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子告父
楊妃的算盤打得挺好的,事後即使連禦風有怒氣也無防,若是自己有什麽差錯,大不了再請皇帝另賜婚出身更好的名門貴女,甚至楊妃心裏有了合適的人選,與楊氏家族交好的人家,至於兒子,能有一個就能有第二個。
可惜的是,人人都覺得隻有自己算計別人,別人不會反抗或者不敢反抗,蘇宜晴不知道為何她遇到的多數女子均如此想。
比如當初的秀文縣主,文郡王妃段氏,還有一些在她嫁過來之後依舊給她臉色看的貴婦人,某些則是麵上表露了不屑的,在她定王妃位置坐穩之後就能換了一副麵孔,不顧冷臉頻頻上門示好,簡直厚顏無恥。
有時候她不禁懷疑,究竟是那些貴夫人有問題,還是她自己的問題?是她太記仇了麽?凡事給她臉色看的,她多數不會再接受別人的示好,即使麵上不顯,心裏卻還是記著的。
對了,楊妃在深宮,連禦風不能明目張膽向楊妃下手,那麽秀文縣主呢?
蘇宜晴想起秀文縣主那個夫婿的怪病,這不會是連禦風下的手吧,心念轉動之間,她直接就把疑問問出來了,“楊家公子的病……怎麽回事?”
“我不是那等心狠手辣之人,對一個殘疾的可憐人也要下手,這純粹是秀文縣主自己動的歪腦筋。”連禦風淡淡道,“秀文縣主這個人你也知道,有可能會安分守己的守在一個瘋癲還有暴戾傾向的丈夫身邊麽?自然是要想辦法的,我所做的,就是查清楚楊公子的病因,然後透露給楊家。之後楊家自己會處理。”
蘇宜晴想想也是,毒死楊公子對秀文縣主來說倒是一個解脫,做寡婦就算不能再嫁,也比守著一個瘋子強,以秀文縣主的狠毒心腸來說,下毒倒是在意料之內的。
隨後,連禦風就要離府了。
當地習俗。大著肚子的女人送夫出征不吉利。蘇宜晴在連禦風走的那天,沒有去相送,更沒有登上高樓遠眺直到連禦風的身影完全消失之類的。她如今不能有太大的情緒波動,免得影響腹中的胎兒。
不知道為什麽,連禦風走後,她覺得很不安.
連禦風說這次隻不過是例行的巡視一番。查看邊防軍駐守情況,可是她卻覺得似乎不是這樣。聽說不久前,香山公主又一次登門,還是針對猛族商人被劫一事來商量對策,說是盜匪越來越猖獗。甚至過到猛族境內襲擊普通百姓了,猛族已經民怨沸騰,若是大周再無法控製這些盜匪。猛族可能也無法控製族內的某些激進份子了。
另外香山公主也質疑了大周的這些縱容做法,她們猛族的大王在某些事情上是有些猶豫。可知道現在也沒有跟大荊結盟,族內很多想要跟大周交好的族老們還在周旋,大周卻如此縱容盜匪,難道真的想要將猛族逼到跟大荊結盟的份上?真到了這個地步,大周也沒有什麽好處的。
大概香山公主也是逼急了,放了些狠話。
也許這些事也是促成連禦風親自巡視邊防的原因,可能是想要扼製事態往惡劣的方向發展,但這種事要解決起來也不是那麽容易的,剿匪有時候比抵抗入侵外敵還有難度。
連禦風一走,蘇宜晴立即關閉府門,謝絕一切來訪,連同府內下人,除了采買的一些之外其餘之人一律不要出府門。
此舉並非強製,但是管事嬤嬤們都告訴下人們,出府可以,但是每一次出府就會被記錄下來,除非有重大事情,否則這些頻繁出府記錄會影響她們日後在王府的差事。
如今王爺不在府中,府內就大著肚子的王妃一個人,賣身為奴的下人們哪裏能有自我,一切以主子為先,主子的這點要求都不能遵守的,把自己那一點點不便看得比天大,日後再有什麽是,誰還敢重用你?
