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幕
許安手執著馬鞭,身披著戰袍,連甲胄都沒有脫下來,更沒有除去鞋襪,直接便踏入了大殿之中。
鞋履之上的泥土隨著許安的走動留在了大殿原本乾淨的地面之上。
什麼刀兵不入殿的規矩,許安根本就沒有在意,他進入皇宮的這處大殿不過只是為了走一個過場。
身後,郝昭、徐鴻兩人手按著腰間雁翎刀帶領著一眾騰驤衛的軍卒排成了兩列,護衛在許安的左右。
殿內原先守衛的魏軍軍卒現在都已經在鄴城城外的魏軍大營了,殿內現在的守衛早已經被明軍中的武卒所接替。
許安一路走到大殿的首座,並沒有坐下,一手執辮,一手按刀。
徐鴻和郝昭兩人,還有一眾騰驤衛的軍卒皆是站在台階之下,警惕的掃視著殿內的一眾魏庭大臣。
許安舉目向著殿內群臣看去。
殿內一眾魏庭大臣,多是垂首跪坐,無人言語,但是也有昂首怒視者,冷眼無畏者。
許安並沒有記下這些人的面容,也沒有想要清算的想法。
反正這些魏庭的大臣,他之後一人都不會啟用,雖然經歷了多次的戰亂,但是冀州數百年來的積累,仍然人口稠密,極為富庶。
冀州位於黃河之北,與長安相隔也並不遙遠,又於并州相連,容易掌控,屬於內陸地區,並非是邊疆難以掌控之地。
現在太平道並不缺乏人才,經過了多年的教育發展,現在太平道內的人才貯備早已經能夠跟上太平道擴張的步伐。
許安的目光最終在審配的身上停留了下來。
審配此時立於殿內的右首位置,就在他的身旁還站著一名穿著白衣的少年,眉目疏朗,面白如玉,那少年平靜的目視著前方,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許安清楚,那少年應當就是袁紹的幼子袁尚。
《三國志董二袁劉傳》:紹愛少子尚,貌美,欲以為後而未顯。
原本的時空之中,袁紹兵敗官渡,但是其實實力也並不比曹操弱上太多,還是有爭雄之機,只可惜其後來患病,又在立儲之事上犯下了最大的忌諱。
袁紹死後,三子政權,最後被曹操各個擊破。
殿內群臣下拜,審配拿起了一封詔書,走到陛下,面對著殿內的一眾群臣。
詔書是退位稱臣的詔書。
袁尚放棄了魏國的皇帝之位,宣布魏國併入明國,並受其冊封。
審配雙手緊緊的握著手中的詔書,他的身軀都在發抖,每念出一字,似乎都要消耗他大量的氣力。
詔書念出,殿內一眾魏臣皆是垂首不語,就是那些昂首怒視,冷眼無畏者此時也是垂下了頭顱,失去了所有的生氣。
詔書最後的一個字念完,審配雙目之中也是失去了所有的神采。
望著殿中沉默的群臣,審配只覺得渾身無力,心神皆疲。
詔書宣讀完畢的那一刻,也代表著魏國走向了墳墓。
從今往後,這個世界上再沒有魏國,再沒有大魏……
審配閉上了眼睛,初建國時的意氣風發,躊躇志滿還歷歷在目。
東郡大勝,兵進洛陽,力壓漢庭,兵足將勇,何等的豪氣。
但是只不過過了僅僅兩年多的時間,一切便已經是急轉直下。
從隆武元年(193年),二月十五日。
到隆武三年(195年),六月八日。
兩年的時間,但是一切卻已經是物是人非……
審配一步一步,緩慢的走回了右首,離開了陛下。
一名身穿著正紅色鷹狼服的鷹衛千戶官雙手平舉著一封帛書,將手中的帛書舉過頭頂,呈遞給了站在另一處陛下的郝昭手中。
郝昭從鷹衛千戶的手中接過了帛書,將其緩緩展開。
他的聲音不大,但是因為大殿的特殊布置,他的聲音仍然能夠清晰的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郝昭的聲音堅定而又有力,其聲音順著殿內的牆壁回蕩在殿內每一個人的耳中。
「奉天承運道君,敕曰:晉封袁尚為魏候,食邑千戶……」
郝昭話音落下,整個大殿已是寂靜無聲。
許安的目光也在此時停留在了站在審配身後的袁尚。
袁尚終於有了動作,他抬起頭看了一眼許安,正好和許安的四目相對。
許安注意到袁尚眼眸通紅,他知道袁尚的內心絕對沒有他的臉色那般平靜。
袁尚年紀雖輕,卻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遠勝過尋常的孩童,這也引起了許安的注意。
世家高門中的子弟,都接受著良好的教育,越是顯赫的世家越是重視教育,差距便是由此產生。
