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過年
今年的冬天雪量不算少,但進入丹東之後的路況卻是比以往都要好。這是因為每逢大雪之後,華夏科技都是免費出車,幫助主幹道清除積雪。
具體就是在在東風開車車頭上裝上雪鏟,然後在所有主幹道上都跑兩遍。然後再配合其他單位,把需要運走的積雪送到合適的地方倒掉。
人工和油費都是由華夏科技的丹東分公司承擔。是回饋社會的係列措施中的一項。
對這些回饋,胡楊當然是不會反對的。回饋社會是優秀企業的應該做的事。但有一條底線是絕對要守住,那就是避免把“冤大頭”的帽子戴在頭上。
人性,從來都是經不起考驗的。
老話說:升米恩,鬥米仇。
你可以免費的付出,但不能讓人以為你的付出是免費的。這個拿捏一定要做好,否則不光做的這些事意義全無,甚至產生反效果。
就像掃雪這件事,一般的小雪是不會出車的。隻有中雪以上才會在雪停的第一時間出車。並且會重點照顧各個學校和醫院還有車站附近的路況。至於涵蓋其他公立單位的路段,則都沒有特殊照顧。
車開進華夏農機所在的鎮子,立刻就能感受到不同。這裏路麵上一點積雪都沒有。街道兩旁也十分幹淨,燈籠和福字隨處可見,過年的氣氛非常濃鬱。
大年初一的上午,隻有那些精力最旺盛的小孩,才能從溫暖的被窩裏爬出來。穿好新衣服,揣好糖果和零嘴,帶上一根香,出門去撿那些昨晚沒有爆的小鞭。
當胡楊他們的車開到華夏農機的門口時,正看到一群孩子正在大片的紅色碎屑中翻找。
一旁還有兩個穿著華夏科技工作服的男人。看他們手裏的大掃帚,應該是早起準備打掃門口的。
他們身上一點酒味都沒有,而且精神狀態都非常好。顯然昨天晚上不光沒有喝酒,甚至可能都沒有熬夜。
老兵比例高的好處之一,就是大家對值班任務的態度都非常明確。在部隊的時候,任何時候都有人值班和站崗,到了華夏科技也還是一樣,任何時候都還是要有人保持清醒的狀態。
換做別的地方,即便有這種認識,也是需要給這些人做工作,至少要有點實在的獎勵。但在華夏科技格公司,這些都不需要。
胡楊沒急著進去,而讓簡有德把車開進去,自己和這兩位站在大門口聊了一陣兒。
聊的內容也沒有什麽特別,除了拜年的吉祥話之外,主要就是拖一會兒時間,差不多拖到中午再進去。
胡楊的記性好,這兩位他都能叫出名字和過去曾經服役的部隊。這兩位都是東北人,所以對於丹東的生活都很習慣。說起來,丹東的氣候還真是東北少有的好。
大連和葫蘆島雖然還要更暖和一點,但那邊風太大了。以居住的舒適度來說,還是四季分明的丹東更好。
這兩位都是保安,也是過江訓練隊員。 所以在和胡楊聊天的時候,還要多一份的親近。原因很簡單,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
他們的狀態都很好,尤其是精神狀態,比剛到的時候強很多。當然身體方麵強得更多。胡楊和孫福生製定的訓練計劃,是要比一般部隊的訓練更加專業和科學。而除了訓練之外,飲食方麵也要更加合理。
其實當兵的人大都好喝兩口。很多複員退伍回來的人,在酒桌上都會說這酒量都是在部隊練出來的。
部隊當然不是練習喝酒的地方。隻是真性情的人聚在一起,總是免不了要喝上幾口。再機上機會不多,所以每次都會很珍惜。
在這裏,胡楊和孫福生都沒有要求他們滴酒不沾。隻要是非訓練時間,原則上是不禁止飲酒的。隻要不宿醉影響到下次訓練就可以。
但實際上大部的入職正式保安,對於煙酒方麵都非常的克製。大部分人都自覺的減少的吸煙數量甚至開始嚐試戒煙,酒的方麵也都控製在小酌的程度。
原因其實很簡單,老兵大部分都是轉業軍人。年紀最小的也都有二十五六歲。三十左右的是其中的巨大部分。
正常人的身體機能都會在三十歲之後開始下滑。即便是他們這些早年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也逃不過這種自然規律。而煙酒對於身體影響,在三十歲以後也會變得更加明顯。
自覺的控製煙酒,就是想要維持更加好的身體狀態。據說已經有一部分人幾乎完全戒掉煙酒。
科學的飲食和訓練,能夠他們逐漸找回身體的最佳狀態。
無論是戒煙酒,還是堅持科學飲食和訓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他們為什麽願意這麽做,甚至比現役的時候更加自覺和自律?