蘇宜晴的這種做法,相當於前世某些企業的行為考核,由於法律規定等等原因不能強製員工執行,但是會記錄起來,影響你日後的升職加薪,除非你不想在這家企業繼續做,否則就得遵守。
要說蘇宜晴真要明令禁止,多數人不許進出王府,違反者如何如何嚴懲不貸,也許還有居心叵測者想盡辦法要進出打探消息,可這雖然禁止卻不嚴格,倒讓所有人都不敢進了。
因為不止你一個人能進出,打聽消息也不是那麽困難,若是能打聽到什麽獨家消息賣出去賺一大筆可以遠走高飛的錢倒是可以冒險,為了幾兩零花卻是不值得,這些日子以來,大家都看懂了。
王妃是個秋後算賬的好手,真正惹火了她,絕對沒有好日子過,最早的對王妃態度不是很恭敬的幾個老嬤嬤,見利忘義不識好歹樊舉人母子,再到後頭企圖勾引王爺的寧雅兒,宮裏賜的宮女月嬌,哪一個有好下場?
反而倒是老老實實,盡管遇到不平也甘之如飴,不給王妃惹一點麻煩的丫鬟六兒,宮女月娥等等,日子過得是越來越紅火。
就算是慶嬤嬤這樣明顯的愛貪點小便宜又勢力的,隻要忠於王妃,王妃也不會虧待她。
至於府裏那些既不拔尖,也不奸猾,老老實實的那些個,王妃也盡力的做到最好,至少王妃嫁進來之後,月錢賞錢多了不說,也不會再發一堆無用的過時布料,快發黴的胭脂水粉當過年過節賞銀了,更不會有好顏色的丫鬟被當作禮物送出去,或者隨便嫁給誰。
安分守己的都可以有一份期盼,籌夠銀子贖身或者說在下人裏嫁一個好人家,運氣好的還能嫁給侍衛或者有前程的秀才和舉人。
作為普通的丫鬟,她們還能求什麽呢?
故而一個個倒也安分守己,不讓外出就不為外出,甚至比平日更加小心了,生怕被人告一狀。未來可能有的福利就泡湯。
……
蒙府。
蒙也倒是略略提過,讓蒙夫人多去定王府走動,照顧一下女兒,但蒙夫人有些記恨他上次對蒙雁之事毫不關心,便置之不理。
她倒不是跟蒙也賭氣,隻是覺得多事之秋,還是少上門為妙。經過了那麽多事。她和蒙小福名為母女,實際上不過是利益捆綁在一起的陌生人,甚至比陌生人還不如。畢竟她對這個庶女動過殺機並且付諸行動,隻不過事後沒有成功罷了。
雖然這段時間的相處,她倒是也能了解這個庶女的性子,估計是那種利益為上。識大局,善於權衡利弊之人。不像是不顧一切要報仇逞一時之快的。
可這種人也難以用一些小恩小惠來打動,所以某些事情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上門就什麽事都沒有,上了門未必能討到好。發生什麽天災*的就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自己有多少斤兩自己知道,實在沒有替人家分憂解難的能力。
隻是這些道理。她沒有對蒙也解釋,隨便他誤會。
蒙也的確誤會了。覺得蒙夫人是在記恨前事,女人就是小心眼,但他一個大男人也拉不下臉來跟人道歉,再說了,定王爺不在府中,估計也幫不上任何忙,不去就不去吧,過一段時間再去也不遲,反正蒙府的前程也就是她兒女的前程,他就不信她不著急。
夫妻兩就那麽賭氣似的,相對無言。
若是再年輕幾歲,蒙也估計會找找小妾通房,甚至去某些風月場所排解一番,隻是現在年紀大了,正是該保養身子的時候,他可不會跟自個身子過不去,跟蒙夫人說不來,也隻是一個人歇在書房,並沒有另找新歡。
蒙府宅院占地很廣,夫妻兩不住在一起,平日裏偶然碰到的機會極小,就那麽過了半個月,蒙夫人遣丫鬟急急來報,說是讓他速速過去,有要事相商。
問是什麽事,小丫鬟也不知道,隻說夫人讓老爺快些過去,事態嚴重。
蒙也覺得吧,自個家裏,自然沒有走水之類的大事,外頭的事蒙夫人消息不可能比他靈通,那能有什麽大事?頂多就是她那個寶貝女兒在婆家又出事了。
如此一想,便讓丫鬟先回去複命,自則又悠閑的在書房裏磨蹭了半個多時辰,直到蒙夫人第二次差了丫鬟前來來請,他這才慢悠悠邁著八字步前去。
待到蒙夫人屋中,屋裏隻有蒙夫人一個人在,臉色很不好,蒙也見狀,倒不好太過刺激蒙夫人,便做出一副關切的笑臉道:“夫人,怎麽了?出了什麽事?”
