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廠長們
胡楊的農場構想,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在飯局的後半段,他們主要聊的就是關於這個農場的實施計劃。
依然照慣例,基本都是胡楊在說,其他人都在聽和記。唯一的分歧點,就是農場的選址問題。
大部分人認為,應該把這個農場放在沈陽郊區。理由是,沈陽作為省會將來必然會是省內最發達的地區之一,至少也是交通最便利的地方。所以農場放在沈陽附近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得不說他們還是有點前瞻意識的。能夠想到省會城市未來的發展。隻是他們都想不到未來的沈陽會變得比現在更大。現在的郊區,未來也會是城區。
如果在現在的郊區建了農場,那將來極大概率會與城市整體規劃發生衝突。所以沈陽的郊區不是一個好選擇。胡楊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後,還是想到了丹東那個城市。
首先,丹東原本就是他心中發展的重心,在這裏也方便集中管理。
交通狀況現在算是普通,但未來一定會非常好。這一點胡楊非常有信心。
丹東的氣候在遼寧省內算是比較好的。四季分明,夏天不太熱,冬天不太冷。
這點很也重要!
作為一個知道什麽霧霾的人,胡楊甚至未來“宜居”這個詞會有怎麽樣誘惑性。綜合性的環境因素,將會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甚至有可能是決定性的。
這個綜合環境所包括的,有工作環境、學術環境、居住環境以及教育環境和醫療環境。
這些就是一個人在社會中基本需求。工作事業上的追求、生活舒適度、子女受教育的質量以及醫療的水平。
這裏麵最麻煩的就是後麵兩條。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都是自然向大型經濟發城市傾斜的。想要在一個非地區中心城市,搞出明顯超出地區平均水平的教育和醫療環境,需要的投入的時間和資源都非常的高。
農場選在丹東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在當地爭取到更多自主建設的自由度。這也是胡楊非常想要得到的。
雖然談不上力排眾議,但基本也算是胡楊的一言堂,這個項目肯定就算是定下了。
接下來胡楊給其他人布置了任務。簡單來說一句話概括就是:找關係。找農牧業方麵的關係。實際操作的,科研的,管理統統都要。
當然,這個事兒現不急著來,也不著急。眼下最緊要的事兒,就是先把想要承包的單位都談下來。
酒局在午夜之前結束,胡楊要求任何人都不能自己開車回去。
第二天一早,邢鵬就開始忙碌起來,逐個聯係這六家單位的領導。這承包不是小事,那就要當做大事來辦。而大事總要有大事相應的儀式感。
具體來講,總不能上來就談,總要先達成意向,然後雙方都做好充足的準備,然後約個時間正式的坐下來了聊一聊。
而這還隻是一個籠統的過程。這裏麵還會有非常多繁複的細節填充其中。一個相對穩固的階層,在漫長的穩定中,會自動生成許多特有的邏輯和規矩。
有一些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數都為了讓他們區分於其他階層。
嚴格來說,現在連全部達成意向這一步都還沒有完成。六家單位之中,隻有兩家現在是明確的有談的意思。分別規模最大的冷軋設備製造廠和規模中等的起重設備製造廠。
廠子中廠領導的權力非常大,所以他們的個人好惡,都是需要提前了解的。這些都是一個廠子重要的的信息。
而且邢鵬通過的信息搜集,也可以說是四處打聽了不少,關於這些工廠領導的信息和八卦。
雖說對於邢鵬的與他們的接觸給出的反應差不多,但這兩位廠長的風格可是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兩個極端,或者說兩個典型的代表。
冷軋設備製造廠是個大廠,有幾千人的規模。也隻有在遼沈地區,幾千人的規模隻能算大廠。因為這裏上萬人甚至幾萬人的超級大廠也有好幾個。
而在鐵西,冷軋設備製造廠也還是一個排的上號的大廠。
冷軋設備製造廠的廠長姓胡,五十歲出頭,是從基層的工長一路升上的。他的特點是對冷軋廠方方麵麵都非常了解。直白點說,誰都糊弄不了他。
從邢鵬打聽到的一些“八卦”裏看。這個胡廠長的風評並不甚好。據說能一路爬上這個位置,與他的“社交”能力有直接關係。當然這是個很委婉的說法的。
“社交”是一種很消耗資源的活動。所以通常這類人都會有相應的貪婪。
第一次接觸之後,邢鵬就確認了那些八卦的可信性。這位胡廠長就已經幾乎是明示邢鵬。
不管你是誰,想談什麽,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意"是否到位。隻要“心意”表示的足夠到位,什麽都是可以談的。而相反,沒有表示到位,那就什麽都沒得談。
用邢鵬的話來說,這位胡廠長的心態就是:這送上門的便宜,怎麽能不占一下?