但是袁尚也只是引起了許安些許注意罷了,通過了國考,進入陸軍學院,國學院的國學生,從中挑選任意一人,也不見得比袁尚要差。
市井鄉野,從來不缺乏天資卓越之人。
「謹尊道君法旨。」
袁尚跪伏於地,從郝昭的手中接過的敕書。
審配扶著袁尚起身,雙手顫抖的想要將袁尚身上佩帶的璽綬解下來,但是解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的將袁尚身上璽綬解下。
最終還是袁尚自己將璽綬解下,交給了審配。
審配雙手舉著玉璽,將其呈遞給了郝昭,隨後由郝昭將玉璽呈遞給了許安。
許安從郝昭的手中接過了玉璽。
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上一角缺。
許安沒有見過傳國玉璽,但是入手之時,他下意識的反應便知道這塊玉璽並非是那塊傳聞之中的傳國玉璽。
許安握著玉璽,史書記載,傳國玉璽被孫堅所得,無論是原本的時空,現在現在的時空孫堅找到的那枚傳國玉璽應當就是真正的傳國璽。
傳國玉璽並沒有被孫堅私藏,而是被其獻給了劉辯,存放於漢庭的陳都之中。
這一方玉璽不過是袁紹為了稱帝有名,而命人製作的假璽。
許安翻轉玉璽,看著玉璽的璽面,璽面之上正刻著以大篆書寫的八個大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許安看著眼前玉璽上的八個大字,一時之間竟然有些失神。
他明知自己手中的玉璽是假的,但是當他看到那八個字的時候心臟確實瘋狂的跳動著。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上下五千年,有哪個男兒能夠禁受的住這樣的誘惑。
許安握緊了手中的玉璽,而後將其猛然放在了身旁的案桌之上。
玉璽落桌,發出了一聲輕響。
殿內一眾大臣皆是抬起了頭來,驚詫的看著許安。
許安沒有多言,手執著的馬鞭,背對著案桌,沒有再多看那案桌上的玉璽一眼。
「走。」
許安手執著馬鞭,走下了首座,他沒有在意任何的眼光,闊步向著殿外走去。
一眾衛士跟隨在許安的身後,魚貫而出。
凌亂的腳步聲在殿內響起,許安走入殿內之時,手執著馬鞭,走出殿內之時,仍然是手執著馬鞭。
許安跨上了戰馬,立於正殿之外,此時的鄴城皇宮,四下寂靜無聲,灰暗無神,似乎它也明白了自己的命運。
「封禁鄴城宮殿,全面歸為軍管,除去宮人之外,其餘人等不得滯留宮中。」
「願意回鄉者,發放路費准許回鄉,不願返鄉者,暫時留於皇宮。」
「對了。」
許安說著也想起了一件事情。
在太平道的境內,明軍軍卒的地位和收入都處於很高的水平,但是婚配仍舊是一個不小的問題。
畢竟明軍常年在外征戰,雖然有假期,但是也是聚少離多。
為了保證軍婚的穩定以及軍人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對於軍婚許安一直是大力保護,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破壞軍婚。
並且許安給予麾下軍隊陣亡的軍卒家中發放撫恤金,並且贍養其子嗣,也就是太平衛。
現在明軍之中序列之中不僅是常規部隊、地方部隊,就是武卒,也有一部分的軍人現在還沒有婚配。
「以樞密院的名義安排一場相親會。」
「相親會?」
郝昭有些疑惑。
「敢問師君,這『相親會』做何解釋,學生不太明白其意……」
許安微微一怔,他倒是忽略了這個時候好像還沒有這種事情。
相親這個詞,好像在古代多是指互相親愛,相互親近的意思。
一般來說,好像男女雙方在成婚前都基本沒有見過面,尤其越是高門大戶,家教越嚴格。
一般都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雖然尋常百姓不同於高門大戶,但是也不可避免的收到其影響。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
在古時若是不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甚至還會受到輕賤。
