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武俠仙俠>三國之西州製霸> 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

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

  在《赤穀之盟》簽訂以後,劉範就認真地按照條約,率軍從赤穀城下撤退到距離赤穀城僅僅有一百裏的溫宿城。實力強大的劉範都認真地執行條約,那弱小的烏孫當然不敢對條約有半點違背的行為。雖然他們很想那麽做,但他們德高望重的大祿和三萬多同胞,都還在劉範的營帳“做客”,所以烏孫人出於保護渾都靡和同胞的目的,也不敢不執行。


  很快,烏孫人在一天內就痛痛快快地燒毀了赤穀城裏的所有房屋住宅,連王宮都給一把火燒了。烏孫人目的就是壯士斷腕,不讓劉範占到便宜。但其實劉範已經占便宜了。在《赤穀之盟》中規定,烏孫人可以燒毀房屋,但不可以輕易破壞赤穀城的城牆。隻要還有城牆在,就算烏孫敢反悔,劉範也能據守赤穀。


  要說燒了那麽多的房屋,連金碧輝煌的王宮都燒了,對此烏孫人沒有半點可惜肯定是假的。但形勢逼人,他們也隻能那麽做。但烏孫人由此恨上了劉範,可謂達到了恨之入骨的境界。


  僅僅五天後,烏孫人就全部從蔥嶺以東撤離到了蔥嶺以西,並派兵去抗擊正在侵略他們的伊列人。伊列人實力弱小,打不過烏孫人;又已經在侵略中占盡了烏孫的便宜,擄掠了烏孫眾至少五六萬人口和十幾萬的牲畜。所以伊列人聰明,見好就收,也沒有過於戀棧烏孫,很快就撤回了他們的大本營,伊列湖畔。


  烏孫人打跑了伊列人,也沒有能力在追擊他們到伊列湖畔,隻能讓劫掠了眾多人口和牲畜的伊列強盜望風而逃。對於烏孫人而言,恢複與劉範的關係,治療自己的內傷,才是頭等大事。至於收拾伊列人,恐怕還要等待幾年後。但到了那時,伊列人恐怕已經崛起。


  在烏孫人撤離期間,烏孫人遵循條約,每後撤五十裏就送上賠款,劉範也把相當數量的戰俘送回去,一直等到烏孫人把賠款付清,劉範把戰俘全體送回去。這期間也沒有哪一方敢鬧出幺蛾子來。


  烏孫既如此,大宛和康居自然也不敢起異心,他們也按照條約,相繼在接收戰俘的同時,把賠款送到溫宿城來。到了十月初,三個國家對劉範的戰爭賠款才全部付清,總計黃金六十萬兩,白銀一千九百萬兩,良馬三萬八千匹(其中包括八千匹大宛馬),牛羊各七萬頭。


  如果將黃金和白銀換算成五銖錢,一萬五銖錢等於一斤黃金的話,就是黃金六億錢,白銀十九億錢。這下,劉範又發了一筆大財了!得了這筆錢,不僅能讓烏孫等三國元氣大傷,還足夠劉範建設西域,把西域建設得如同西涼一般。


  發了大財的劉範,高興之餘,又一次開了個慶功宴,放肆地封賞了西涼軍士、錦衣衛、軍醫、護士、役夫等四十多萬人,人人有份。光是封賞有功人等一項,劉範就花費了五億多錢。但劉範毫不在意。反正他現在錢多的是。如果讓他封賞全涼州三百萬人,他還能有不少的剩餘。


  但劉範清楚地知道,這龐大的錢,目前還不能輕易動用。因為劉範不僅想要治理西域和西涼,更是要在統一全國之後,用這筆天文數字作為一劑猛藥,快速治療飽受戰爭摧殘的全國各地。劉範相信,有了這筆錢,戰後大漢國力的恢複,應該會很快,至少不會如同晉朝統一天下時那麽慘烈。


  除此之外,統一全國的路途中更少不了激烈冗長的軍閥之間的兼並戰爭。到時候,實力首屈一指的劉範,將成為天下第一的大割據軍閥。成為第一的好處不多,壞處卻很明顯,那就是“槍打出頭鳥”。據田豐的分析,劉範屆時將成昔日強秦之勢,於秦地虎視中原。而其他的諸侯軍閥就會像東方六國一樣,把留到當成頭號大敵,他們很有可能會團結起來共抗劉範。


  也就是說,劉範在未來,將成為所有諸侯的共同敵人,劉範也會招致最多的戰火。為了未雨綢繆,劉範必須依靠這筆錢,作為打仗的軍費。有了這筆軍費,諸侯想要打敗他,那可就難得多了。


  等到慶功宴結束後,劉範就先派兵接收了烏孫割讓的領土,並派錦衣衛對這塊新領地進行勘察。根據錦衣衛的建議,劉範在後世稱作阿拉山口的地方建立起一座關隘,並命名為“平西關”;在以前疏勒的地盤上,又在後世稱為紅旗拉甫山口的地方,建立一座關隘,命名為“定西關”。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劉範留下了十萬人修建這兩座關隘,就決定要撤兵回西涼。仗從五月初一直打到了十月初,過去了五個月。在這看似短暫的日子裏,不光將士們極為思念家鄉和親人,劉範也很思念遠在千裏之外的家人們。劉範自然是想早點撤兵回去,但奈何形勢比人強。