如果可以選,胡楊當然不希望和這樣的人談合作。但這家全稱鐵西冷軋設備製造廠的單位,卻的確是最符合胡楊計劃。
冷軋設備自然就是生產冷軋板的設備。冷軋板以八十年代的背景來說,引用範圍並不廣。主要是定位上稍微有點尷尬。
最常被用來比較的,就是同樣也是有金屬光澤的不鏽鋼板。冷軋板是普通碳素結構板,不經過退火處理所以硬度非常高,但機械加工性能差,一般的隻能進行簡單的有方向性的加工。
用途上來說不鏽鋼因為焊接性能好、耐腐蝕、拋光性能好,耐熱性也不錯。普遍用於二類餐具、水管等等。
冷軋板現在的尷尬,是因為技術上的不夠成熟。而隨著技術更加進步之後,冷軋板的應用領域將變得非常廣泛。從日常用具到汽車和電子產片製造,都會大量使用冷軋板。
這個技術的進步主要就體現在冷軋設備的技術進步上。這個領域的核心技術和水壓設備有很多的重合。而這就是胡楊構想中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
萬噸水壓機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的裏程碑之一。水壓機的壓力噸位,直接決定了鍛件的物理性能。而這種影響,在很多時候是無法通過其他手段彌補的。
也就是說,想要獲得某種特殊的材料性能,就必須達到相應的加工要求。比如大型艦船的甲板,需要極高的屈服強度,耐腐蝕,耐高溫等特性。這種特殊鋼材就需要至少15000噸級的自由鍛壓機,才能達到設計要求。
相信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這是用在哪種艦船上的。
而另一個起重設備製造廠的情況,在胡楊看來是要好一點的。首先這個廠子很難得的,是勉強能維持收支平衡的單位。廠長姓薑,是一個軍轉幹部。
這位薑廠長把部隊裏那一套都帶進了工廠的管理中。這也不算是新鮮事,很多軍轉幹部都會有類似的做法。而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結果都不會如他們所預期的那樣好。
軍人和工人的差別還是非常大的。軍人需要服從命令,有犧牲和奉獻的精神。但對工人來說這些並不是普遍具有的品質。
工作對於他們,說到底沒有什麽特別高大上的意義,就是最基本的安身立命的根本。工作就是為了吃飯,就這麽簡單。
當你的要求的付出,與他們的收獲不成正比的時候,自然就會產生抵觸情緒。而當抵觸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會有實際的行為。而當個人行為逐漸擴大群體行為,那問題就大了。
而具體到起重設備製造廠,其實薑廠長也沒有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他對工廠本身的問題,除了加強管理也沒有什麽好的手段。管理的再好也隻能是提高效率,減少浪費,降低成本而已。
起重設備製造廠之所以能維持收支平衡,是因為他把廠子的附屬單位搞的不錯。
說起來,這個附屬單位器重設備沒有任何關係。竟然是一個副食品店。
一個幾百人的企業,竟然是靠一個幾十人的副食店,維持了賬麵的收支平衡。這乍一聽起來,還真有些讓人無法相信。但在特殊的曆史時期和市場模式下,這種“神奇”的事就是會發生。
在過去計劃配給時期,企業上多少還是可以分配到一些肉票的,包括牛羊肉,但這種照顧平均到個人頭上其實並沒有多少。
起重設備廠的工人中有比例不低的家庭困難的,大家也願意拿這本來就不多的肉票換錢更實在。而且這位軍轉的薑廠長的父親就一個老資格的廚師。
所以,回來上任之後不久,這位薑廠長就想出把這些分散在個人手裏的細糧和牛羊肉票,都集中起來辦一個副食店的點子,一方麵是貼補一下家庭困難的職工,一方麵是貼補舉步維艱的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