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工業教父> 第192章 乙烯項目

第192章 乙烯項目

  乙烯,簡單來說,就是由兩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是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塑料、合成乙醇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是應用範圍最廣,生產規模最大的化工製品。是石油化工產業的核心。乙烯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誌之一。


  中國的人口基數決定了,我們國家必然是一個乙烯需求的大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我們國家引進了幾十套規模不同乙烯生產設備。從幾噸到二十噸都是有。十噸這個規模是其中數量最多的。


  我們已經有了這麽多,為什麽還要研究?

  因為這些乙烯生產設備都是全盤引進的。有從日本引進的,還有從德國和美國引進的。


  與其他全盤引進的設備一樣,除了引進當時付出大筆資金之外。後續維護和故障還要依賴廠家的技術支持。那種情況下,花錢都是小事。


  不是我們自己的技術。受製於人不光不是長久之計,更會有很多的風險。所以計劃研發乙烯和更進一步的大乙烯技術,胡楊是雙手雙腳讚成的。而從基礎的十萬噸級起步,也是一個很好的決定。


  不管是多少萬噸級的生產設備,都是從一套最基礎的模型上一步一步擴展出來的。先把最基礎的十萬噸級研究透了,就是把基礎打牢固。無論以後要上升到多少萬噸級,心裏都是有底的。


  胡楊對羅鵬程說道:“真正的問題是,‘專家’們將目標設定為二十噸級的乙烯生產設備。”


  羅鵬程略微疑惑:“這有什麽問題?產能增長一倍,還算是比較合適的目標吧。”


  胡楊問他:“您對乙烯和大乙烯設備有多少了解?”


  羅鵬程想了一下,說道:“比一般人稍強一點。”


  胡楊說道:“大乙烯這個說法是咱們中國人發明的。以前十萬噸級都能叫大乙烯,而現在我認為至少要五十萬噸以上才能算大乙烯。而從技術上講,乙烯生產技術的分水領是低溫材料技術和一級壓力容器焊接技術。”


  羅鵬程略一回憶,說道:“這個說法我好像以前看到過了。但這次的專家意見中並沒有看到。”


  胡楊說道:“當然不會寫。因為十萬噸級和二十萬噸級乙烯生產設備,在這兩個關鍵技術上的需求並沒有提高很多。研究難度自然也就相對容易很多。十萬噸的能搞定,二十萬噸也就沒什麽問題了。”


  羅鵬程喝了一口咖啡,說道:“出一分力,完成兩個目標。很有智慧的算計。”


  胡楊毫不掩飾的自己態度:“當然,他們都是‘專家’。”


  對於這些專家的睿智,羅鵬程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一方麵,他們的確是專家。他們的確在各自的領域中,擁有超出絕大多數人的知識。但同時,很多的主、客觀因素也促使這些專家,做出很多並不怎麽‘專家’的建議。


  這就像一個悖論。他們靠專業能力成為了專家,但當他們有了專家的名頭之後,就不能再提供專業的意見。而為了繼續體現自己的專業性,他們還需要否定那些真正專業的意見。


  很荒謬不是嗎?但這就是某些特定領域裏的現實。


  羅鵬程不是不知道這些,隻是他也無能為力。


  胡楊繼續說道:“現在世界上主流乙烯生產設備的規模都已經超過五十萬噸級。我們如果隻把目標放在二十萬噸級上,這種進步其實沒什麽意義。按照這個速度,我們恐怕要半個世紀才能追上國際主流的尾巴。”


  羅鵬程放下杯子:“那你的意思是要把目標定在五十萬噸級?”


  胡楊搖頭:“不,至少八十萬噸。提前量還是要有的。三五年內,八十萬噸級就應該逐漸成為主流。在自主研發十萬噸級的同時,還需要同步開始低溫材料的專項研究。壓力容器方麵,自動化焊接的研究條件還不具備,那就隻能專門培養一批高級焊工。靠他們手工焊接。”


  羅鵬程思考了一會之後說道:“低溫材料研究,我印象裏國內搞的好像並不多。”


  胡楊點頭:“隻有三家大學裏有相關實驗室,但也都不是專項。主要是實驗設備和材料的投入太大。”


  羅鵬程說道:“看來你做了不少功課。”


  胡楊有些無奈的說道:“這種功課不需要做。國內各種材料領域的實驗室,基本都沒有超過三個。除了國家實驗室,就隻有那幾個高校才有足夠的經費燒在這些項目上。”


