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仿63式迫擊炮
荷蘭在亞洲這邊的船隻分別為蓋倫帆船、匹那斯、富儒特型、亞哈特造(快艇)、東印度船(歸國大船)、笛型船等等。
起先,荷蘭來東方的遠洋海船一般較小,稱匹那斯,是一類小型三桅船,一般長約35米的武裝商船,英國、法國的東印度公司也使用這類劃的海運船。這類海船先是裝備18門炮,後來加多到30門,極似後來的驅逐快艦。荷蘭東印度公司後期曾經使用過的大型匹那斯長45米。
富儒特型三桅運輸船為大型平底,非常適合航行於低地國家的淺水航道。船隻居住艙室有限,極其節省木材,減小肋材厚度,力爭有最大的貨艙空間,是適合運輸貨物的典型商船,荷蘭人把她改裝後最大加長到45米左右,船尾設炮座,架置火炮用以自衛。後世漳州出土文物明漳州窯青花方位帆船魚紋盤上有類似描繪圖案。
亞哈特造(快艇)價便宜,特點是為了省錢去掉了艏艉樓且載貨空間比較小,大小都有,大的有三桅杆,船頭、船側均有設置火砲,具有較佳的防禦及攻擊能力。主要在亞洲水域活動,並不返回荷蘭。
東印度船(歸國大船)主要載運貨物往返荷蘭和東印度公司地區,通常體型較大且堅固,武裝搭載40門以上的火炮。
笛型船特征西洋梨形船底,球形船尾,從底部到甲板,和一般船隻不同,個小大肚,船隻長寬比4:1,隻要數人就能操控,載貨能力優異,是東印度公司在亞洲最常見的船。
最重要的戰船蓋倫帆船是針對卡拉克帆船改進得來的,船隻一般3:1還或者4:1,一般有3-4帆,標準長度46米-55米,排水量300-2000噸不等,是這個風帆時代最主要的軍艦,包括後世戰列艦設計標準也有參考。
新港出海試航的飛剪船上,共乘坐三十餘人,元老院眾人都在。
“咱們先給這新船取個名字吧,祝老師,你畢竟是當老師的,你先提一個!”
祝以時也不推辭,大大方方道:“現在正是六月時節,六月別稱為荷月,不如就叫荷月號吧!”
“聽起來不錯,你們其他人有啥想法沒?”
嚴波大大咧咧的道:“祝老師那是文化人,我覺得荷月號還挺好聽的。”
“聽起來還不錯,那以後這類船型都叫荷月嗎,比如荷月一代,荷月二代之類的。還是說重新取名?”
“到時候再說吧,咱們買來的兩艘雙桅船裏剩下的那艘不也沒取名嗎?”
徐師傅聽到不樂意了:“那可不一樣,買來的和自己造的能一樣嗎?感情,買的都是沒有感情的。”
王朗聽完直接下定論:“那沒人取新名字那就荷月號吧!以後關於船名的小事我們想它幹嘛,走,咱們看看船速能達到多少,東南風,滿帆?”
……
“徐師傅,船速測出來了嗎?”
“水流速度剛測出來,馬上就有結果了。”徐振在計算器上啪啪啪按個不停的計算著。“有了,現在船速大概為26km/每小時,比14節航速還多一些,咱們這性能還有待加強啊,我還以為能達到15-17節呢?”
“這荷月號14節船速,比荷蘭那些戰船船普遍快四節以上,等咱們造上加強版的三桅四桅船大量列裝後就能拿下這座島了。接下來咱們再測一下工業部那邊新做的槍支火炮。”
眾人先後先測試了由之前兩種槍支改裝後的二代產品,第一代的槍支都隻能單發,長槍有效射程200多米,以前的手槍就是‘獨一撅’,約40米殺傷射程,子彈用的火藥射釘彈改裝而來,這玩意想弄不難,大量改裝後便能直接拿來使用,工業部經過在新港日夜鑽研槍械知識,改裝後的長槍加長了些許槍管,有效射程在400米左右,還是隻能單發。改裝後的短槍比原來大了不少,能在70米內形成有效殺傷力,可以連發,設計的彈夾能裝8枚子彈,主要是射釘彈改裝的子彈大了些。
工業部製造19世紀或者20世紀初的槍支資料有了,但需要形成戰鬥力還是先用著這些已製造過的槍支,其餘的槍支正在參考研發中。
槍支實彈檢驗結束,王誌東從抬出來一架特製的迫擊炮,明顯比其他的要精密許多,然後又拿出了現代帶來的平板電腦。
“這就是你們武裝部和工業部嚴部長的秘密武器?”
“這可是好東西,中東地區的迫擊炮曾用平板上的攝像頭和測距軟件實現精準打擊,前麵炮彈發射藥不多,乘著這次實彈演習咱們試試,不過海上有點晃,但一般船隻目標大,瞄準也相對容易,希望能有好效果。”
荷月號來到大約800米外,王朗道:“你看到那邊的礁石沒,咱們開遠點就以礁石為目標,打兩炮,一炮開船打,一炮停船打。”
“再開遠點,這可是仿製並改裝的63式60毫米迫擊炮,比之前那種土製迫擊炮性能提升大了去了,最近他們工業部的秘密武器就是在忙著幹這事,咱們試試理論射程1400米左右的打擊能力。迫擊炮彈也是特製的,總共就造了八發,試驗造雷汞的材料不足,想造都沒辦法搞。”
荷月號轉舵航行至約1400米外,王誌東架上迫擊炮和平板進行測距,取出炮彈將保險銷拔掉,取下保護帽再將炮彈放入迫擊炮管內一炮轟出,可惜船隻晃動影響下,炮彈離礁石約二十米左右落下。
“誌東,二十米左右的打擊精度已經足夠強了,這方法可以啊,不愧是經過戰場磨礪總結出來的方法,我們再再停船試試,爭取一炮命中。”
荷月號降帆緩緩停下後,晃動幅度大減,王誌東測好距離,瞬時炮彈直接命中礁石,在石頭上炸出了一個30厘米見方的口子,60毫米的榴彈,爆炸力不足以對付石頭,但將來對付17世紀的木船是完全足夠了!
這炮打完,嚴波連忙拉住王誌東的手。“夠了誌東,別打了,子彈咱們還算是有不少來源或者直接改裝用黑火藥子彈,但這迫擊炮可就剩下那麽點了,別打了,現在是真沒材料造了,我把話放這兒,等咱們能大量自產了,你想怎麽打怎麽打!”
王朗接話道:“很漂亮的焰火,我好像看到了未來,接下來繼續輪流操練熟悉船隻,三天後的上午九點準時出發前往島南。”
ps:關於富儒特型三桅運輸船資料在閩江學院報的第三十二卷第三期,作者陳其富先生。其餘船隻類型部分來自辛元歐先生的《中外船史圖說》。再其他的就是網上搜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