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親軍
在秋播之後,李岌才開始讓元行欽在幾處軍屯莊園中征募遴選出一千較為強壯的軍將,以此組成自己的親軍。
自古以來,軍中武將的親軍是其手上最為信賴的力量,尋常裝備精良,待遇優厚。武將則依靠這些親軍彈壓三軍,維護自己的威信。在戰場上,這支親軍部隊不僅需要保障主將的安全,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做為戰場上一支重要的突擊力量來使用的。
一般親軍部隊的戰鬥力,比尋常的部隊高兩三倍都不止。
他需要為這些手下配備足夠好的武器和盔甲。
冷兵器時代,裝備一樣是很重要的,是軍隊戰鬥力的保障。一營著甲的戰兵,打四、五營無甲的普通輔兵都沒有多大問題。
都十八般兵器,實際上刀、槍、弓、弩才是最常見的裝備,其他的武器都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限製,至於劍,除了短劍外,這玩意在南北朝時期就在戰場上被淘汰了。李繼岌也不想出什麽幺蛾子,整出一支裝備奇特的部隊出來。
李岌的親軍裝備依然還是按照規製,馬刀、騎槍、騎弓或是騎弩就是選這四樣裝備。
頭盔都差不多,至於甲衣,他原本準備是用鍛鋼片製作鱗甲,後來發現製成的鱗甲重達四十多斤,還是顯得過於沉重了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部隊的行動力。於是,最終選中的是稍微輕便一些的鎖甲。
唐末五代時的鎖甲是由一個個鐵環,環環相扣製作而成,實際上就是一層環形的鐵絲網格。李岌的選擇就更為簡單,用鋼料加熱拉絲,其後直接進行編織,最後在鍛錘下再進行鍛造成型,形成鋼絲網片,再用內襯的絲麻布進行連接。
隻要求能防住稍遠距離的弓箭就行。
至於勁弩——實際上就連鱗甲一樣也禁受不住鋼弩的近距離直射。
如此製作鎖甲,所耗工時隨之大為減少,使得一名熟練的工匠,能夠在兩內就完成一件鎖甲的紡織。實際上這種鎖甲,就是普通的婦人也能夠完成整個製作過程。
大地枯黃,從晉陽派出的商隊又從北方雲州趕回了一大群膘肥體壯的牛羊回來。由於還沒上凍,還不到屠宰的季節,這些牛羊暫時就在已經收割的草地上放牧著。
牛羊來了,山林裏的狼群也跟著過來了。
於是,李岌就把剛組建的親軍部隊分批派出去,在荒野和山林裏去清理野獸。
他一直認為,訓練騎兵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們進行圍獵。
可惜的是軍馬不太夠,自己東拚西湊,隻是勉強湊足了一千匹乘馬,隻是大部分都還不太適合當做戰馬。
一千名親軍騎兵分成數十個隊輪流四處出擊,很快,原本在時常出沒的獐鹿、野豬之類的就不見蹤跡,藏在山林草叢裏的狼、貉、狐狸和豹子也跑得不知去向,山雞、野鴨遭了殃,甚至是原野上最多的兔子,都少了許多。
捕獵的隊伍是越跑越遠,甚至是跑進了雲中山、係舟山荒無人煙的深山老林裏……
至於野生動物保護,則根本不是李繼岌所考慮的東西。
在晉北下了第一場初雪過後,忙碌了半年多的李岌終於是有了難得的閑暇。
從汾水關巡視回來,李岌沒有在晉陽多作停留,而是又到了古交城,在這裏呆了下來,城外正在興建的鐵工坊才是他今後事業的真正基點。
新的冶鐵工坊的地點在原平川與屯蘭川交匯處的山口附近,距汾水以南約有十幾裏路。這裏從夏於就開始進行圍堰築壩,不過到了秋才算是正式開始蓄水投入使用。隻不過大壩還在加高,在下雪前為止一直都在施工。
附近的山坡上十幾座石灰窯、水泥窯和磚窯幾乎不停歇地冒著黑煙,努力破壞著這裏原本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
石灰窯有幾孔是專門燒一種“灰粉”的,一開始大家也不知有什麽用途,等到冬季攔河大壩開始正式築基時,許多工匠這才知道,這種“灰粉”被太子稱之為“水泥”。用這“水泥”摻上砂子、碎石子攪拌在一起,澆築出來的壩基在凝固後就好像變成了一整塊巨石,十分的堅硬和牢固。
水泥這東西原來早就在石灰窯裏被少量燒製出來過,隻不過是沒被發現而已。
做為監工和領工的匠頭李永和臉上充滿了自豪,如此神奇之物隻有自家“道法”高深的太子才能弄得出來,許多人在見了用這東西澆築出來的閘室後在嘴裏嘖嘖稱奇。
李岌在書房裏呆了幾,構思著如何將技術和知識進行發揚和傳播的問題,最終還是決定先建立一所書院,先自己培養一些專門的人才。
先秦時代的墨家和公輸家就是專門培養技術類人才的地方,可惜在始皇帝一統下後,百工就被嚴格納入到了官府的管理和監控之下。到了漢代,“獨尊儒術”又把工匠的地位置於社會的最低層,甚至還不如商人。
他現在需要做的事,其一是提高工匠的地位,第二就是讓他們變得有文化。
無法讀書識字,讓許多偉大的發明斷了傳承,徹底消失泯滅在曆史的長河中。
在書房裏連續數日奮筆疾書,在作完整個計劃的初稿後,他終於是感到了疲累,決定去工坊那邊去轉一轉。
霜降之後,汾河裏的水就變得很淺了,許多地方,河水隻有齊腰深。
棗紅馬沿著河坡東側坑坑窪窪的土路跑過去,放眼望去,河穀的兩側都是大片的農田,田地裏長滿了綠色的麥苗。在一層薄雪覆蓋下,倒也還是頑強地顯示著自己的盎然生機。轉過一道山坡,正在緊張施工中的蓄水大壩工地就呈現在了眼前。
由於水泥的產量十分有限,古交鐵工坊所建造的幾座蓄水大壩依然以傳統的砌石水壩為主,混凝土隻用於建造涵洞和水力工坊,以及部分大壩需要加固的部位。除了工坊下方的兩道泄水涵洞,這高達五、六丈的攔河大壩並沒有任何閘門,泄洪方式也是采用傳統的溢水壩形式。
這種溢水壩有一定的蓄洪能力,但在遇到大的洪水時,所起到的減災作用十分有限。好在李岌修建攔河大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蓄水灌溉和為冶鐵工坊提供一些必要的動力。
在河畔冶鐵工坊兩座高大的煙筒在冒著青煙,直上藍,如此破壞環境的事情,讓李岌現在看來,在內心裏卻蠻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