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換條件
在朝廷商談合約之時,他們不知道劉誕早就定下了合約的條件。朝廷把可以讓出的利益的範圍定下來,也隻不過是配合西涼的合約罷了。
第二天,楊彪選了大理寺作為談判地點。劉誕準時來到大理寺,卻看見楊彪早已坐在那裏了。一看是楊彪,劉誕拱手笑道:“楊老大人,我們又見麵了。”
楊彪也拱手,沒有生氣,淡淡地說道:“既然來了,那就開始吧。你兄長說了,要向朝廷申訴奸佞。那就快把證據拿出來吧!”
劉誕說道:“這是自然。”說著,劉誕拿出了厚厚的一遝紙,放在楊彪的麵前,上麵都是指控張讓、趙忠和封諝三人的證據。這三個中常侍惡貫滿盈,無惡不作,掌管錦衣衛的劉誕要想拿到這三個宦官違法亂紀的證據,根本花不了半個時辰。
楊彪翻了翻證據,也不怎麽仔細看,因為他知道,不論證據是真是假,被指為奸佞的人肯定會被以清君側的名字殺掉。可以說,這份證據是閻王的生死簿,寫上誰的名字誰就死定了。但楊彪有些驚喜。因為這份證據中被指控為奸臣的隻是張讓、趙忠和封諝三個人。在昨夜朝議時,朝廷決定要是西涼提出讓朝廷交出曹操的話,朝廷就答應之。但楊彪翻遍了證據,沒有看到曹操,反而是三個宦官。身為朝臣,楊彪自然想要誅殺宦官,繼承陳蕃沒能完成的豐功偉業了。隻可惜上次洛陽之盟時,劉宏不舍得把張讓賣給劉範,劉範也沒再堅持,白白失去了一個誅殺宦官的好機會。而這次,張讓、趙忠和封諝是死定了。張讓和趙忠是十常侍中的領軍人物,誅殺他們二人,十常侍的勢力就極大地削弱,隻剩下一個手握兵權的蹇碩了。封諝曾經勾結黃巾軍,更是不可饒恕,在楊彪看來,封諝早就該死。而被所有人都認為死定了的曹操,幸而沒被選中。這讓楊彪緩了口氣。十軍會攻雖然失敗了,但那也稱得上是奇謀了。天底下能想出如此奇謀者,定然不超過十個人,而曹操就是其中一人。所以楊彪還有心保住曹操,讓朝廷不至於失去這一人才。要是曹操真讓西涼選中為清君側的對象的話,那他基本逃不開一個死字。因為曹操是罪魁禍首,又和十常侍不和,又不受何進重視,真被選中的話,沒人出來保他,而且就算有人保他,也沒有能力保得住他。這也讓楊彪覺得奇怪,為何西涼不殺曹操呢?
奇怪歸奇怪,但楊彪也沒問。萬一劉誕聽了,又把曹操加上去可就不好了。但劉範想要誅殺者並非朝廷設想的曹操,楊彪有責任把消息傳遞回去。楊彪派人告訴朝廷,讓他們商量同意不同意。
楊彪說道:“等朝廷決定以後,若是同意誅殺此三人,你西涼軍就該撤軍回西涼去,不要再與官軍起衝突。”
起衝突?死了幾十萬人也能說是起衝突?劉誕暗笑。劉誕說道:“大人恐怕想錯了。誅殺了奸臣之後,我軍還是不能離開洛陽。”
楊彪就知道清君側是幌子,索要好處才是真是目的。楊彪佯裝發怒,說道:“即是為清君側而來,君側以清,為何還不回軍?難道你等還想謀朝篡位,犯上作亂嗎?”
劉誕笑道:“當然不想。清君側才是西涼唯一的目的。但大人可以這麽想。”
楊彪說道:“怎麽想?”
“大人請想,西涼清君側,是不是算是給朝廷立功了?”劉誕慢慢地引導。
楊彪有些難以開口,但還是勉為其難地說道:“算是吧!那又怎麽了?”
劉誕說道:“那西涼軍為了清君側,和官軍起了衝突,付出了數萬人的傷亡。西涼軍是不是給朝廷立功了?”
這個問題讓楊彪更難開口。誰不知道官軍被殺了幾十萬,投降還生俘的也不少。要是承認西涼軍立功了,那他怎麽給戰死的官軍一個交代?但不順著劉誕又不行。楊彪艱難地說道:“是!”
劉誕說道:“那就清楚了。自古以來,都是有功必有賞。西涼軍和我家兄長給朝廷立功了,又豈能沒有封賞呢?”
楊彪懂了,這是借口索要封賞,實為要戰爭賠償。楊彪沉聲道:“劉休文,你我都知道這根本不是封賞!這分明是對朝廷的要價!”
劉誕笑了,說道:“我當然知道!隻是以這個為借口,會讓你我雙方都比較好看!這也是為朝廷著想。朝廷該不會想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已經軟弱到要給它的臣子賠償吧!”
楊彪氣呼呼的,重重地哼了一聲,說道:“既然如此,你們到底要怎樣才肯停戰?”
劉誕說道:“朝廷以為如何才可停戰?”
楊彪說道:“朝廷認為,可以恢複劉範的冠軍侯爵位,可以繼續替朝廷鎮守西涼三州。鑒於西涼軍勞苦功高,朝廷可以賞賜西涼軍五億錢作為軍餉,敖倉之儲糧兩百萬石作為軍糧。另外,其他西涼軍有功將士可以待劉範呈上封賞名單後再行加封。西涼方以為如何?”
劉誕的反應低頭憋笑。楊彪皺眉,說道:“劉休文何故為此態?”
劉誕笑道:“我兄長早就已經自封為王,恢複冠軍侯的爵位有何用處?五億錢?朝廷這是打發叫花子嗎?還有,敖倉早就被我軍拿下,我軍正在打造車輛,把敖倉一次性搬個精光,再有三天就能全部把兩百萬石糧食全給搬走。”
楊彪無話可說。劉誕說道:“我看,朝廷還是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看清楚自己身處在各種的危險之中。這樣的條件,連我都看不下去,我兄長會答應退兵嗎?真是癡心妄想!”
楊彪很無奈,身為欽差大臣明明應該很威風,但他卻一個火都不敢發。楊彪鬱悶地問道:“那到底要怎樣,你等才肯退兵?”
劉誕從隨從的手中接過一遝厚厚的紙,一邊遞給楊彪,一邊說道:“朝廷必須要在將張讓、趙忠和封諝三個人交出來的基礎上,再答應這幾個條件。條約一經簽訂,西涼軍立刻退回隴山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