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三國之西州製霸> 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

第三百二十六章 金城書院

  就算因為世家大族憎惡劉範,不會效忠於劉範。但揚州還是有很多寒士,會投入劉範的懷抱裏去。想到這裏,劉範真是追悔莫及。早知道就選擇一個人才輩出的州郡,而非這人才荒地——涼州了。但說什麽也回不去了,生活還是要繼續。


  劉範知道,他現在也很緊要的問題,就是要解決人才缺乏的困境。劉範想到,既然以前可以從朝廷治下拉攏一些寒士,為何現在不行?但賈詡提醒他,現在朝廷已經發現了他的反心,絕不可能再把至關重要的人才拱手送給西涼。萬一這些人才一進西涼,就調轉槍頭可如何是好?


  早在黨錮之禍時,朝廷就已經觸怒了以黨人為首的士人。朝廷對士人,尤其是十常侍憎惡黨人,大將軍何進曾追捕名士許邵和許靖,所以朝廷雖然解禁黨錮,但依然嚴密監視著士人的動向。如果朝廷發現士人心向西涼,肯定又是一次黨錮之禍。


  既然從外引進的方法不行,劉範開始把目光轉向內部。想來想去,蔡邕和盧植的身影最終浮現在劉範的腦海裏。對啊!眼前的蔡邕和盧植就是兩位大儒,曾經教出了多少學生?!而且既然龐德公和水鏡先生在潁川開設有潁川學院,廣收門徒。那蔡邕和盧植的名聲和學識都不比他們兩位差多少,為什麽不能也開設一個書院,讓他們教書育人,培植人才呢?

  劉範想到這裏,豁然開朗。劉範這才意識到,或許他的資源他還沒有科學利用到極致,以至於把這兩位曠世奇才都給忘記了。現在蔡邕和盧植都賦閑在家,而且蔡邕的女兒蔡琰已經出嫁給了劉範,盧植又是劉範的師父。多日在家清閑,恐怕他們兩位學富五車大儒也會覺得無聊。畢竟,聰明不被證實,不為人所知,聰明人何為聰明人。如果讓他們開設一個書院教書育人,恐怕是最為適合他們的選擇。


  於是劉範拜訪了蔡邕和盧植,向他們建議,由劉範建立一座書院,讓蔡邕和盧植擔任祭酒,然後再在天下廣泛招生,由他們兩人負責教育。聽聞劉範的計劃,蔡邕和盧植當時一點都沒有猶豫,立即就答應了。


  劉範大喜過望,當天就找來了負責工程建設的馬鈞,讓他在涼州選擇一塊合適的地方,建立起一座書院。馬鈞最後還是在金城的金城縣城裏找到了一個地方。金城,就是後世甘肅省的省會,蘭州市。那裏本來是上次涼州叛軍首領韓遂的府邸,韓遂控製涼州期間,都是以金城作為大本營。故而他的府邸也足夠的寬敞,甚至比劉範新建的州牧府還要大,足夠建立起一座書院。


  既然是在金城郡的金城縣城,又有另一座著名的書院因潁川郡的郡名而得名,所以劉範為了呼應潁川書院,就給這座新的書院起名為金城書院,聽起來氣勢比潁川書院更為磅礴宏大。


  有了祭酒,又有書院,現在就差教材和學生了。教材在劉範看來,並不怎麽難解決。因為他擁有活字印刷術和雕版印刷術,印刷技術已經成熟;又有造紙術,隻要給官營的印刷廠下達一個指標,幾天之內就可以迎刃而解。加之盧植和蔡邕都是大儒,自然手裏會珍藏著一些古籍的孤本。他們也願意把自己多年來的心血拿出來,印刷出更多的書籍,讓原來是孤本的書籍,重新變得流行起來。有了這麽多書籍,劉範就又可以計劃在金城書院裏增設一個圖書館。


  最後,就是招生問題了。招生對劉範來說也簡單。錦衣衛遍布全國,十三個州的每個郡都有錦衣衛的分布,最少也有一個人。錦衣衛還把業務擴展到了絲綢之路上的一些國家。被滲透的國家,最西邊的是康居。劉範隻需要給錦衣衛都指揮使劉誕交代一下,金城書院成立和招生的消息,自然會傳遍大江南北,讓大部分天下人得知。


  為了招生,劉範也提出了很豐厚的招生條件。第一,招生不限出身,無論是貴族出身,還是世家大族出身,亦或是平民出身,甚至是贅婿、奴婢、徒附、罪人都可以參與,如果奴婢等社會底層能夠進入金城書院,書院會負責提供幫助,比如是奴婢和徒附的話,書院出錢幫助贖身;第二,年齡十三歲以上即可;

  第三,書院對家庭貧困者不收取或者減免一部分學費,對家庭富裕者則收取每年一萬錢的學費;第四,書院設立西州獎學金九萬錢、刺史勵誌獎學金三萬錢,和祭酒勵誌獎學金一萬錢,獎學金並不局限於金錢,可以用糧食、食鹽、絲綢、文房用品、良馬、羊、酒這些等價物代替,一共三級獎學金的名額由祭酒根據實際情況而定;第四,書院實行後世的大學四年製;第五,書院在學生畢業時設置畢業考試,考試通過後再參加官府的考試,兩次考試都通過的,就可以出任官職;第六,如果學生自願搬到西涼居住,可申請書院出錢幫助;第七,學生可以不限量的使用書院提供的紙張和書籍。


  如此豐厚的招生條件,劉範就不信沒人來。尤其是最後一條,規定學生可以自由使用紙張和書籍,可能是最為吸引士人的條件。自從劉範在蔡倫造紙術的基礎上,對造紙術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進後,新紙別稱冠軍侯紙,已經在東漢各個領域大行其道。由於新紙的質量與劉範所處的後世的紙張質量相差無幾,而蔡侯紙的質量和使用體驗還不如帛,所以新紙取代了竹簡和帛,成為最受歡迎的書寫媒介。


  但,這並非代表著新紙走入千萬家。劉範明明可以生產出大量的紙張,產量幾乎能讓全天下的窮人都買得起,但他沒有把紙的價格降得太低。原因就是劉範要奇貨可居。劉範將新紙作為涼州的主打出口商品,主要麵向絲綢之路和東州。價格是帛的價格的一半,仍然十分昂貴,但不論是絲綢之路上的商人,還是東州(崤山以東的州)的世家大族,依舊趨之若鶩。哪個世家要是不用新紙來作為拜帖,依舊用帛書寫拜帖,會被所有人看不起。


  普通的世家都如此,那更別說朝廷了。朝廷統治如此廣闊的疆域,自然簽發詔令的數量龐大。為了緊跟潮流,不失了朝廷的氣派,朝廷也不得不購買新紙來書寫詔令。絲綢之路上的外國商旅,一般使用羊皮紙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自然比不上新紙。所以,外國商旅紛紛棄用羊皮紙,使用新紙。他們也發現了新紙的廣闊商機,所以不少人大量地搶購新紙,再倒賣到其他國家,從中賺取差價。在絲綢之路上的新紙,其地位已經快和絲綢、瓷器差不多了。


  一年下來,刨除人力和運輸等成本,新紙就能給劉範創收不低於五億多錢。


  新紙如此緊俏,那些寒門子弟當然是望眼欲穿。如果金城書院提供源源不斷地新紙,相信不論是世家子弟,還是寒門子弟,都會為之一振,進而加入金城書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