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管衝受傷
近距離觀察看數控機床加工零件,是一個會讓人感覺很舒服的過程。堅硬的金屬材料,在高速轉動的刀頭下麵,好像沒有絲毫抵抗能力。
每一次刀頭落下,金屬真的就感覺像都豆腐一樣,悄無聲息的少了一塊,然後又少一塊。刀頭每一次落下規則的痕跡,有時候是連貫的,有時候是斷斷續續的。
如果是不熟悉數控機床運行規律的人,會經常看不懂這個加工的過程。會覺得機器怎麽這裏搞一下,哪裏搞一下。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和高精度機械的區別。人在手工做東西的時候,講究一氣嗬成。手隻要停了,再想續上就非常困難。老師傅的技術再好,也不可能做到機器那樣,無論起落停頓都能與之前無縫銜接。
當精度不是問題之後,生成走刀路徑的時候,程序最優先考慮的就應該是效率和設備的磨損。而當這兩種衝突的時候,磨損要有限於效率,因為效率本身也是為了減少工作時間,從而降低設備的磨損。
作為設備的操作成員,則必須理解設備和程序的這個邏輯,因為他們現在還需要幫設備做一些決定。等到以後計算機運算速度提升上來之後,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也都會從加工零件的技術,轉向如何維護設備上。
所以當日在保機的車間裏,兩位老師傅在那台數控銑床麵前的感歎,胡楊並不認同,至少不是完全認同。像他們這樣的一流技工是不會被設備代替的。隻有普通技工才會被代替。
國家所有重點高精尖項目,都有超一流技工的參與。包括衛星和載人航天器這些代表人類科技最頂點的設備,在製造過程中依然需要手工製造的零件和焊接。
以胡楊粗淺的認識,以後技工這個行業的發展是兩頭冒尖的。技工就在兩頭,而設備就在中段。
技工在兩頭,要麽做那些還用不上數控設備的操作,要麽就厲害到數控設備也不如的程度。數控設備就在兩者中間,滿足絕大多數的需求。
所以以後技工的培養也應該是有所區分的。而對其中有成為一流技工潛質的,必須要獲得更多的資源。
在胡楊上輩子的時代,計算機技術和AI的發展已經開始逐步取代很多機械性重複的,低技術附加的崗位。並且在可以遇見的短期之內,就會造成很多行業的消失。
胡楊非常重視一流技工的網羅和培養。因為他很清楚未來這類一流技工的產生會越來越困難。就是因為整個大環境改變了。當你習慣於使用精度的數控設備之後,你還不會不會像過去一樣,幾年甚至十幾年如一日的磨練自己的手和眼。
不誇張的說,九成九的人都不會選擇“不”。因為這是笨功夫、低效率、低回報,不合算的。
有那個時間,多幹點能幹的活,多賺點錢不好嗎?
當然好。誰都知道錢是好東西。所以你和人光談理想卻不談錢,那基本就等於是耍流氓。理想要談,錢更要談。胡楊給董師傅的高待遇就是一個典型。
能力過人,收入自然也要過人。付出的越多,就應該獲得更多。
這個邏輯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這裏的重點是收獲而不是成功。一定要和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著名的毒雞湯區別開來。
所謂的成功,並不是通過努力這一個條件就能達成的。雖然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唯一的,甚至大多數情況下都不是最重要的那個。
所以不要去相信那些所謂成功學。他們用來舉例子的那些人的成功,基本上都是不可能複製的。
在所有人的通力配合下,在第一個月結束之前,他們成功的生產出了第一個完全達到設計要求的零件。這代表著347所從今天開始,正式的擁有高精度自動化加工複雜金屬零件的能力。
這一天王海昌和李春元給所有人放了一天假,食堂也是做了好幾道硬菜犒勞大家。作為這次的主要人物,胡楊和董師傅自然是成為眾人敬酒的對象。
氣氛是熱烈的,但這個酒卻真沒有多喝。畢竟還是在特殊狀態中,慶祝可以有但不能過分。這方麵的分寸王海昌拿捏的還是挺好的。
帶著三分醉意的胡楊回到宿舍正準備休息,卻聽到了一個許久沒有聽到的聲音,是衛星電話的提示音。
作為一個前特殊戰線工作者,帶一個衛星電話躲過檢查,那隻是一個基本操作。
金347所之前,的確是準備好兩三個月內“閉關”的。但這並不代表完全隔絕與外界聯係。時間跨度這麽大,一旦有突發狀況還是保留一個聯係渠道的。就算沒有突發狀況,胡楊也總要抽空給柏青打打電話不是。
至於這和保密條例的衝突,那胡楊覺得還是談戀愛更重要一點。
不過今天這個電話肯定不是柏青打來的。她是個很懂事的姑娘,她知道胡楊每天都很忙,而且這個衛星電話也算是個秘密,所以從來沒有主動打過一次電話。
胡楊之前也交代過,除非是很重要的事,否則都不要主動打這個電話。但衛星電話現在響了!
