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那麽疼愛蘇燦燦,所以很輕易的就把蘇燦燦的一切行為都看在了眼裏,比如說蘇燦燦不愛吃粗糧,以前是因為沒有能力,沒有條件能夠供應蘇燦燦吃細糧,現在家裏麵有這麽多的肉了,劉氏就不忍心再讓自己的閨女這麽吃苦受累忍饑挨餓的討生活了。
為了能夠讓蘇燦燦的生活過得更好一些,劉氏甚至用肉來換取細糧,劉氏雖然生活淳樸,但是她並不是一個生活上的白癡,她不是一個傻子。在這件事情上,她也並沒有吃虧,因為山下村裏,有肉的人家實在是太少了,想吃肉的人家實在是太多了。劉氏用肉來換細糧的行為,別人雖然不理解,但是卻很支持。
雖然大家平時都不怎麽吃細糧,一般情況下大家都是吃粗糧為主的,但是每家每戶都備著細糧,實在是上了年紀的那些老人,和新生的嬰兒,是需要吃細糧的。稍微富裕一些的家庭,也是有條件可以吃細糧的。
畢竟麵粉是由小麥加工出來的,大米是由水稻加工出來的。然而肉和麵粉和大米都不一樣,肉是需要花錢買的,如果不想花錢買,就自己家裏養,或者是上山拿命去換。可是這裏的生活條件普遍一般,很少有人有能力去購買或者是養殖用來自己家裏吃肉食用,至於上山打獵,在蘇燦燦上山打獵之前和蘇燦燦之後,不是沒有人這樣嚐試過,可是除了蘇燦燦和穆如風,很少有人能嚐試成功的。
能夠上山嚐試的人,大部分都是藝高人膽大的人,都是有所依仗的人,但是大部分人在山上呆了一天,也都是一無所獲,心裏有人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狀況,山上並不是那麽好待的。
在山上迷失方向了,還算是簡單的。從山上滾下來了,也算是輕的。滾落懸崖和被大型的食人野獸吞入腹中則是哭都沒有地方去哭了,所以隨著這些事情的頻繁發生,選擇在山上討生活的人,也變得更加的謹慎起來了。要不然輕的就和劉俊生劉老頭一樣,在山上不知所蹤了;重的很有可能就跌落山崖或者喪身虎口了。
所以人們上山普遍都是隻走最有把握的一兩條路,最剛開始山上是沒有路的,人們被生活逼得沒有辦法了,開始把目光放在了山上,人們相約在一起,青壯走在前麵,老弱婦孺走在後麵,一起上山去打獵。後來的人們大多也都是走這條路去上山,然後慢慢的這條路上就開始野草稀少了,於是就慢慢的被人們走出來了一條斷斷續續的小路。
上山打獵不容易,家庭養殖也是為了能夠補貼家裏的生活狀況,不管是養雞還是養豬,還是養鴨子,一般都是養到年底的時候統一售賣,很少有人可以自己吃。
就像是那句老話說的。自己家裏種什麽吃不上什麽,自己家裏做什麽用不上什麽,因為好的都賣錢了,壞的都便宜處理了,隻有那些實在賣不出去的才自己家裏收拾收拾湊合用了。
至於說買肉吃,山下村很少有村民能直接買的起肉吃。所以對於劉氏家提出來的以物換物,用肉換細糧這個生意,他們都覺得合算的很。
至於交換的價格自然不是什麽大問題,肉類價格自然可以按照城鎮裏麵的肉鋪攤子上的價格來算,米麵等細糧的價格城鎮裏麵的糧鋪裏麵也有,所以這些價格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是什麽,錯字裏麵的人們都是知道個差不離的價格的。最後換算出來以後每斤的豬肉都能換好幾斤的米麵,大米比麵粉略微貴一點點,但是也貴的有限。最終劉氏並沒有消耗多少肉類,但是換來了好幾袋子的米麵。
當時的蘇燦燦正在閉關畫圖紙,她並不知道這件事情,等到她知道的時候,劉氏已經換了好久了,農民們天生就很保守,劉氏也並沒有能夠換到太多的細糧,穆如風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後,讓隨身保護他的並沒有露過麵的暗衛去城鎮買來了蘇燦燦愛吃的細糧,雖然這個時候的生產工藝比不上後世的生產工藝,但是和粗糧相比,蘇燦燦還是更愛吃細糧。
蘇燦燦沒有想到剛一出關就得到了這樣的驚喜,實在是有些太意外了,不過她很喜歡這樣的驚喜,這樣的意外。
所以當村長蘇齊再一次來到蘇燦燦家裏做客的時候,他就發現這一次蘇家宴客的飯菜比上一次更好了,這說明蘇燦燦家的生活水平又直線提高了。
做客吃飯隻是形式,談判才是直接的目的。所以村長蘇齊領著蘇宛和蘇奧過來之後也沒有太多的客套,寒暄了幾句之後,他直接開門見山的把兩千兩銀子的銀票給了蘇燦燦,村長蘇齊知道蘇燦燦和劉氏可能並不認識這些銀票,他們甚至有可能並不認識字和銀票這些東西,甚至都不知道有銀票這種東西的存在。但是有穆如風坐在這裏,穆如風是從大地方來的人,他肯定認識。
更何況這次村長蘇齊能夠來到這裏,根本就是穆如風邀請他過來的,作為東家的穆如風肯定是要坐在席麵上陪著客人吃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