「所謂相親會……」
許安感覺詳情解釋有些複雜,沉吟了一下,簡單說道。
「宮中不是有許多的宮女嗎,挑選那些身世清白,沒有婚配,沒有和袁紹有關聯的宮女出來,再從軍中選調沒有婚配的軍將,然後前往同一處地方,相互認識一下,若是情投意合,由樞密院做媒,先定下婚約。」
郝昭咧開嘴笑了起來,應了一聲諾。
「想不到師君不僅管理政務、軍務、民生,連婚嫁都要管。」
許安斜了一眼郝昭。
「你有家長安排婚配,自然是不用擔心,但是麾下軍卒成婚卻是不容易,好不容易有那麼多適齡的女子,安排一場相親會正好。」
「對了,你既然說我連婚嫁都要管,那作為你的老師,我也算是你的長輩,我一定好好給你挑選對象。」
「我的意思是說,師君如此體貼士卒,應當注意身體,不要過於勞碌。」
郝昭一臉正色,義正言辭。
「此等微末小事,學生自己受累便行,不必勞煩師君了,我這就去找尋文吏統計士卒,辦理相親會,師君多多休息。」
言罷,郝昭不等許安說話,便借口戰事緊張,要先行統計,隨後忙不迭的離開了正殿殿外。
許安的臉微微抽動了一下,郝昭現在完全沒有當初時候的那樣穩重,真不知道劉石是怎麼帶他的。
想到劉石,許安的臉色也是有點僵硬。
劉石這憨貨是真的憨,他本來以為劉石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情,當了多年的軍區兵備道,又進了講武堂修習半年,應當比當初再太行山中穩重了許多。
但是就在今天收到的信件之中,許安才知道劉石是真的莽夫,他帶著兩郡的軍兵,一路勢如破竹,已經接連是攻破了廣陽郡,還有涿郡的涿縣,現在正在帶兵前往范陽。
他現在帶著兩千多名兩郡軍區的騎兵距離范縣只有六十多里的距離,而大隊的騎兵還留在了涿縣,主力步兵甚至還再涿縣東北的城池良鄉。
朱九也是一樣,當初北部太行山一戰,閻忠對於朱九的評語是穩重老沉,忠誠堅韌。
但是中山郡的戰事,朱九現在已經快要打到了中山郡的解瀆亭,也是帶著前鋒騎兵,大隊的步兵還在西面的安熹城。
兩郡軍區出來的就沒一個穩重正常的人。
許安想著最近收到的消息不由的一陣頭大,他已經打定了主意,等到見到劉石之後,要怎麼教訓劉石做一個合格將軍了。
然後他想起了馬超和龐德,這兩人自持武勇,也是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斬將奪旗的功勞確實沒有少拿。
只是現在作為先鋒這樣的戰法可以,但是日後若是成為了主將,這種戰法自然是萬萬不行。
呂布雖然勇武,但是成為驍騎營的主官之後,也是極少衝鋒,只有在局勢明朗之時,戰機出現之時,他才會帶領親衛沖陣,一舉擊潰敵軍。
「還是張遼讓人省心。」
許安感嘆了一句,相比於劉石、馬超他們,張遼就要省心的多,和呂布的戰法相當,對於兵形勢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
只是,許安感嘆的時候,卻是忘記了一件事。
兩郡軍區的風氣,好像就是從當初張遼參與濡水一戰之後,才開始發生轉變的。
濡水之戰決定勝負的關鍵,正是因為張遼抓住了那稍縱即逝的戰機,帶領著兩千驍騎營騎軍直接突入烏桓軍的騎陣,陣斬了汗魯王烏延,而後聞名漠南,也改變了整個兩郡軍區的風氣。
……
西域。
張遼突然感覺心中有些奇怪的感覺,不過他很快便將其拋到了腦後。
「將軍,嚮導回復,我軍已經抵達了大宛國的東境境內,往西三十里之外就是大宛國的城池。」
張遼聞言精神一振,站起了身來,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原來是已經到了啊。」
張遼想了一想,又問道。
「都護那邊有消息了嗎?」
「暫時還沒有消息,不過按照估算,應當離我部最多只有三天的距離。」
張遼點了點頭,握緊了馬鞍,一步便跨上了戰馬。
「通令全軍,今夜就在大宛國的國境之中過夜!」
「咻——————」
哨音響起,營地之中,無數頭戴著黃巾,身穿著戰袍的明軍騎卒紛紛翻身上馬,在哨音的召集之下聚集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