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梁國議廳的喧囂
若是沒有世族大臣的認可,蕭炎也不能再率性而為一意決斷與楚國合作。在座的臣子,很多人對楚國是完全沒有信任感的。
“皇上,老臣有個提議。”丞相郭通一直沒有說明自己的主張,隻是聽著兩派臣子的爭論,“不妨請靖王楚逸前來,我們先聽聽他的話,再做決意。”
丞相開了口,兩派臣子也覺得再這麽吵下去沒有意義,便附議。
議政廳不算大,共有五十來個席位,權臣貴胄全數到席,跪坐在兩旁軟墊上。
楚逸走進大廳,後麵跟著林旭生與公孫澤,在場鴉雀無聲,大臣們都炯炯有神地盯著容姿絕色的楚逸。
眾人的目光神色各異,有友善溫和的,也有淡漠無視的,更有尖銳憤怒的。楚逸目空一切,從容第走到議事廳的中央,朝高坐龍椅的蕭炎深深鞠躬:“外臣楚逸見過皇上。”
“靖王無需多禮,請入座吧。”蕭炎冷目而威嚴道。
龍座左下側留著一個顯赫而孤立的坐席,在林旭生的引導下,楚逸走過去定坐,公孫澤站在楚逸身後。
“敢問靖王,為何而來啊?”丞相郭通高聲問。
“楚逸來梁國,是為楚、梁休兵止戰,結盟而來。”楚逸不緊不慢道。
“聽說靖王想與梁國結盟,合縱討伐蜀國,可有此事?”郭通又道。
楚逸麵露微笑:“丞相一語切中要害,正為此意。”
郭通麵露不屑,顫聲發問:“若是老夫沒有記錯的話,楚國與蜀國是多年的盟友之國,而如今卻要挑唆他國一同對付自己昔日的盟國,不仁不義也。”
“丞相此言差矣,你我心知肚明,楚國與梁國,不過是蟬與螳螂,蜀國是黃雀。蟬與黃雀,怎可為友?”
楚逸這一問,倒是令郭通無言以對。
這時廳中後排一位不知名的梁臣問:“合縱抗蜀,對梁國有何好處?”
楚逸淡淡瞥了一眼那人,以他的身份隻回答梁國君主與一品重臣的話,其他人而輕看之。
公孫澤上前一步,掃視在座梁國君臣,揮袖一拜:“外臣公孫澤,見過梁君,見過諸位大臣。合縱抗蜀,首利在梁。這些年來,蜀國從來沒有主動向別的國家用兵攻打,卻是兩次對梁國主動用兵,可見蜀國視梁國為天敵。蜀、梁已成水火之勢,勢不兩立,蜀強則梁弱,梁弱則蜀強。所謂合縱,共擊強蜀,百利而無一害。”
此話一出,議事廳氣氛寂靜,公孫澤毫不留情將梁國的屈辱困境指了出來,這對蕭炎而言,是難以忍受的痛苦和屈辱。
蕭炎臉色的難看可想而知,憤怒地盯著公孫澤,公孫澤又是一拜,退回了楚逸的身後。
梁國君臣保持著奇特的沉默,他們誰也不想在朝會上議論起那次的敗績,那也是蕭炎心裏最深處的傷痛。
“此子大膽!勝敗乃兵家常事,何故因此嘲弄?”後排一位武將憤怒之站起來,指著公孫澤嗬斥。
楚逸不痛不癢開了口:“梁國乃泱泱大國,喪師失地後應勇於麵對,不該連坦然麵對的勇氣都沒有吧。”
“那以靖王之言,梁國經曆兵敗,應該關起門來舉國痛哭嘍?”郭通怒氣衝衝。
“不止是梁國,我楚國又何嚐不是被蜀國折辱一番?楚逸痛定思痛,深思熟慮,蜀為強敵,楚國應當放下對梁國昔日的舊怨,誠然相待,共謀對敵。而梁國意下如何?”楚逸道。
楚逸言下之意,楚國已經給足了誠意,梁國若是依舊計較舊仇,那便是不大氣了。
站在角落中的林旭生沒有說話,這種場合,他一個沒有官職在身的人,也沒有資格說話。他始終洞悉著皇帝蕭炎臉上的微妙變化,看得出來蕭炎已經認可了楚逸之言。
“梁國若想一雪前恥,便應當與楚國化敵為友。若楚、梁再糾結過去,必當再次上演先前的慘況,相互廝殺,最終被蜀國吞噬!”楚逸站起身,大袖一揮。
國君蕭炎始終沒有表態,似乎在等著什麽。丞相郭通錯愕地歎了口氣,轉身向蕭炎行禮:“楚梁世仇,不可不計,不可全計。而蜀國趁火打劫咄咄逼人,實在可恨,請皇上定奪吧。”
蕭炎麵色凝重,盯著楚逸:“都說楚國人反複無常,曾攛掇蜀國、晉國共伐我梁,如今故技重施,朕如何信你是真心結盟?”
楚逸長身而立,高舉右手二指:“我楚逸指天發誓,用人頭作擔保,攻滅蜀國之前,絕不對梁國用兵,希望梁國也以此為諾,國書為約為證。”
見在座列位大臣也無人在出來反駁楚逸之言,蕭炎掃視大廳,不怒自威道:“朕決意,梁國加盟合縱,舉國協作靖王大計。今令林旭生為梁國特使,隨靖王謀劃合縱。”
林旭生聞言站了出來,連忙大禮拜下:“多謝皇上,臣謝恩領命。”
“皇上,外臣還有個不情之請。”楚逸揮袖一拜。
“靖王請說。”蕭炎做了個手勢。
楚逸高聲道:“皇上勿怪外臣之言,他日三國伐梁未曾成功,為何弊?”
蕭炎眯了眯眼:“梁國水師勇猛,晉國不敵。”
楚逸笑著搖了搖頭:“三國伐梁而敗,絕非梁國水師之勇,而是當然三國各懷心事,合縱不過是一紙空談。”
那次的大敗讓楚逸記憶猶新,幾國無法真的坦然相待,猶如一盤散沙,怎麽可能再成功。
林旭生看向楚逸:“靖王有何高見?”
“請梁國將相印交給楚逸,合縱功成,楚逸便是四國的丞相。”楚逸正色道。
此言一出,眾人驚愕,丞相郭通眼珠子都瞪圓了,沒想到楚逸會說出這樣沒輕沒重的話,一國之相印怎能交給外臣?
“絕無可能!”郭通大怒,指著楚逸,“靖王真是異想天開,我梁國的相印豈能歸你管?”
議事廳的君臣都目光銳利地盯著楚逸,麵露慍色。
林旭生跪在地上,叩拜道:“皇上息怒,諸位大臣請聽林旭生一言。唯有四國相印合一,合縱才可功成!提出將相印交給靖王的人,正是在下!”
有老臣忍不住站起來,怒斥林旭生:“此子心生反骨,絕不能委以重任,應當趕出漢陽,永不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