蒙夫人瞥了蒙也一眼,立時就看穿了蒙也的假象,冷笑一聲:“你以為會出什麽事?我娘家還是雁兒婆家又有些雞撕貓咬的小事來麻煩你這個大老爺,所以你可以慢吞吞的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
“夫人,你這說的是什麽話,我方才是真有事,給刑部莫大人在回一封公函,耽擱不得,這才遲了些。”蒙也的厚臉皮也練出來了,被拆穿還能裝作一臉誠懇,煞有介事的樣子,公函是有,但早上就發出去了,反正這些事蒙夫人也無從查證。
事態嚴重,蒙夫人不想要在這些小事上多糾纏,隻道:“你還交好刑部官員,那正好了,說不定這位莫大人能幫一下忙。”
“這是自然,我跟莫大人那是相見恨晚,喝了不少酒,隻要不是牽涉人命大案,一切都能通融。”蒙也說起謊來那是眼皮子也不用眨的,當然他也不是全然說謊,說跟莫大人相見恨晚誇張了些,不過姓莫的有些巴結他倒是真的,所以一些小案子的確可以通融,在朝為官,的確是需要相互照應的。
“那真糟糕,如今正是人命官司。”蒙夫人遞過一封信,神情嚴峻,“你自己看吧。”
蒙也接過信,粗粗掃了一眼,臉色立即大變,脫口而出,“這事是真是假?”
蒙夫人道:“人家會用這種事開玩笑?”
“這個逆子。”蒙也氣得臉都青了,雙拳緊握青筋暴起。
原來竟然是他那個許久都不見得兒子蒙申,居然上衙門遞了狀子,告他殺妻。
這事從何說起,他那個前妻是被休了之後,羞憤難平,自個服毒自殺的,關他什麽事?這個逆子居然敢告他,真是豈有此理。
蒙夫人此時歎道:“所謂賊咬一口入骨三分,這個逆子是光腳不怕穿鞋的,我們卻是跟他碰不起的,隻要官司正式開審,立時能成為燕城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各種不堪的流言都會隨之而起。”
“這如何是好?”蒙也這時候著急起來,有些六神無主了,他並不擅長處理這樣的事,以前這類*都是蒙夫人在處理的。
蒙夫人其實也沒有什麽良策,畢竟當中的內情她並不是很清楚,隻知道蒙也對前妻那是恨之入骨入骨的,以至於一雙兒女都不受待見,大兒子趕到鄉下任其自生自滅,大女兒呢則遠遠嫁到外省,老死不相往來。
天底下大多數夫妻感情破裂之後都希望對方死無葬身之地,但是說連帶兒女都討厭的卻是少之又少,女兒就算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很多男人都重男輕女,蒙也想必也不例外,但是當時蒙也就那麽一個兒子,對唯一的兒子也那麽絕情,就很少見了。
真恨前妻恨到如此地步,痛下殺手也不是什麽奇事,以蒙也的為人,的確是做得出這種事情來的,尤其是前任蒙夫人想必也如自己一般,知道一些蒙也見不到人的事,那麽蒙也殺人滅口更加順理成章。
當然現在要緊的不是蒙也做沒做過,而是此事究竟要如何解決?
蒙也越急越是想不出法子,若他還是當將軍,自然是不怕的,逆子膽敢狀告父親,抓過來軍法處置打死算了,但現在他說一介文官,要的是名聲,想必這個逆子也清楚這一點,這才敢告狀的。
皺著眉頭想了半天,最後蒙也有些膽怯了,息事寧人道:“這個逆子無非要的是銀子,給點銀子讓他撤了狀子,會鄉下算了。”(未完待續)