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棺材裏的人
這都下半夜了,咋有這麽大動靜呢!
再說這可是原始社會時期,人口本就不多。
處於好奇,我順著聲音方向走去,先是遠遠地看到一片燈火通明,在一片河灘上,我悄悄湊過去,躲到一堆不知名的草叢後麵。
沙灘上聚集著至少百餘人圍成個大圈子,其中十幾個人拿著火把,高高舉著。
圈子中間有幾個裝扮奇怪的人,手裏拿著個鳥羽毛做成的扇子,又是上躥又是下跳,嘴裏點哇啦哇啦不知道念叨著什麽,四周所有人也配合著,跟著哇呀哇呀亂叫。
其中有個高出其他人一兩頭的巨人,第二眼我便認出他正是蚩尤。
這是跳大神啊!一種流行於華夏北方地區的祭河儀式。
簡單說就是跳大神,是一種活人與死人邪祟溝通的方式,大部分多半把這歸於封建迷信一類,充滿了神秘的民間怪誕色彩,流行於原始部落時期,現代的人很少見過,但卻差不多都聽說過,就好像這種“東西”似乎離我們並不是那麽遠,但卻又好像也不怎麽近。
這讓我想起大舅說起的,他們老一輩祭黃河的事……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
此時,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在京杭大運河沿岸的廣大地區有二月二祭河神的習俗。運河兩岸有句民謠:“二月二,把河開。”這天,在出船前,船民們把公雞血灑在船頭上,以此祈求河神保佑遠行的人萬事順利、全家大小一年平安。
漢族民間早有對河神崇拜的傳說,而且各地特點各異。在中國發現的岩畫中,有許多祭祀河神的圖像。柳宗元在《柳州峒氓》中,曾有鵝毛禦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的詩句。
據說龍舟競渡的古老意義也是祭河神。祭河神與古代人們傍水而居有關,在日常生活中,大河能給人類帶來財富,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所以說祭河神同樣反映了人們對滔滔河水的尊敬和畏懼。
何為河神?龍是最早出現在中國文化中的一種河神動物。它不僅具有飛升於天的能力,而且還具有影響雲雨河澤變化的本領。
隨著龍王地位的確立,龍甚至被視為主宰各方水域之神,舉凡中國大地上的江、河、湖、海、淵、潭、塘、井,凡有水之處莫不駐有龍王。
而各地龍王廟的大批出現和經常舉辦的祀祭龍神的活動,更標誌著人們對龍的尊崇達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運河沿岸的龍王廟在運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凡過往商賈遊船,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無不在此停棹瀏覽,拜祭龍王廟,就連康熙、乾隆皇帝南巡也曾多次在此駐駕。
隨著曆史的進步,人類通過自身的力量整治江河、疏浚溝洫,減少或避免水旱災害。如大禹等治水英雄帶領人們降伏水患、造福世人。
後來,治水英雄逐漸成為人們崇拜祭祀的對象。大禹是華夏民族最為崇敬的治水英雄,他的治水功績和治水精神可歌可泣,曆代傳揚不衰。人民為了紀念他,便在他治水足跡遍布的神州大地上修建了許多紀念建築物。
民間祭河神要簡單的多,船家漁民,在自家的船上或者岸上的堂屋內,安上供桌,請來神位,擺上果品、點心等貢品,倒上白酒,點上香,作揖磕頭而拜,禱告道:“龍王爺、禹王爺,小的給您燒香磕頭了,請大王保佑我家風調雨順,大風大浪,逢凶化吉,老幼平安,萬事如意。”
而官府衙門祭祀河神則要複雜的多,又稱“開河大典”。儀式一般在運河邊的龍王廟或禹王廟前舉行。這天,香客雲集,群賢畢至,場麵浩大。香案之上,肉山酒海,果食飄香。
八麵大鼓擂響,鳴炮奏樂,絲竹悠揚。司儀誦讀祭文:“……雲行雨施,月皎星輝,澤被四方,江河安瀾,扶風息浪……佳肴珍饈,奠酒上香,敬慰告拜,源遠流長,厚禮潔誠,伏維尚饗。”
伴隨著司儀陰陽頓挫的誦讀聲,主祭人手持香案上的公雞,神情肅穆,走到運河水邊,用利刃割開公雞喉管,將雞血淋在碼頭邊上。
在一陣陣鞭炮聲中,成壇的貢酒澆在河裏,祈求河神享用,保佑河道風平浪靜。這時隻聽“轟隆隆”幾聲巨響,水門緩緩開啟,船隻依次劃出,駛向遠處,船上的貢酒也紛紛倒入河水中,酒香悠遠。
大舅說至少在一百年前,黃河下遊一帶對祭河儀式特別重視,所以每次祭河時的場麵都“驚天動地”。
這大半夜的祭什麽河啊!
視線再次定格到蚩尤身上。
他在這裏……難道這不是一般的祭河儀式,而是原本計劃好的,謊稱為了救那些身體僵化的人,舉行人東夷部落規格最高的人祭?
那也不對啊!
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嘛!此時蚩龍已經走出至少了十幾裏路,他們拿什麽來完成祭祀?
越琢磨,越覺得好奇,幹脆靠得更近了些,想看了究竟。
距離人群大約五六十米外,一口巨大的紅棺材擺在黃河邊上,棺材前擺著張超大號的桌子,上麵盡是雞鴨魚肉等貢品——這就是黃河十三鬼窟的黑水坑裏浮上來的紅棺材?
我心中不禁暗暗咋舌。
看著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三個又蹦又跳的巫師身上,我趁著月色彎著腰悄悄抹了過去,紅棺材沒有上蓋,我探出頭朝著棺材中瞅了一眼,頓時愣住了。
棺材裏並沒有蚩龍的身體,甚至放著的東西都不是人,而是一個用木頭和稻草做成的假人。
咦?
記得當時從黑水坑打撈上紅色棺材時,我看得很清楚,裏麵的的確確躺著個和我一模一樣的人——不對啊!蚩龍和蚩尤雖然是雙胞胎兄弟,但長得並非完全一樣,我長得和蚩尤一樣,但和蚩龍卻隻有八九分相似。
當時棺材裏躺著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