  因為要借用三國聯軍之手來摧殘西域三十六國,劉範白白在玉門關上度過了兩個月;後來要實現統治西域和全占蔥嶺的大戰略,劉範又不得不領兵西向幾千裏,期間又花費去三個月。


  五個月中,劉範似乎經曆了一生中最漫長的等待。他想早點退兵回去,但理智不讓他那麽做,想起他在五個月中可能家裏又增添兩名新成員,劉範就激動不已。還有母親黃氏,出來那麽久,劉範也不知道她身體是否仍然康健。


  於是,劉範上順天意,下順民心,宣布要撤軍回鄉。全軍上下自然是擁護。但劉範又碰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該留誰下來駐守西域?最終,劉範經過一番艱苦的思想鬥爭,決定留下張郃駐守整個西域。因為將士們思鄉,所以劉範隻能留給張郃五千騎兵。為了撫慰這倒黴的張郃和這五千騎兵,劉範承諾實行輪換駐守製度,每兩個月輪換一次。而且鑒於張郃部已經征戰日久,所以特許張郃部一個月後就進行輪換。


  受傷的張郃和五千騎兵這才稍微安靜下來。五千騎兵雖然很少,但對於西域來說,已經足夠了。一方麵,西域因為三國聯軍采取了嚴酷的屠殺政策,所以就算想發動針對劉範的叛亂,在理論上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麵,烏孫、康居、大宛因為玉門關之戰和被劉範勒索了巨額的賠款,國力已經下降到等同於昔日的西域國家了,他們又處在蔥嶺以西,根本無力發動反攻。


  再者,貴霜和安息正處在長久的對峙之中。這種對峙局麵十分微妙,他們雖然敢直接攻擊對方的國土,但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對千裏之外的西域下手。況且,隔在他們和西域之間的,還有烏孫、康居、大宛、伊列。貴霜和安息要想進軍,就必須先解決這四個麻煩。但這會耗費很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劉範也足夠做出反應。


  況且還有蔥嶺在。以騎兵為主的貴霜軍隊和安息軍隊,十分難以翻越蔥嶺。蔥嶺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一方麵阻止西方人進攻東方,另一方麵又把東方與西方隔絕起來。中國曆朝曆代總逃不過這個魔咒:一旦中國跨越了蔥嶺,那麽統治當地的時間都比較短。


  比如說唐朝。唐朝在全盛時期,確實跨過了蔥嶺,但沒過多久,怛羅斯之戰後,唐朝又被迫退回了蔥嶺以東,而且很快多次丟失西域,隻保留下了安西四鎮。元朝,其國土也包括蔥嶺在內,但很快元朝就分成四分,不過一百年,元朝就滅亡了。


  除了唐朝和元朝外,基本上沒有其他朝代能長久地統治蔥嶺以西。因為對於冷兵器時代,有一個最致命的魔咒:一個政權最多隻能把領土擴展到統治命令在不超過十四天的時間就能到達的地方。也就是說,冷兵器時代的政權統治的領土,要受到交通的限製。如果它的邊界太遠,以至於不能在十四天之內把中央政府的命令傳達到那裏,那麽那個政權遲早要失去那塊領土。


  對於中國,蔥嶺就是最大的極限。因為中國曆朝曆代的國都,距離蔥嶺最近的就是長安。但從長安傳達命令到蔥嶺,正好就是十三天。所以,中國古代很少有政權能夠翻越蔥嶺。而要想打破這個魔咒,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大力改善中原到蔥嶺的交通,以縮短傳達命令的時間。但相對地,來自西方的入侵者,也會很難跨越蔥嶺。所以,因為有了蔥嶺,劉範不僅不用擔心西域的安全,還隻能保持領土擴展到蔥嶺之下。


  留下了駐軍後,劉範還把留下了三十萬匹馬留下天山上的巴音布魯克草原和伊犁草原,以及準噶爾盆地上,由駐軍和役夫們照看,並招募西域懂得養馬的人為馬倌。巴音布魯克,是中國第二大的草原,位於天山之上,和伊犁草原一樣的水草豐美,適合放牧。這三十萬匹中包括十五萬匹戰馬,和十五萬匹不用用於戰爭的馬。劉範把巴音布魯克劃為專門的軍馬場,如同西涼的山丹軍馬場。兩萬八千多匹大宛馬,也將留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進行飼養。但劉範特意囑咐,隻能讓大宛馬中資質最差的和西域馬或者蒙古馬雜交,不能讓大宛馬在西域絕種。


  至於那十五萬匹劣馬,劉範就把它們安排在伊犁河流域和準噶爾盆地。留在伊犁和準噶爾的,還有繳獲得到的七十多頭牛和八十多萬頭羊,以便日後發展西域的農業和牧業。


  作了這些布置後,劉範就在十月十日帶著六萬多鐵騎和二十多萬役夫等啟程回西涼,同時還帶著無上的榮耀和無盡的財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