  羅鵬程也有些無奈的說道:“現狀就是這樣,等著上馬的項目有很多,但每年的經費就那些。僧多粥少不好分啊。給誰不給誰,先給誰後給誰,每年都要反複的爭論很久。”


  對於羅鵬程說的這種情況,胡楊多少也知道一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基本都會麵臨相似的情況。


  胡楊整理了一下思路,繼續說道:“低溫材料實驗室一定要搞,否則關鍵技術不攻破。整個項目就是走了一個過場,並沒有什麽真正的實際意義。”


  這也就是麵對羅鵬程這個親生的領導。換個人,胡楊可不敢說的這麽直白露骨。


  羅鵬程思索了一陣,才說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但這件事恐怕不那麽容易。這次能爭取到撥款,已經是努力了很久的結果。搞實驗室就要再追加撥款,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胡楊說道:“我理解,但總要試一試。提了就還有點機會,不提很多人都不知道乙烯和大乙烯的區別。至少也讓他們明白,材料這個領域的重要性。最不濟,也讓他們知道低溫材料這個東西。”


  羅鵬程輕輕點頭:“我會找機會給他們科普一下。即便是做的行政類的工作,也要對工業技術有基本的了解。”


  胡楊豎起大拇指,表示非常讚同。


  羅鵬程問胡楊:“建一個低溫材料實驗室大概要多少錢?”


  胡楊毫不遲疑的說道:“不考慮人的因素,初期投入在五十萬人民幣左右。後續每年都至少也需要這些。如果想要盡快出成果,增加投入也是唯一的手段。科研的本質就是燒錢和碰運氣。”


  羅鵬程說道:“所以你才會對沈教授說自己急著賺錢,沒工夫給他當助教?”


  胡楊一愣,說道:“原來沈教授也是一個.……這麽願意分享生活細節的人。”


  羅鵬程聽出了胡楊藏起來的意思,笑著說道:“這次乙烯項目的評估原本沈老也應該參加。我專門去找過他,所以聊到了你。沈老對你的評價挺高的,可惜你是個鑽錢眼裏的家夥。”


  胡楊表示很無辜:“錢真的很重要。”


  羅鵬程安慰胡楊,說道:“知道你賺錢的目的不全都是為了自己享受。這我也跟沈老說過。”


  胡楊說道:“代溝一定會存在,不追求完全認同,求同存異。”


  羅鵬程說道:“你能有這個覺悟就好。低溫材料實驗室我會盡量爭取。如果不成的話.……”


  胡楊說道:“那就幫華夏科技爭取一個建自己實驗室的資格。”


  “資格?”片刻之後羅鵬程便想到了胡楊所指:“你是擔心出了成果會被.……”


  胡楊毫不避諱的點頭:“我的確擔心到時候被人摘桃子。我更擔心的是一旦有人真的這麽做了。會讓我們在一段時間裏完全失去民間科研力量。沒人會喜歡自己付出了精力和金錢研究出的東西,被別人就那麽無償的拿走了。”


  羅鵬程很想告訴胡楊,他這個擔心是多餘的。但這話他還真說不出口,這個保票他還真的不敢打。


  胡楊要的資格,與其說是建設實驗室的資格,不如說是能夠保留自己成果的權利。


  這個話題即便是在胡楊和羅鵬程之間,也不適合聊的太深。


  羅鵬程問胡楊:“關於一級壓力容器焊接的問題,你有什麽好辦法?”


  胡楊說道:“搞個比賽或者比武之類的,大範圍甄選出高水平的焊工,然後在集中進行針對性培訓。”


  羅鵬程想了一下,點頭說道:“好像是個辦法。”


  胡楊又說道:“如果真的要搞,我們華夏科技可以提供一點讚助。總要有點實實在在的獎勵。不能發個獎狀錦旗之類就算了。”


  羅鵬程說道:“行,這我可記住了。到時候一定會去找你個土財主。”


  胡楊笑著說道:“那就先謝謝您。”


  這個事兒,胡楊還是真得要感謝羅鵬程的。如果在這個比賽中加上華夏科技的名字,那不就等於是獨家冠名。


  而羅鵬程那個新部門的級別非常高。如果是他牽頭組織一次比賽,全國性都是有可能的。一個官方組織的全國行比賽活動的獨家冠名,花點錢其實非常合算的。


  從一個乙烯聊到了大乙烯,其實除了多了一個大字之外,還有很多非常多細節的變化。而關於大乙烯項目,胡楊還真的是做了功課的。雖然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應付今天的的談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