因為胡楊已經用事實證明,他們的一身的本事早晚會用到真正戰場上。
常駐丹東的項淩江要和趙小白回北京過年,所以孫福生兩口子年前來到了丹東代替他們。
沈陽那邊倒是不用擔心。現在還不流行的到飯店吃年夜飯,所冬梅館也是在初九才會開張。冬梅嫂子一年忙到頭,也是好不容易才有時間稍微歇一歇。
開年第一頓,少不了還是要稍微喝一點。安東還專門為胡楊準備特別了特調的世濤啤酒。
沒錯,安東還在丹東沒有離開。因為他之前已經休完了聖誕加元旦的假期,所以現在嚴格來說是他的工作時間。
特調世濤是巧克力味的,是真的加入了可可和巧克力的啤酒,而且酒精度高達13°。味道濃鬱而且泡沫豐富。唯一的缺點,就是酒精的味道沒有隱藏的非常好。能不能好好的隱藏酒精味,也是優秀精釀的重要的標準。
一頓飯“喝”下來,胡楊就感受到,身邊有簡有德是多麽的幸運。
好在胡楊在這個集體中,還是有那麽丁點威望的。大家基本也都知道,這個年輕的領導並不太好杯中之物。所以接下來幾天,最多也都隻是小酌。
正月裏都算是過年,自然是要休息的。胡楊不會要求他人回到工作狀態,但他自己卻不能讓自己放鬆這麽久。
年初二,胡楊帶著戚揚過了江。朝鮮人和朝鮮族人都是過春節的,但這並不是他們一年中最大的節日,中秋節才是。
金旻道熱情的接待了胡楊,這位新義州的“土皇帝”對胡楊的來訪並不意外,因為這是一次計劃內的會麵。
車上胡楊給了金旻道一新年禮物,一部幹淨的衛星電話。這個東西金旻道並不陌生,但苦於沒有渠道能夠的買到“幹淨”的貨而已。胡楊這份禮物可以說送到了他的心坎裏。
這一年來雙方的合作還是非常順利的。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東西。而胡楊這次親自過來,要和他談的則是更進一步的合作。
兩個人聊的時間並不長,因為他們也都知道一天之內不會有什麽結果。
進一步合作的內容就隻是一個意向,有沒有條件實施,如何實施都還要慢慢的來。
接下來幾天,胡楊又再次開車逛遍了丹東的三區四縣。胡楊腦中的藍圖也在不斷的調整。
之前在丹東這邊就有建農場的打算。但那個時候隻是想能農副產品自給自足,順便也能安置一下職工家屬。
後來胡楊的想法是想進一步搞成農業基地。那個時候依然是以內銷為主要目標。而現在這也不能匹配胡楊給丹東的新定位了。
年初五,胡楊登門拜訪了耿冠春。除了拜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提出要承包更多的土地。範圍也不僅限於丹東,還有周邊的三個縣級市。
耿冠春有些驚訝。因為在他看來,胡楊是搞工業的。農場之類的就算是玩票,工業才是主業。而胡楊今天來這裏說的卻都是農業的事兒。胡楊怎麽突然就發生這麽大的變化了?
想到此處,耿冠春半開玩笑的說道:“小胡啊,今天呢也沒有什麽外人在,我也就跟你說點實在的。其實吧,你平時是看我雲淡風輕的,但是我也是一個對政績有追求的人。作為一屆市長,還是想做出點成績的。你懂嗎?”
聽到那句“雲淡風輕”胡楊就知道他是在開玩笑。不過這話倒也不完都是玩笑,哪個做領導的,會真的完全不在乎政績。
胡楊說道:“小子我雖然年輕,但總算去過一些地方,有那麽一點見識。我以為,經濟說到底就是人的問題。人多了自然就會有更多的需求和相對應的消費。所以隻要讓丹東的人多起來,經濟自然就會變得更好。”
這是耿冠春真正感興趣的話題:“丹東的人會變多?”
胡楊十分肯定點頭:“當然,這一點我非常有信心。”
耿冠春笑著拍了拍胡楊肩膀:“你這話我可是記住了,我也當真了。如果下一個年度丹東的GDP沒有提升,那你就要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