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兩種意見
劉賜告訴百官他們支持仁川的事情也是被其他兩個諸侯知曉,現在兩個諸侯直接是聯合在一起全力攻打仁川隨後劉賜也是問百官現在怎麽辦。
而百官聽了後也是出現了好幾種說法的情況出現,有人直接是讓劉賜等,等到仁川被滅這樣他們就可以有理由直接是統一倭國了,到時候就說仁川是天子支持的倭國正統繼承人,把戰國和山本兩個諸侯當成是叛賊,仁川目前以一敵二肯定是打不過這兩個人的,最後肯定是被滅,這樣一來他們出兵水到渠成不說而且師出有名。
而有人則是反對這個主意還說他們和仁川都已經是達成了協議了,仁川還把糧草都已經是堆積在了靠岸的地方,如果他們這般恐怕會有損天子的形象不說剩下的兩個諸侯肯定會抱成一團誓死抵抗,這樣就更難了,現在就應該是迅速出兵乘著仁川還在抵擋的時候趕往倭國幫助仁川平息內亂,一來仁川會感激陛下信守承諾,二來到時候倭國內亂平息仁川肯定會對陛下馬首是瞻的。
第一個雖然說可行但是畢竟這是那天子和大漢的形象的汙點來占領倭國這麽一個彈丸之地太過不值,所以還是按照之前和仁川商量好的來,畢竟仁川可是為了籌集大軍的軍糧得罪了倭國許多的貴族,要知道仁川已經是站在了大部分倭國貴族和諸侯的對立麵,這樣一來他們就更要扶持仁川,畢竟仁川一旦擔任了倭國的統治者那麽他肯定會打壓倭國的貴族,到時候就是仁川一家獨大,這樣更方便與朝堂對於倭國統治者的控製。
顯然兩種說法都是很有意義的,第一個主張吞並,第二個主張控製權,畢竟倭國距離大漢還是比較遠的又是在海上,很多人也是覺得倭國這個地方不適合他們管理還是跟高句麗一樣派人掌管最好。
聽到這兒劉賜也是有些糾結,顯然劉賜在想要控製倭國還是占領倭國,隨後看著鍾會也是問道。
“鍾議曹,這件事兒既然是你提出來,那你麽你來說說,是等著仁川滅亡出兵占領倭國還是立刻出兵履行之前的承諾。”
鍾會走了出來也是對著劉賜和百官說道。
“陛下,諸位,其實兩種方法都可行,要說的第一種太過有損陛下的形象這點兒打不不必擔心,畢竟到時候我們占領了倭國把這些人給殺了然後把文獻記載全部更改這樣就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麽回事兒。”
看到鍾會這麽說劉賜也是說鍾會讚同第一種說法不成。
鍾會笑了笑說自己可沒有說讚同第一種,仁川統領倭國確實可以給他們很多的便利,畢竟倭國距離大漢內地有些遙遠,掌管也不容易,跟高句麗一樣找個代言人似乎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那你是讚同第二種了”
鍾會搖了搖頭笑著說也不是,說自己兩種都讚同,其實這兩種辦法都不錯,隻是看陛下決斷即可。
兩種達成之後都有利有弊。
看陛下如何取舍罷了,如果陛下想要自己控製倭國那麽就采用第一種方法如果想要讓人代理管理倭國就采用第二種辦法。
不過對於代理管理倭國的辦法來說很多百官也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難保倭國不會出現跟高句麗一樣的叛亂不成,要知道高句麗好平定完全是因為高句麗和遼東接壤,也就是跨過江就能到達高句麗導致騎兵陸軍行動方便才能平定高句麗的造反,但是倭國就不一樣了,倭國可是在海上,在海上隻能是出動水軍,現在的水軍最好的隻有揚州和荊州以及是夷州。
除此之外大漢的兵馬可以說一定程度上是旱鴨子,陸戰很強但是水戰方麵隻有荊州和揚州的南方人才可以。
到時候倭國說叛亂就叛亂是真的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勞師遠征不說還要存在禍患,既然隱患大不如直接是一勞永逸讓仁川被滅了直接找個出師有名的理由攻打倭國統一全國直接讓漢人掌管倭國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你把陛下名聲置於何地”
“倭國讓人管理遲早會出禍端仁川可以對陛下敬忠,之後的倭國領袖可以嗎”
顯然朝堂對於這件事兒分成了兩派,看到自己手底下的官員們吵了起來劉賜也是感覺有點兒頭大,隨後直接是大吼一聲。
“別吵了”
劉賜大吼一聲所有人都是安靜了紛紛看著劉賜,而劉賜隨後也是看著鍾飛問道。
“鍾老丞相,您以為該怎麽辦”
看著年老的鍾飛其他百官也是紛紛把目光投到了鍾飛的身上,鍾飛聽了後也是慢慢的走出來說道。
“陛下,其實剛才鍾會已經是說的很明確了,如果陛下想要派遣朝堂的人管理倭國,那麽就采用第一種,如果讓人代管倭國如同高句麗一般就采用第二種辦法,第一種比較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第二種節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會存在之前那位說的幾代之後出現高句麗以前發生的叛亂直接是攻打大漢,由於倭國是海上的,討伐起來十分不利,老臣隻能說這麽多了,還請陛下自行定奪。”
劉賜聽了後也是想了想,看著下麵的百官,然後直接是大拍龍案說道。
“朕意已決,出兵三萬從東萊出兵支援仁川統一倭國”
百官一聽也是知道劉賜是想好了,所以也是沒有再繼續勸阻什麽,紛紛作揖應聲。
由於知道現在仁川被戰國和山本的軍隊強烈進攻,劉賜直接是從距離東萊最近的地方抽調了三萬兵馬出發,戰船足足有上百艘紛紛從東萊出兵去事先和仁川約定好的倭國南部靠岸著陸。
而倭國的仁川則是死命抵抗可以說是節節敗退,畢竟雙拳難敵四手,敵人的兵馬兩倍於自己,而仁川隻是擋住他們的進攻就很吃力,仁川則是死命的守住事先和漢皇約定好靠岸的地方以及是糧草,等待漢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