接通電話胡楊說道:“我是胡楊。”
電話那邊傳來一個胡楊熟悉的聲音:“我是戚揚。”
胡楊走到門口,仔細聽了聽外麵的動靜,確認沒有人在附近之後說道:“什麽事?”
戚揚直接說道:“管衝受傷了。”
胡楊眉頭微微一挑,想到一個可能,問道:“送龍井的。”
戚揚說道:“是。”
一個多月前在廣州,管衝給胡楊擺出了兩種茶葉。大紅袍換了兩台設備,現在就是在347所。而這個龍井茶想要的太多,胡楊和管衝都覺得這些人沒有誠意。茶葉留下,生意還是不打算做。
當時兩人也都知道,這件事肯定還會有後續。果然,也的確有了後續。戚揚言簡意賅的把最近發生的事向胡楊做了匯報。
就在一個月前,胡楊剛剛金而來347所,那個送龍井茶的趙鯤就再次上門找到了管衝。
趙鯤這個人今年剛剛二十九歲,看起來賣相還不錯。但言談舉止之中鋒芒畢露,處處透著股說一不二的意思。而摸過趙鯤底的管衝也必須承認,在上海和周邊地區的某些領域中,趙鯤和身後的家族的確是有一定能量的。
但這些還不足以讓管衝對他趙鯤另眼相看。就連趙援朝都不太入得了管衝的眼,更不要說這個隻靠家裏人撐腰的趙鯤。
而自認為是頭過江龍的趙鯤,顯然並沒有意識到管衝對他的看法。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的他,已經準備好接手《華夏信息》了。帶著人以主人的姿態,走進了管衝的辦公室。
然後,自然是連場麵話都沒來得及說就被趕了出去。管衝可不會給他這個機會,說一些有的沒的汙染他的耳朵。
趙鯤被狠狠的駁了麵子,這個場子可是必須要找回來的。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而小人報仇那就是過不了今晚。
當天晚上一些所謂的“不明身份”人士就衝進了《華夏信息》的辦公地。如果說普通的雜誌社或者報社,麵對這種襲擊肯定是無力抵抗的。但《華夏信息》可從來都不普通。
秉承華夏科技公司的優良傳統,這裏的人員中絕大多數也都有軍旅背景。老兵的比例之高,絲毫不遜於其他分公司。就算是女的也都有一定的搏擊能力,更不要說那些從精英連隊裏出來的。
就算戚揚和簡有德不在,這裏也有足夠的自衛能力。更不要說,這兩位胡楊身邊的“帶刀護衛”。 戚揚不用說了,胡楊身邊武力值排第一的。簡有德這一年也從沒有懈怠,跟著胡楊也算從血裏火裏走過幾趟,各項能力上也都有了登堂入室的意思。
以《華夏科技》這裏的配置,就是打一場小規模戰鬥都能應付,更不要說是麵對一些“不明身份”的業餘人士。結果自然是在管衝的意料之中,也同樣是在趙鯤的意料之外。
襲擊來的突然,結束也很快。自己人這邊基本沒有吃虧,畢竟是專業和業餘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不光能擊退襲擊,還能控製住下手的程度,沒有重傷更沒有死人。
權衡之後管衝並沒有選擇報警,這個時候最好不要把第三方牽扯進來。而在這之後,管衝也專門給收下開了會,強調了預警機製重要性。
這次襲擊很業餘,所以並沒有造成什麽打的損失。但如果換成同樣專業的呢?結果很可能是他們無法承受的。管衝很清楚,幹他們這一行的任何一次失誤,都可能導致萬劫不複。
之前管衝就是認為在國內,大環境是很安定和安全的。同時也是為了讓《華夏信息》更像一個普通的雜誌社那樣,所以沒有著重強調包圍和預警的工作。現在看來,任何時候都不能心存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