邊的土著,元老院將正式掌控台灣西海岸。
大肚王國既歿,戰爭給被征服的土著部落帶來大量的權利真空,也正好便於元老院對於土著長老的選拔,利於控製。
此役,除了大肚王國外,各縣土著仆從軍們待遇不算薄,目的便是籠絡各部落的勇士階級,消磨土著們的敵意,雷霆手段已用過,鴿派上場展現菩薩心腸,慢慢消除土著中的隱患。
此役的最終目標便是人口勞動力,戰敗方的大肚各部落青壯人口,皆被強製征召去開礦或是開鑿運河,南部長老會各部落勞役也將同時征發,用於在各縣為移民就地開墾田地,勞役並非無償,給予相應的紙幣,可用於購買新港產出的物資。
這種新鮮的體驗在土著部落中從未有過,當看到一張小小的紙片,卻能從漢人移民村落或是集市中換來白花花的糧食後,土著們的積極性前所未有的提高,隻要元老院一直征發勞役,至少各部落間不會再有人挨餓。
ps:以後一章盡量寫成3000字以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