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針究生死
在醫生和護士的努力安撫下,羅舒蔓終於漸漸平伏了情緒論。
但她始終堅持:她丈夫譚誌華隻是昏睡過去了,並無生命危險,以前也曾出現過同樣的現象,堅決不允許醫院有任何的救援行為,並要求所有醫生和護士全部離開病房。
一個人都完全沒有了失命特征,怎麽可能隻是昏迷沉睡呢?
但羅舒蔓的神智又是清醒的,並不像是受了什麽刺激。
麵對這樣的怪病和病人家屬,大家都束手無策。
最後,不知是誰提了出來:不如讓楊睿來看一下吧。
畢竟,楊睿出手救活了蕭康銘一事,在醫院裏傳開後,起死回生,已經成了一個傳奇。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保安員才去把楊睿找來。
問清楚了原因後,楊睿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他跟著師父轉戰中東,十年來也見過無數的疑難雜症,但像眼前這件已經全然沒有任何生命特征的病案,卻是第一次遇到。
現代醫學畢竟是最先進的醫學,人類的發展,終究是要朝著科學的方向走去。
許多人都認為現代的科學或醫學,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是一種退步,是對遠古人類文明的退化。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現代科學或醫學,與古代的文明其實是相呼應的,敘述的都是同一種事物,隻是雙方的表達方式不同。
舉個簡單例子,中國唐宋時的詩詞,與現代的詩詞,並無本質的不同,隻是彼此表現的方式有異。
恰恰也正是現代詩詞的呈現,更好地注釋了唐宋詩詞,讓更多人了解並理解古詩詞的精髓。
現代科學和醫學也正是如此,正是有了現代科學和醫學的現代化詞匯的重新注釋,才讓更多的古文明、古醫學得到更好的印證和發展。
所以,楊睿相信在這個奇怪病例的事件中,醫學儀器檢測到譚誌華已經沒有任何生命特征,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
如果羅舒蔓堅信譚誌華隻是昏睡並未死亡,那麽現在要解釋的就是: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這種情況曾經又出現地多少次了?都是在什麽情況下出現?最長的昏睡時間是多少?
他問保安員說道:“現在醫院準備怎麽處理?”
那個保安員說道:“這個人已經沒有了任何生命特征,從醫學角度上來說,已經是個死人。根據醫院的規定,需要移交到太平間。但是這位女士又絕不同意,這樣占著病房肯定不成的。還有,她說根本就不想來醫院,是警察硬逼他們來的,所以,她也不肯出住院的房錢……”
羅舒蔓接口說道:“我也並不是完全蠻橫不講理……坦白說吧,我們夫妻倆沒有錢。”
楊睿看著躺在床上的譚誌華,的確與死人無異。沒有呼吸,沒有心跳,沒有脈搏。
但作為譚誌華的妻子,羅舒蔓則堅稱丈夫隻是昏睡了過去,如果不是她心智失常,就肯定別有內情。
而且,看譚誌華與羅舒蔓的年紀,應該是三十多歲,屬於新時代接受過現代教育,不似抱殘守舊的人,
楊睿說道:“你介意我用針灸法查看一下你丈夫的身體嗎?”
羅舒蔓抬起頭來,好奇地看著楊睿,說道:“你懂針灸?”
楊睿說道:“有研究過。既然你堅信自己的丈夫隻是昏睡過去,那麽又何妨讓我用針炙法檢查?對你丈夫的身體又是無害的。”
羅舒蔓問道:“你是醫院裏的醫生?”
楊睿搖搖頭,說道:“不是。我隻是醫院的一名保安員。”
羅舒蔓再次驚訝地看著楊睿,說道:“你隻是一名保安員,卻懂得針灸?”
楊睿說道:“我知道這有點令人難以置信,信不信由你。不過,如果你真的需要幫助,就必須要信任我。”
旁邊的保安員插嘴說道:“我們楊隊長的醫術,比醫院裏的醫科教授還要利害,專治疑難雜症。前些時間,還通過針灸術讓一個病人起死回生了。”
羅舒蔓轉頭看著躺在病床上的丈夫,猶豫了一回,終於點點頭,說道:“好。”
楊睿對旁邊的保安員說道:“你出去做事吧,這裏交給我處理。”
保安員答應著出去了。
楊睿對羅舒蔓說道:“為了讓你放心,在我施展針灸的時候,你可以在旁邊看著。但你不能出聲,在施針過程中,也不能打斷我。”
羅舒蔓點頭答應。
楊睿先是解去了譚華誌上身的衣服,然後手掌在腰間一摸,指尖已多了三枚三寸長的銀針。
也不見他如何運針,隻是手掌輕揚,便將三枚銀針刺入譚誌華的神庭、人中、天突三穴。
銀針入穴,楊睿指勢不停,左右手的拇食二指分別捏住刺在人中、天突雙穴的針尾,急速旋轉,足有三十秒的時間才停下來。
緊接著,楊睿又從皮帶上摸出一根閃光的細線,竟然貫穿在三枚銀針的針尾上。
這樣的針灸之法,前所未見,羅舒蔓看得新奇,湊近了去細看,才看出個端倪來。
原來,這三枚銀針除了材質和長短,其他方麵與普通的繡花針一樣,在針尾開有孔眼,可以穿線。
而那條細線,非絲非棉非麻,卻是合金材質。
合金細線貫穿三枚銀針針孔係緊後,楊睿再度以雙指捏住刺在神庭穴上的銀針針尾,急速旋轉,足有一分鍾之久,然後放開雙手,旁立靜觀。
起始時,不見絲毫動靜。但過了十幾秒鍾後,係在銀針針孔上的合金細線突然以目力難以覺察的力度顫抖了起來,然後越抖越明顯,到最後,連羅舒蔓也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了。
更怪異的是,合金細線的跳動是有規律的,就像人的脈搏跳動一樣。
羅舒蔓吃驚地望向楊睿,顫聲問道:“這是什麽回事?”
楊睿臉上則露出了驚訝的神情,說道:“這是生命的症狀。三言兩語無法向你解釋。不過,你是對的,你的丈夫的確仍然活著!真令人驚訝!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